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关于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几个误区的思考 下载:25 浏览:301

孙培聪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数字化技术应用到视唱练耳教学当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误区必须给予澄清。本文对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目的、教学核心认知等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宋代市井民间音乐繁荣的历史成因 下载:26 浏览:318

李沫1,2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之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言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宋朝力促儒学复兴,前期社会(北宋)稳定,政治开明,科技、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规模空前。本文通过对宋代市井文化背景下衍生而成的民间音乐的研究,剖析其繁荣背后的历史成因与发展轨迹。即:宫廷音乐的衰亡与世俗音乐的繁荣发展。

以徽州民歌为样本的音乐类非遗保护的思考 下载:25 浏览:308

王劲松1 戎龚停2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从历史、现状、理论研究以及保护途径几方面入手,全方位探讨徽州民歌在全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在不失传统与特色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进行保护、传承与传播。以期在"音乐类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实践工作中,做一有益、积极的探索。

西方音乐史学中的“主位-客位” 下载:32 浏览:316

梁潇月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主位-客位"研究法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主位研究是指用当地人自身的观点去解释文化;客位研究则是用调查者的观点去解释所研究的文化现象。学界在对音乐史学的研究中,于20世纪中叶首次提出了"主位-客位"的研究法,为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西方音乐史研究的视角,对人类学"主位-客位"的应用做出了简要剖析,为中国研究者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提供反思和建议。

古风非古——古风歌曲的音乐分析与文化研究 下载:26 浏览:304

朱逸非 孟庆丰 徐安诺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网络古风文化欣欣向荣,许多人赞许其为传统音乐的复兴;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古风非古"的质疑。那么,古风歌曲与传统音乐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本文聚焦于古风歌曲的音乐本体及其相关音乐文化现象,运用音乐学分析、文化研究、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古风歌曲概念的梳理与厘定,对古风歌曲类型的划分以及音乐形态分析,探讨古风歌曲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存在关联,并进一步阐释古风歌曲被青少年群体视为传统文化的深层内因。

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演奏探析 下载:26 浏览:310

李晓璇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王建民先生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是其四首中的第一首,也是先生结合西方音乐的特点,将音乐形式进行多样化演绎的一首独具特色的二胡作品,在演奏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通过对《第一二胡狂想曲》的学习和练习,将情感中的理性和感性因素,按照文章的主题线索和文章的情感内涵,来将音乐的情感价值和艺术特征准确实在地表达出来。《第一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少数民族西双版纳风格的大型二胡作品,对于我国二胡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30 浏览:317

何玉明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开始需要满足,钢琴则是众多艺术类型中,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所以,本文也有针对性地探讨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伴奏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此发挥出钢琴伴奏的效果,为音乐表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找到最佳的方式。

2000—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综述 下载:25 浏览:299

刘璟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自200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在史料建设、教材与理论建设等方面较20世纪获得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本文根据2000年至2019年这20年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研究,对21世纪以来这特定时期内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所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展示,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中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模式化现象的思考 下载:29 浏览:310

施雨谷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名师大讲堂的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精英们在舞台上为同仁们展示自己的专业风采和教学特色,然而这些方法几乎是千篇一律,"模式"成了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可避免的问题,教师们较难发挥个人的创意创新。本文主要指出当今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师生互动模式化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弊端发表看法,联系实际以及当今的社会发展提出解决的方法。

钢琴考级教材的比较研究——以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学院为例 下载:25 浏览:308

凌艺婷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中国音乐学院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同属于我国跨省全国性社会考级机构,彼此在思想、理念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钢琴业余考级作为钢琴学生广泛选择的评鉴制度,在这两个考级机构之间也有着差异。究其原因是两个机构的教材内容设定上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研究这两本教材的内容设定、考级设置等,为我国进一步发展钢琴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律有定数 度之以恒 下载:30 浏览:301

