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医体融合”背景下医学类院校女足的教学模式研究 下载:46 浏览:324

李宁 蒋磊 《体育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大健康作为突出的新兴产业,同时也强调跨界融合的重要路径,其中就提到了发展"医体融合"的理念,这也指明了新时期下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总体思路。随着近些年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开展,高校足球活动也日趋火热,作为医学类院校由于女生比例大于男生,女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参与热情逐年递增,这也是新时期下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培养高水平的医疗人才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女生参与到足球这项活动中来,对于"医体融合"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斜视矫正术后早期患者散光状态变化 下载:54 浏览:429

汪枫1 陈瑶1 翟金霞2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斜视矫正术后早期患者的散光状态变化。方法对近期本院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45例(54只眼)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组:Ⅰ组为单眼一条直肌后徙联合一条直肌缩短术35例(35只眼);Ⅱ组为单眼一条直肌后徙联合一条直肌缩短联合下斜肌截断术7例(7只眼);Ⅲ组为单眼一条直肌后徙术9例12只眼)。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对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2周、4周的散光状态以及角膜中央0,3,5mm区的鼻、颞侧的角膜曲率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各组的散光值在手术后早期均有显著差异(P <0. 05),1组的角膜曲率在手术后早期均有显著差异(P <0. 05),而2组和3组的角膜曲率在手术后早期并无明显差异。结论斜视矫正术在手术后早期可出现患者的散光值的直线上升,不同术式对其影响的程度不同,但在4周后增加散光度数逐渐下降至基本恢复。

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 下载:54 浏览:386

姚柯婷 廖荣丰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利用欧卡斯双通道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探讨近视患者行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泪膜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行FS-LASIK手术的100例近视患者188只眼,按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分为1组(切削深度<60μm)、2组(60μm≤切削深度<100μm)、3组(切削深度≥100μm),利用OQASⅡ系统检查术前、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OSI、MTF-cut off、SR)与泪膜参数(mean OSI),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 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204,P=0. 548); 3组患者FS-LASIK术前和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MeanOSI与OSI正相关(均P <0. 05); 3组患者FS-LASIK术前和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mean OSI与MTF-cut off、SR均呈负相关(均P <0. 05)。结论不同角膜切削深度的FS-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与视觉质量变化趋势一致,泪膜越稳定,视觉质量越好,呈正相关。

人工晶状体垫板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48 浏览:352

梁坤 蒋正轩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过程中优先植入人工晶体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Ⅳ~Ⅴ级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采用人工晶体垫板技术(A组) 30例(30只眼)和常规超声乳化组(B组) 30例(30只眼)。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时眼部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术中两组超声时间(UST)、超声能量(CDE)及计算能量复合参数(AECP)(AECP=UST×CDE)比较P>0.05,两组在超声乳化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并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A组与B组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值(CCT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A组与B组比较,BCVA、CCTc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内皮计数变化值(ECCc)术后第7天A组较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与B组比较,BCVA、CCTc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CCc术后1个月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体垫板技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可以减轻角膜水肿,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术后视力恢复快,更具安全性及有效性。

高度近视人群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9 浏览:392

徐婷 王静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眼在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能否通过外部测量方式来决定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型号。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分别测量受试眼的角膜水平直径(WTW)、前房深度(ACD)、前房角水平直径(ATA)以及睫状沟水平直径(STS)。根据ACD将所有受检眼球分成浅前房(2.8 mm≤ACD<3.2 mm)、中前房(3.2 mm≤ACD≤3.4 mm)、深前房(ACD>3.4 mm)3个组进行分析,对3组内WTW、ATA、STS之间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浅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中前房组,WTW与ATA的相关性分析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WTW与STS及WTW与AT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深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结论用外部测量数据预测眼球内部解剖数据从而选择晶状体型号并不准确,将会增加因晶状体型号不适而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

高度近视人群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6 浏览:407

徐婷 王静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高度近视眼在不同前房深度下水平睫状沟直径与角膜直径及前房角直径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能否通过外部测量方式来决定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型号。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分别测量受试眼的角膜水平直径(WTW)、前房深度(ACD)、前房角水平直径(ATA)以及睫状沟水平直径(STS)。根据ACD将所有受检眼球分成浅前房(2.8 mm≤ACD<3.2 mm)、中前房(3.2 mm≤ACD≤3.4 mm)、深前房(ACD>3.4 mm)3个组进行分析,对3组内WTW、ATA、STS之间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浅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中前房组,WTW与ATA的相关性分析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WTW与STS及WTW与ATA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深前房组,WTW与ATA及ATA与ST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0.01),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5)。结论用外部测量数据预测眼球内部解剖数据从而选择晶状体型号并不准确,将会增加因晶状体型号不适而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396

