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触发因素及其防范探析 下载:94 浏览:500

范亚舟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经成为未来三年三大攻坚战的首要工作,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强、危害大,其一旦发生,不仅导致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更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在深入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触发因素等的基础上,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逻辑起点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基于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数据的研究 下载:38 浏览:269

叶欢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对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深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多数实证研究都表明宏观审慎工具能有效抑制信贷和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本文使用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的数据用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紧缩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信贷增长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有抑制作用。本文也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分工具种类和作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信贷增长作用最为显著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及贷款价值比、债务收入比工具,扩张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信贷增长作用更显著;对房地产价格增长作用最为显著的是贷款价值比、债务收入比工具,紧缩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增长作用更显著。

我国金融市场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评估及政策启示 下载:12 浏览:209

张天顶 张宇 《当代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引入成分期望损失方法,借助上市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的日频交易数据,针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等金融部门的系统重要性机构进行测量和评估,同时针对研究结果采用条件在险价值的方法考察稳健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部门中系统重要性机构相对稳定,而且针对系统性风险测量表明风险主要集中于少数金融机构。根据不同金融部门的成分期望损失贡献度的相对比较,银行业在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重要机构评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次为保险业,证券业居其后。本文随后根据我国金融机构成分期望损失的贡献度对系统重要性程度划分了三个类别,政策制定者据此可以对处于不同类别中系统重要性程度不同的金融机构施加具有差异性的监管要求。最后,本文结合样本外成分期望损失值的预测,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并结合研究发现提供了相关研究思路和政策启示。

宏观审慎外汇监管工具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下载:36 浏览:231

易莞姣1 唐利军2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宏观审慎外汇监管是基于宏观审慎政策目标,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尤其是短期资金异常波动造成整个经济系统风险上升的系列政策的统称。本文从多国外汇管理经验角度,尤其是新兴国家,系统性梳理新兴经济体在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应对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措施和效果,并对宏观审慎监管理念下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工具进行分析,为宏观审慎外汇监管提供参考。

基于汇率与股价联动变化规律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研究——金融危机前后分段计量 下载:46 浏览:375

孔仪方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国内外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为分界点,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2005年汇改后至2016年5月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证A股指数日度数据进行分段计量。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前,汇率贬值预期是上证A股指数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因,二者呈反向变动;危机后,汇率中间价及贬值预期变动均是上证A股指数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因,中间价与之同向变动,贬值预期与之反向变动。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对新形势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