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乳腺癌组织转移相关蛋白-3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下载:78 浏览:508

熊裕民1 王治伟1 金鑫1 洪伟1 李福广1 姚书鹏1 赵子龙2 柳俊2 高小鹏3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转移相关蛋白(MTA)-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乳腺组织(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样本中MTA-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MTA-3与临床病理特征、Ki-67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关系。按是否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转移组(55例)和非转移组(67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A-3的阳性表达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乳腺组织(85.0%)(P=0.000)。MTA-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分子分型有关(P<0.05),与年龄、月经状态及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转移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分子分型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月经状态、体质量指数、原发肿瘤大小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MTA-3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0.662,95%可信区间(CI) 0.246~0.891]。MTA-3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30;r=-0.358,P=0.000),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37,P=0.009)。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TA-3表达显著降低,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 下载:40 浏览:422

王双双1 王世英2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孕检的5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情况、不良妊娠结局;比较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正常及异常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胎儿窘迫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正常者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异常者(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

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载:35 浏览:343

马晓军封辉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46例,依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69)和研究组(n=77),分别行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术和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术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及随访结束后的鼻内镜评分、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结束后,两组患者的鼻内镜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且并发症少。

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 下载:34 浏览:405

胡瑾 刘婕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门诊药房用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可以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下载:30 浏览:316

喻元 喻宙 屈增辉 郑坤 袁超 邬仁杰 邓永军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43例,双侧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膝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TPA、PA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35%,略高于对照组的86.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双侧钢板内固定可进一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和完全负重时间,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