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经典药膳食疗方调养脾气虚证老年人群效果观察 下载:42 浏览:361

童文琴1 杨春梅1 朱莹1 林川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评价经典药膳食疗方补虚正气粥对社区居家养老人群脾气虚证改善效果,探究适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膳养生保健食疗服务模式。方法: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入组年龄≥60岁,符合脾气虚证老年人6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日常膳食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虚正气粥调养,5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继续食用,连续2个疗程,两组均在干预第15天进行证候疗效评定。结果: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干预前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比较,两组Cohen's d值对比,试验组(2.917)效果优于对照组(0.825);干预前后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改善总有效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15.63%;对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单项疗效评定,试验组在两项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补虚正气粥对脾气虚证老年人调养有效。

我国地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评析与完善——基于22件法律文本的分析 下载:53 浏览:376

苏炜杰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当前我国诸多地方都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梳理和对比分析了22件地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基本框架、参与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措施等核心内容,发现这些地方立法中存在保障主体范围较窄、社会组织参与能力不足、居家老年人满意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较为可行的手段是扩大老年人覆盖范围、出台培育社会组织能力的政策和建立居家老年人高效反馈机制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居家养老社区的研究 下载:118 浏览:1181

王乐凯 《传感器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智能居家养老社区的研究还为相关科研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涉及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等多个领域,为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催生了一批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应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养老压力、推动养老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并对未来智能居家养老社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本文主要分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居家养老社区的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下载:75 浏览:1003

袁圳伟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4年12期

摘要:
老年慢性病患者仅靠自我管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慢性病健康管理为健康人、高危人群、患者提供综合、主动、系统的健康管理措施。本研究以智慧医疗为视角,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展开,为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下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体精准化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可行的现实依据,同时,针对我国现存的问题及成因,多角度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研究——以吉安市为例 下载:137 浏览:1365

蒋达云 黄锦萍 郭玉平 《装备技术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根据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日趋凸显,在家文化盛行的中国,大多数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因此打造一个完备的居家和社 区养老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现有社区和居家养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尤其对吉安地区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具体剖析,在科技养老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三大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分别是:“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以及“互助养老”,希望通过创新养老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探析新时代“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的发展策略 下载:30 浏览:689

钟珊珊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10期

摘要:
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改变。老龄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医养结合”正是在此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中国“医养结合”的概念界定与养老照护目标的界定,将二者分开来进行研究。然而,中国养老服务还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足、人才供给不足、养老服务标准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养老护理发展的策略。

需求下的区域协同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护理模式研究 下载:132 浏览:1380

张彩云 赵惠霞 李秋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本项目拟通过对社区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全面调研,建立基于区域协同居家养老卫生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协同的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护理模式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的《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现状调查表》,对400名在本市居住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居家养老护理,提升其生活品质、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目前我国的养老问题提供借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