俞华 刘强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行玻璃体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手术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32例(35只眼)。根据术前是否行视网膜光凝分为非光凝组20例(22只眼)与光凝组12例(13只眼),术后随访3~6个月,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玻璃体腔介质填充情况、术后出血、术后视力提高情况等。结果本研究32例(35只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非光凝组中有1只眼发生术后出血,光凝组无术后出血情况发生。非光凝组中有13只眼可见新生血管膜,光凝组有3只眼可见新生血管膜。非光凝组中发现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形成视网膜裂孔3只眼,光凝组中发现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形成视网膜裂孔1只眼。非光凝组行硅油填充5只眼,光凝组行硅油填充1只眼,两组间介质填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光凝组手术时间为(47.41±7.58)min,光凝组手术时间为(37.31±5.25)min,光凝组时间较非光凝组明显缩短,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有提高,非光凝组视力提高率为54.5%,光凝组视力提高率为76.9%,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手术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地影响,可降低玻璃体手术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对视力的提高有帮助。

基于TFOS DEWSⅡ标准的单纯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干眼的相关研究 下载:54 浏览:383

顾正宇 许亚静 李阳 廖荣丰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参照最新国际泪膜和眼表协会干眼疾病工作组第二次会议(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眼部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改变,研究SLE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70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7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参照TFOS DEWSⅡ标准对患者进行干眼检查,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的基础上;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干眼患者进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脂质层分级、睑板腺面积缺失等评估。分析SLE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眼表检测参数及干眼发病率的差异,并对SLE干眼进行分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更易发生干眼(41%vs.23%,P <0. 05)。SLE组的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脂质层分级、睑板腺面积缺失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睑板腺开口分级、角膜荧光染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LE干眼可分为3型: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混合型。结论 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弥补了传统诊断标准的不足,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干眼进行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较,有更大比例的SLE参与者符合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干眼风险增加。

内界膜填塞与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比较 下载:62 浏览:347

鲍宁 蒋正轩 刘东伟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针对内界膜填塞及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31例(32只眼)进行研究。分为A组(内界膜填塞)和B组(内界膜翻转覆盖)分别进行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了解裂孔的闭合形态,根据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填塞组裂孔愈合9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13只眼;覆盖组裂孔愈合12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8只眼。3个月复查时填塞组裂孔愈合12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8只眼;覆盖组裂孔愈合14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6只眼。A组视力(logMAR)术前1.49±0.34、1个月1.15±0.35、3个月0.99±0.32;B组视力术前1.43±0.38、1个月1.12±0.36、3个月0.88±0.29;随访过程中两组视力恢复差异不明显;均较术前视力提高。结论内界膜填塞及翻转覆盖都是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切实有效的方法。翻转覆盖方法术后的裂孔闭合率更高,外层视网膜形态恢复较佳,具有更大的改善视功能的潜力,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鼻内镜下去除鼻黏膜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54 浏览:358

梁坤 蒋正轩 许育新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比较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中去除和保留鼻黏膜瓣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9例(52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保留鼻黏膜组(A组)和去除鼻黏膜组(B组),A组24例(26只眼),B组25例(26只眼)。A组采用传统保留鼻黏膜的EN-DCR手术方法,B组采用EN-DCR术中去除吻合口处鼻黏膜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手术成功率、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以及吻合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6个月时,A组患者行EN-DCR术后成功率为96.15%(25/26),B组患者行EN-DCR术后成功率为92.31%(2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率15.38%(3/26),B组患者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率42.31%(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率19.23%(4/26),B组患者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率46.15%(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创伤小、恢复快且成功率高;术中保留鼻黏膜可以减少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的形成。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策略治疗胰腺癌研究进展 下载:21 浏览:318

马泰 顾康生 《肿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晚期胰腺癌预后较差,传统化疗临床效果甚微,胰腺癌特殊的肿瘤微环境决定了其对化疗不敏感。近年来,以肿瘤微环境为靶点的治疗策略在胰腺癌中做了许多探索,全文拟从缺氧微环境、免疫微环境和炎症微环境的角度综述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56 浏览:399

蒋慧娣1 邱翠2 方严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评价妥布霉素滴眼液对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47例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前后对眼分泌物培养,并观察患眼分泌物消失时间及结膜充血消失时间。结果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第1、2周末有效率分别达82. 98%、95. 74%,眼分泌物平均消失时间为(3. 09±0. 95) d,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为(5. 11±2. 06) d。结论该药是治疗新生儿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局部抗菌眼药之一,且对于第1周末尚未痊愈的患儿继续应用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但第11天尚未见效的患儿需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两种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诊断角膜病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52 浏览:381

尹欣 张青 王静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与成品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的比较,评价一种新的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的有效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配对临床设计,招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4例(168只眼)角膜病患者,每一位受试者按照随机顺序,先后接受试验组或对照组试纸检测,分别观察、记录患者检查结果,包括有效性(染色分级、染色位置)、受试者舒适性(染色剂接触角膜后刺激性评分)、安全性(染色前后结膜充血及角膜水肿变化),采用加权Kappa统计值评价两种试纸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对两种试纸的舒适度评分进行比较。总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等。结果此研究实际入选84例(168只眼),其中角膜损伤0、1、2、3、4级角膜损伤人数分别为19、16、17、17、15人(受试者染色分级依据损伤级别高眼别确定),眼数分别为91、22、23、17、15只眼。试验组和对照组试纸染色分级、染色位置一致性好(Kappa=0. 973、0. 989,P <0. 01),舒适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种试纸染色前与染色后球结膜充血及角膜水肿无变化,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出现。结论实验组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与国内已上市同类产品相比对角膜结构损伤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且舒适度更高。

