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BIM设计人员行为挖掘研究 下载:60 浏览:366

张立茂 吴贤国 王欣怡 伍方芳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BIM技术越来越多的使用导致计算机生成大量的后台数据,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从设计过程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机会。以BIM设计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BIM设计流程特征和流程挖掘需求,利用过程挖掘技术构建了三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并进一步构建了动态共同工作社会网络;采用"自顶向下"即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对BIM设计人员社会网络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网络中心性对BIM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共同工作社会网络中心性对BIM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测量和整理,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表明应正视团队中派系的存在,引导派系共享成员,加强核心人物的培养并发挥其作用。

OCT血管成像术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374

黄超 赵永 王梅 喻亚梅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相干光断层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中的不同时期的影像特征,评价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例(21只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确诊为CEC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2、3、4个月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视力、屈光检查、眼底彩色图像、OCT及OCTA资料。患者均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结果本研究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OCTA图像可现实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病变情况,并能够检查出脉络膜新生血管,并可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损伤。14例CEC患者OCTA图像显示新生血管位于RPE下; 5例像显示新生血管位于RPE上; 2例显示视网膜黄斑部RPE层上下均可见新生血管。患者治疗前BCVA为0. 38±0. 42,治疗后1个月BCVA平均提高到0. 67±0. 36,治疗后2个月0. 73±0. 46,治疗后3个月0. 76±0. 32,治疗后4个月0. 78±0. 41,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中央视网膜厚度(CFT)差异有显著性,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FT的平均值分别是(456±94)μm、(240±83)μm、(218±78)μm、(181±83)μm和(173±75)μm。治疗前OCTA显示:视网膜出现深层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有21例,治疗3个月时14例(66. 7%)CNV完全闭合; 4例(19. 0%) CNV部分闭合; 3例(14. 3%) CNV未闭合;有6例(28. 6%)出现RPE损害。结论OCTA能准确的发现CEC患者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病变及新生血管,指导临床治疗。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预后特征相关性分析 下载:56 浏览:394

曹端荣 龚静青 金玲 邓铤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规律治疗6个月复查视力和FFA,统计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分析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与FFA诊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因素中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可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7.61、15.77、20.46和14.72,P均<0.05);而性别、BMI、病眼数量和分布、文化水平不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2、2.89和1.27,P均>0.05)。对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墨渍样、多病灶渗漏类型,渗漏面积>1/3 PD,渗漏位置靠近黄斑区域是CS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影响CSC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CSC患者预后,FFA诊断类型与CSC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渗漏类型、面积和位置与CSC预后不良呈线性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CSC预后的指标。

一种新的哲学批判何以可能?——拉康与胡塞尔 下载:60 浏览:395

马迎辉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胡塞尔将超越论的建构刻画为从本质现象学到意向心理学的建基生成,并将此建构的基础具身化为零位身体从原区分、相互压抑到意向融合的构造,而拉康则对此作出了两个关键性的突破:首先,在镜像阶段理论中揭示出意向融合的本质是误认和异化;其次,以根基于客体小a的存在的拓扑构型改写了纯粹意识的流形结构。胡塞尔以母婴间身体性的融合关联为基础建构零位存在,但拉康认为,零位存在最终建基于在先于前摄的"将来"相位上永恒涌动的客体小a,正是通过对这种特殊客体具有的新的本质化和时间化的揭示,我们在拓展现象学的直观与存在范围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新的哲学批判的可能。

以西释中,还是以西化中?——以康德自律道德哲学为参照 下载:54 浏览:408

张汝伦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康德道德哲学被称为自律道德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律道德哲学通过理性意志自我立法的学说,对道德哲学的几个关键问题: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道德义务的绝对性、道德行动的动力等作出了系统而有创意的回答。然而,康德自律的道德哲学并非凭空提出,而是要回答近代西方道德哲学所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现代中国的某些学者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将中国古代儒家哲学也说成是康德意义的自律道德哲学,这种以西释中的结论忽视了中国古代哲学特殊的问题语境和切问思路。本文在梳理了康德自律学说的基本原理和立场之后,将儒家哲学与之比较对照,证明将传统中国哲学说成是康德式的自律道德哲学是郢书燕说,不能成立的。以西方现代性哲学来包装中国传统哲学,使得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有创见和有普遍意义的贡献被遮蔽和歪曲。

孔子“中庸”的“时中”境域——兼评当代新儒家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两条路径 下载:47 浏览:342

