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红鳍东方鲀不同家系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与相关性分析 下载:71 浏览:508

苟盼盼1 王秀利1 窦冬雨1 荆笛1 刘圣聪2 刘福君1 刘海金2 杨君2 孟雪松2 仇雪梅1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获得优良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家系与形态性状,为其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采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3个6月龄红鳍东方鲀家系群体的14项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全同胞家系(F)的体质量(BWH)、体高(BD)、体宽(BW)、尾柄高(CPD)均高于日本家系(J)和半同胞家系(H),且显著高于日本家系(P<0.05),全同胞家系6月龄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两个家系;日本家系与全同胞家系和半同胞家系的形态差异较大,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半同胞家系与全同胞家系先聚为一支,然后再与日本家系聚为另外一支;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家系间的形态性状中眼后头长(EH)、头长(HL)、体质量(BWH)、头长+躯干长(HL+TR)、眼间距(I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体全长(TL)、体长(BL)、体高(BD)、体宽(BW)、头长+躯干长(HL+TR)、尾长(TA)和尾柄高(CPD)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综合3个家系间均差异显著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以及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性状作为遗传育种主要筛选性状标准,可以考虑用全同胞家系作为红鳍东方鲀遗传育种的优良家系,选育性状主要参考体质量、体宽、体高、体长、头长和尾柄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红鳍东方鲀育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团头鲂耐低氧F3的建立及其在低氧环境下的生长差异 下载:88 浏览:487

李福贵 郑国栋 吴成宾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为了构建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种,实验从鄱阳湖引进和挑选野生优良亲本为奠基群体F0,2009年–2011年通过群体选育获得F1,2011年再通过群体选育实现了F1到F2的传代。2012年,以鄱阳湖选育F2亲本和团头鲂"浦江1号"F9亲本为基础,经夏、秋季2次低氧胁迫,筛选出536尾耐低氧能力强的F2亲本,构成团头鲂耐低氧F2。2013年,挑选个体大、体形好的F2亲本(雌鱼50尾、雄鱼48尾)建立了24个F3家系群体(2♀×2♂群体22个、3♀×2♂群体2个),共100个F3家系。对上述F3家系群体进行1龄阶段的低氧胁迫养殖,通过测定相应生长指标和耐低氧性状,共筛选出5个快速生长家系群体(A2、A3、A18、A19和A20)和6个生长较快的家系群体(A4、A6、A17、A25、A27、A28),微卫星分析其分别归属于20个和28个家系。结果显示,团头鲂的生长性能指标与耐低氧性状呈正相关。在1龄阶段长时间低氧胁迫养殖条件下,团头鲂耐低氧F3中耐低氧能力强的家系的体质量显著大于耐低氧能力弱的家系,选育出的团头鲂耐低氧F3家系在2龄阶段同样保持了快速生长特征。本研究旨在建立团头鲂耐低氧F3新品系,以供后续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种的选育。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