请选择 目标期刊

正念训练在提升羽毛球校队队员训练水平的个案研究 下载:48 浏览:298

刘付区1 贺泽江1 罗鑫贵2 《体育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觉察当下,但不作评判,不作控制,不作改变,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行为表现任务上,本研究是将正念训练运用在羽毛球训练项目上的尝试。通过受试者训练前后各项正念指标的变化及比赛状况,分析正念训练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正念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觉察能力、特质流畅度、接纳能力、增加正性情绪、投入、提高竞技比赛水平等方面均有效果。

小说人物的分布表示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17 浏览:288

贾玉祥1,2 王璐1 刘鹏程1 王钤3 张岳4 昝红英1 《中文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小说人物进行建模,是小说文本理解和小说文本挖掘的基础性工作。该文构建了大规模的小说语料库,抽取人物及其依存特征,提出基于skip-gram的人物向量训练方法,以人物为目标,以依存特征为上下文,基于训练出的人物向量,探索了小说人物相似度计算、小说人物聚类分析及小说人物画像等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小说人物的分布表示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对德国在华投资影响分析 下载:54 浏览:430

妮莎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论述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以及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特点,分析德国企业投资西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预测随着西部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特别是科技创新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德国企业将会扩大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并深化双方多领域的创新合作。

澳洲土著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解析 下载:52 浏览:247

卢冰 侯敏跃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澳大利亚女权运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澳大利亚联邦成立的第二年,白人妇女就被赋予选举权。然而作为"第一民族"的土著却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土著妇女承受着种族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处境最为凄惨。在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土著妇女的民族意识高涨,她们与本族人并肩战斗,争取选举权等各项公民权利,迫使澳大利亚政府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土著妇女运动之所以取得可喜的成果,除了她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土著人的团结一致外,国际舆论的影响,以及进步白人的鼎力相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美国社会转型期中产阶级女性就业动因与特征(1870—1920) 下载:68 浏览:320

洪君1.2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美国初步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并由此形成一股女性就业高潮。虽然"家庭天使"的文化形象仍然根深蒂固,越来越多年轻的中产阶级女性开始离开家庭,进入劳动力市场,从事专业工作和新兴的白领工作。尽管不可避免地遭遇着职场上的性别歧视,中产阶级女性用自身的行为缓慢而有力地改写着美国女性发展史。

俄苏时期“非哥萨克化”历史解读 下载:75 浏览:369

杨素梅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军事阶层,在40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阶层的分化、"哥萨克化"和"非哥萨克化"。17至19世纪的"哥萨克化"基于俄国政府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其结果是哥萨克阶层不断壮大。到19世纪末基于多种因素开始出现"非哥萨克化"现象。20世纪初期以前"非哥萨克化"是一种客观必然的现象,但自1917年转化为一个主观强制性的大运动,最终导致哥萨克阶层不复存在。

哲学命题、习俗与共同体 下载:20 浏览:420

李大强1 陈莉莉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哲学命题缺乏判定真假的可靠依据,通过比较哲学命题与日常语言中的语句,可以发现哲学命题的独特之处。我们在使用语言时,成功地遵守某种规则,这是何以可能的?通过比较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和晚期哲学中的经典论述,可以发现某些重要的结论。遵守规则依赖于特定的习俗—共同体,从这个视角出发可以说明哲学命题的独特性。

从“文革后”到“新时期”——论日本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命名方式 下载:65 浏览:457

孙若圣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6期

摘要:
文革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内被命名为大一统的"新时期文学"。但在脱离国内政治语义场的日本中国学界,文革后的当代文学有"文革后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三种指称方式。笔者考证发现,"文革后文学"主要在80年代中前期普遍使用,代表了学者们在无法判断中国文坛走向的情况下对中国文学的中立性称谓。"新写实主义文学"出现于80年代初期,使用该命名的学者主要受到来自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的影响。"新时期文学"直到80年代中期开始才逐渐为日本学者接纳。在日本学界的研究语境中,"新时期"并非国内认为的预设性指称,而是日本学者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10年左右的观察后承认其文学价值的表现。

需求导向视域下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审视与优化进路 下载:37 浏览:435

任竹青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构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教师需求与社会需求相补充的大学英语课程,契合各方期待,但在实践中困难重重。坚持优化课程结构、分层次分阶段设置英语课程,鼓励特色课程、减少英语教师开课数量,坚持问题导向、实现课程类型多元性选择,探索产学结合、增强校内外英语实践等,有助于满足学生、教师和社会的需求,优化英语教学效果。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下载:57 浏览:314

