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08

付利红 王春燕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388

付利红 王春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中医中药抑制肺炎支原体机制的研究探讨 下载:85 浏览:582

阚倩娜 姜之炎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肺部急性炎症,儿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各年龄段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中医中药治疗该病疗效更为显著。就近些年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中药复方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31

吴姗姗1 王振常2 黎妍1 杨芳华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利用中药复方本身具有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探讨壮肝逐瘀煎及其不同拆方组合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微循环的调控。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VEGF、PDGF的含量;应用超声微泡造影评估各组大鼠肝脏微循环、微血管血流状态和速度。结果①C组及不同组合分组和G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与G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模型组中各给药组对ET-1、NO、iNOS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P<0.01或P<0.05),肝纤维化程度越高,ET-1、NO、iNOS的含量越高;VEGF、PDGF的含量也越高;各用药组HVAT、HA-HV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③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血清ET-1、NO、iNO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C组(壮肝逐瘀煎全方组)下降最为明显;各用药组VEGF、PDGF的表达量均下降(P<0.05),而C组与G组(大黄■虫丸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各用药组HVAT、HA-HV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其中以C组明显。

中医养生与微循环疗法 下载:410 浏览:3245

王宗平 《中国中医药》 2022年3期

摘要:
在中国,养生历来为历朝历代的医学所重视。当今时代,养生之法有着多种发展,而要寻求真正行之有效的养生之法,则需要从百病之源入手。本文认为,沉淀在人体血管内壁上的血瘀和血垢,是身体发病的罪魁祸首,由此提出中医微循环疗法,从其作用机制与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医养生提供新的经验与借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