何光顺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当代新儒家存在着心性儒学重良知本体与政治儒学重王道仁政的分歧,但都较少关注孔子"中庸"的"时中"维度。实际上,孔子"中庸"的"时中"思想正是中国先秦儒家本原文化对世界思想史的独特贡献,它所蕴含的从"慎独"到"群治"的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平衡,构成了对于当代西方个人主义和党派政治所存弊端的纠偏。孔子"中庸"之"时中"至少具有这样几个维度:一是"时"与"位"相称的"正名";二是"时"与"学"相契的"好学";三是"时"与"教"相合的"教化";四是"时"与"权"结合的"权变"。从这几个角度切入,可望打通儒家的内圣外王之路,解决当代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分歧,并令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当代思想世界重新焕发光彩。

论孟子之“义” 下载:46 浏览:428

周海春 荣光汉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孟子的"义"由性所发,以"羞恶之心"为"端",隐含于其中并关联性之本然,超越了对象性关系的内外之分而具有普遍性。作为"人路"的"义",也是性善之动能的展开,既表现为对善的思、求,也表现为对恶的自然抵制。义路既落实到按照心性要求的人伦关系,同时也承认身体性的角色人伦关系,孟子以此勾画了"义"的人伦秩序。义通过生出的浩然之气,构成了人成为天民的条件和通向获得天爵的道路;义路最终又归结到"性"、"心"上来。

体察心性,生意盎然——明代中期画论中的意象创构 下载:67 浏览:358

田婧媛 《当代艺术》 2020年11期

摘要:
明中期画论家主张从体察心性和感通自然的角度创构绘画意象,为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和批评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例证。在意象本源论中,画论家既主张实现自然的理想化,又重视主体心性的呈现,重树自然与心性的互通与和谐共生,明确了绘画艺术的创作主旨。在意象创构中,强调将师法自然、体会古画和自得心源相结合,实现了形而上的哲思与绘画实践的互通,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与成熟。在意象批评中,强调绘画意象将自然意趣与主体体验相联结,呈现出双向并行的批评观,促进了绘画批评的多元发展。由此,明代中期画论将天理与心性相贯通的绘画实践,一改明代初期重笔墨形式的创作方式,实现了文人画的中兴以及绘画理论的成熟,为明代后期绘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动力。

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下载:96 浏览:506

郑开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本体论"概念的误置屡见不鲜,因为源自古希腊哲学的"本体"和"存在",并不符合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澄清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要想准确而内在地理解中国哲学理论范式,就必须从心性论层面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同样地,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独具特色,迥异于古希腊哲学以来的metaphysics(形而上学)。以道家哲学为例,"道"不仅不出现于时空之中(无象、无形),亦不出现于语言之中(无名),具有明确的"非实体性",而古希腊以来的metaphysics则掺入了更多的物理学思考的特点。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形而上学体现为心性论、实践智慧与境界理论,而不是本体论、逻辑学和知识论。

金坛地区中年人群肥胖现状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下载:62 浏览:402

周鑫1 姚海舟2 王增武3 王馨3 陈祚3 张林峰3 田野3 邵澜3 朱曼璐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了解金坛地区中年人群肥胖现况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方法 2009~2010年期间在金坛地区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调查对象982人。计算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并分析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金坛地区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率为42.77%,肥胖率为18.94%,轻、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8.70%、19.96%。不同性别间超重、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超重、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3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56倍和6.05倍;而轻度、重度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3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是非中心性肥胖正常人群的4.62倍及5.51倍(P<0.05)。结论金坛地区中年人群中体重异常者近六成,肥胖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很高。

内蒙古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87 浏览:494

​王瑞琪1 杜茂林1 梁丹艳1 钱永刚2 王培玉3 刘丹1 郑会秋1 王学梅1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内蒙古流动人口糖尿病流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了解超重、肥胖合并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按行业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调查流动人口1 494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52%。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在年龄、工作方式、吸烟、饮酒、休闲运动、BMI与WC中均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BMI和WC均正常者,均异常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OR=2.272,95%CI=1.553~3.324);中年和老年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青年的1.695倍、2.172倍;工作方式和休闲时间运动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BMI与WC均异常者校正后糖尿病患病率(65.12%)高于均正常者(38.99%,P<0.05)。结论内蒙古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中年、老年、低体力劳动强度者是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

施图伦滴眼液联合微热量超短波治疗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下载:263 浏览:2659

刘芬兰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施图伦滴眼液联合微热量超短波治疗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3月104例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微热量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用施图伦滴眼液联合微热量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黄斑区水肿消失时间、中心凹反光恢复时间、渗出吸收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视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斑区水肿消失时间、中心凹反光恢复时间、渗出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力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图伦滴眼液联合微热量超短波治疗早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黄斑区水肿消失和渗出吸收,加速中心凹反光恢复,改善视力,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