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55 浏览:380

刘敏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住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30例(40只眼)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实验组(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瓣移植+绷带镜)和对照组(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瓣移植)各20只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角膜上皮的愈合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复发率。结果术后1、7 d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的时间分别为(2. 9±0. 9) d、(3. 9±0. 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后佩戴绷带镜明显减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两种类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8 浏览:432

王青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比较单纯吻合前瓣的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2例(42只眼)实施外路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外路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与鼻黏膜的前瓣后瓣均做吻合。研究组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仅单纯吻合前瓣。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鼻出血情况以及出院时、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71)。两组患者的术中鼻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3)。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53)。结论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确切,术后早期治愈率较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高,步骤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盆腔淋巴结阳性Ⅲ期宫颈癌 下载:66 浏览:320

李承慧 龙婷婷 段爱雄 江启安 汪志求 《肿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调强放疗治疗盆腔淋巴结阳性的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科收治90例Ⅲ期宫颈癌患者,其中44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联合组),46例患者接受顺铂单药周疗同步放疗(单药组)。[结果]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有效率为97.73%,顺铂单药组有效率为82.60%(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3年PFS分别为29.55%(13/44)和4.35%(2/46)(P<0.05)。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和单药组患者Ⅲ/Ⅳ°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8.64%和19.57%(P<0.05),Ⅲ°以上胃肠道反应分别为22.72%和43.48%(P<0.05),体重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1.36%和28.26%(P<0.05);而血红蛋白下降、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盆腔淋巴结阳性的Ⅲ期宫颈癌,疗效较好,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接触式A型超声与IOL Master检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精准度分析 下载:59 浏览:358

水淼 赵军民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接触式A型超声与IOL Master检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精准度。方法本组共计45例(45只眼),其中24只眼植入RA人工晶状体(英国瑞纳公司生产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型超声A常数为118. 0,IOL Master A常数为118. 5),21只眼植入ZMB00人工晶状体(强生全视公司生产的非球面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型超声A常数为118. 8,IOL Master A常数为119. 8)。分别使用A型超声及IOL Master测量。其中A型超声测量组使用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而生物测量组使用IOL Master 500利用光学干涉仪原理一次完成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测量。两组均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术后使用TOPCON视觉分析系统检测术后屈光状态,利用等效球镜法计算出术后屈光状态,并与超声测量组及生物测量组的目标屈光度进行对比,使用SPSS 12. 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差异。结果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17. 5~23. 5 D,平均为(20. 92±1. 53) D。45只眼平均的术后屈光状态为(-0. 44±0. 87) D,A型超声测量组的目标屈光度为(-0. 41±0. 10) D,生物测量组目标屈光度为(-0. 22±0. 38) D。经t检验,45只眼术后屈光状态与两组目标屈光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IOL Master虽然具有不接触角膜的优点,理论上测量更加准确,但是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组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A型超声测量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两种不同LASIK手术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下载:64 浏览:392

王亚茹 周艳峰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制瓣LASIK(FS-LASIK)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同期行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正患者85例(170只眼),其中飞秒制瓣LASIK组46例(92只眼),SBK组39例(78只眼),再按等效球镜分为中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患者行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测量角膜顶点、角膜最薄点和以顶点为圆心2 mm(中央区)、4 mm(近周边区)及6 mm(远周边区)直径上总共26个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下中低度及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四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角膜顶点、最薄点及中央区轻度后移,近周边区及远周边区轻度前凸。术后各时间点及各观察部位四组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制瓣LASIK和SBK术对中低度及高度近视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均较小,其总体趋势为中央区轻微后移,周边区轻度前凸。

手辅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61 浏览:408

张秀峰 王厚东 沈忠 裘建明 鲁振锋 汪长健 《肿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与全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早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辅助腹腔镜及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HALS组40例,LAP组38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HALS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2.37min,显著低于LAP组的167.06min(P<0.01);LAP组术后CRP升高水平为52.29±29.19mg/L,显著低于HALS组的76.62±36.25 mg/L(P<0.01);两组在切除标本长度、全直肠系膜切除率、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和全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住院花费,且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相对较短,但术后炎症反应较全腹腔镜手术明显。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探讨 下载:57 浏览:410

赵冰莹 许亚静 龚健杨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共27例(27只眼),按照最小量巩膜扣带6步法流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预后情况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其中痊愈患者19例(70.4%),好转1例(3.7%),未愈7例(25.9%),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4.1%,未见明显玻璃体混浊、眼内出血、感染、白内障、高眼压等并发症。结论最小量巩膜扣带术由于创伤小,模式化手术流程有利于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术者间差异,手术成功率较高,故适合初学者掌握,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但由于本组病例量有限,其实际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