陈晓宇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在中国,制定乐律、规范度量衡以及修订历法,均是国之重事。音乐律制的定夺法则,自《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分损益法到明代朱载堉的《乐律全书》中提到的新法密率,无一不是为中国的"乐"制定一个稳定的标准,经国人几千年的实践研究,涉及乐律、天文、历法、哲学等多学科领域,而在当今受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下,中国的音乐理论是否还在使用,在我国的民间音乐实践中还能否找到其身影,正是打开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内容的一把钥匙。

中南六省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述评 下载:67 浏览:409

李佳铭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举办的"中南六省(区)第十二届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于2017年12月4—9日在海南省陵水县雅居乐体育馆展开。13位参会教师进行了教学交流,教学过程充分展示了日益提升的教师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以及文化传承的内涵。王国安教授对各教师的授课进行了总结评价并提出问题。

海峡两岸初中音乐教材曲目比较——以大陆人音版与台湾康轩版为例 下载:68 浏览:417

马李娜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大陆人音版与台湾康轩版[1]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曲目[2]为比较文本,通过对两版教材所选曲目进行细致地分析,得出两版教材在选曲方面有以下差异:在曲目分配上,人音版侧重审美性,康轩版则更具有实践性;人音版教材的中国曲目多于外国曲目,选曲倾向"母语化",康轩版教材外国曲目多于中国曲目,选曲倾向"西方化";在两版教材选择的中国曲目中,人音版选取的传统音乐较多,康轩版选择的流行音乐较多;在两版教材选择的外国曲目中,康轩版教材曲目体裁比人音版教材丰富。

音地关系探微——从声音景观的角度探讨秦腔与土地的关系 下载:65 浏览:416

刘凯璇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借助音地关系、声音景观两大概念从传统音乐的固定性和流变性,时间性和空间性等层面探讨了秦腔和秦地的关系问题。依靠音乐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某些视角,运用双维度动态化和静态性相结合的观点审视"秦腔"文化。秦腔文化反映着当地的发展史,是多种地域文化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不同演奏版本探究 下载:69 浏览:415

李欣凝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本论文从贝多芬成长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对贝多芬的性格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其学习经历及各阶段心理变化,对这首音乐作品创作阶段的思想加以具体分析。最后,结合三位现代钢琴家的演奏视频以及我对此曲的演奏心得来具体分析这首协奏作品的演奏风格。

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63 浏览:403

姚小兰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下,因材施教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认可与青睐,并且广泛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基于此,本文以因材施教理念的概述为主要切入点,从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全面了解学生特点、优化声乐教学模式、完善声乐教材体系四方面重点探讨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途径,旨在通过本文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一步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实效性。

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革新初探 下载:71 浏览:409

周怡杉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的整体架构和活动程序,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作为高校小提琴专业来说,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现实需要,成为了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将更多科学、高效的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学生培养为基础扎实、能力全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推动专业教学迈上新台阶。

论音乐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 下载:65 浏览:400

覃鲜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掌控是影响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并且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是否和谐更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以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节奏掌控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别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就教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教学节奏的方法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达斡尔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 下载:68 浏览:410

孙培聪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达斡尔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既反映农业生活,又反映牧猎渔业生活,还保留萨满教的祷词歌词等特点,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文化的灵魂,反映了社会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并在长期的文化传播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音乐特色。民歌演唱富于个性。民歌演唱发声极为独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是我国的瑰宝。达斡尔族民歌历史悠久,达斡尔族民歌的创作和传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达斡尔族民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歌手们的世世代代传唱,不断的二度创作使达斡尔族民歌逐渐趋向成熟。

澧水船工号子的艺术研究 下载:65 浏览:405

吴帆1,2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澧水船工号子传承至今,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喜爱,作为湖南澧水流域民间音乐的瑰宝,其富有民间文化所特有的色彩,审美价值可谓独具一格。其是在船工们的劳作活动中形成的,为船工日常生活及工作所催生出来的产物,澧水船工号子是艺术与生活体验高度结合的产物。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