楼诗嘉 禹一奇 《英语教学》 2019年10期

摘要:
译前准备是会议口译译前阶段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索高效的译前准备方式,笔者进行了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并以所获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交叉分析的方法分别考察译员资历和会议主题两项因素对译前准备的影响及内在关联。最后笔者基于相关结论提出译员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前瞻性译前准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下载:52 浏览:335

王银平 《英语教学》 2018年12期

摘要: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稳定具有很大威胁,并且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通过编制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和缓解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问题与建议 下载:69 浏览:414

白芸 《英语教学》 2019年7期

摘要:
交际教学法自引进我国以来,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但使用者在实施交际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了交际法教学在我国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外语教育者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当一棵树倒下:评理查德·鲍尔斯的《上层林冠》 下载:59 浏览:425

王伟滨 《英语教学》 2020年2期

摘要:
理查德·鲍尔斯的小说《上层林冠》在2019年荣获普利策奖,此书内容以树的方式安排,从根到干、到冠、到种,将人类文明依托在树的文明之上思考,从树的角度来描摹世界、描摹生存。除了最大的主角——树之外,小说讲了九个来自美国不同领域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聚集到树的周围。本书的高潮部分依托于发生在20世纪末的真实事件——木材之战,讲述了护林者与砍伐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惨烈的结局。串联全书的是一个终身献给聆听树木的学者帕特丽夏,她用她的研究、著作、生命、甚至她的死亡传达树的声音。小说结尾,在帕特丽夏的影响下,游戏设计者尼磊在游戏世界里创造了一个超越人类认知能力的"树的王国",在这里,亿万玩家将头脑与树结合为一体,实现了某种在"后人类"世界里的"进化"。这似乎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在这场人类与树的战争中,肉体、精神、思想上的对抗都不够,将科技与自然结合,为人脑"重新编码",更可能是一种可行之道。

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的本体论与方法论研究 下载:96 浏览:908

金子钰 《国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本文从概念、本质及应用来论述先秦时期儒家的中庸思想,以哲学视角进一步认识与分析儒家的中庸思想,从哲学概念中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这两个不同角度理解“中庸”思想丰富内涵中所蕴含的有关矛盾观、发展观、系统观及量变和质变有关的哲学思想。

论翻译选词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关系 下载:274 浏览:1649

​何颖 《文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沟通障碍和言语摩擦。作为译者,在英汉翻译时并非表面上的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而是深层含义上的理解,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翻译中词语的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是两个重要概念。在翻译时,常常会出现错用词语的情况,导致不了解源语文化的人无法理解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理,我们可以从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着手讨论和分析,从而提升翻译的质量使原文更容易被接受。不同的语境下会决定选用哪一个词语更合适,更能表达原文的内容和思想。本文将具体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来说明译者在翻译时,要在深谙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选取最恰当的词语,最充分地还原原文的蕴涵意义,做到达意传神。

韩译汉百度翻译错误分析-以金融报道韩译汉为例 下载:184 浏览:2349

侯雨 《中国文学》 2021年7期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韩两国交流日益频繁。在两国人民交流的过程中,机器翻译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机器翻译具有局限性,译文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在此背景下,笔者自建平行语料库,分析百度韩汉翻译错误及其类型,以期为百度翻译使用者、韩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362 浏览:2592

​郭雁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飞速发展,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不仅要学习我国的传统语言文化还要学习英语。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接轨,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在大学的教育中,不论是哪一个专业都离不开英语的学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随着我国潮流进行改革,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我国的素质教育进行结合,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传播贵州省红色文化研究* ——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 下载:203 浏览:2130

徐琼 唐丽君 吴兰兰 杨芳江 《中国新闻传播》 2023年1期

摘要:
红色文化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依托贵州省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革命先烈智慧的结晶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贯彻。本研究基于当前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现状和当代大学生对贵州红色文化的认知现状,挖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传播贵州省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提升贵州新形象、增强贵州文化软实力。

贵州电商助农国际化途径探索 下载:65 浏览:1148

周国平 李永兰 王金雪 徐琼 游清清 郑丽蓉 周利 《电子商务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电商助农作为一种新型模式为中国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助益,极大促进了贵州农村地区的发展。该课题通过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电商助农的方式和贵州电商助农取得的经验,增加他们对中国电商助农模式的了解,为其国家减贫提供借鉴模板。在中国非常流行的直播销售模式已在外国登陆,为其他国家带来新的购物体验。中国经验--电商助农新模式,有利于解决其农产品滞销问题。

中韩新闻翻译方法研究 下载:160 浏览:1703

周颖鑫 金春子 《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今天生活在5G时代下,获取各类新闻信息的手段与方法越来越丰富。新闻翻译成为传递不同国家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韩语新闻汉译中采用的翻译方法,研究中韩新闻翻译方法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中韩新闻翻译贡献绵薄之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