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情节记忆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下载:59 浏览:319

宋晴 何静 《设计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改变训练儿童记忆玩具过于单一的情况。以记忆加工模型中原型匹配理论模式识别为背景,总结记忆训练方法对儿童玩具设计的指导作用,将情节记忆应用于玩具的设计中。设计一款基于情节记忆的儿童玩具来训练提升学前儿童的记忆力。以情节记忆为指导进行玩具设计可以为提升儿童记忆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基于视觉心理的自然风设计师工作室氛围塑造设计 下载:34 浏览:444

张晓涵 《设计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当今社会设计创新领域进一步扩张,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创意灵感与保持精神愉悦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对现代办公环境设计对情绪的调节以及氛围营造进行探讨。本文将从设计师本身的内心角度出发,注重细节,并以国外著名自然元素办公环境设计案例为例,分析材质营造环境氛围的不同作用,寻找更贴近理想化的工作室环境设计。将自然情节加入到人性化办公空间设计之中,用大自然的形、色来缩短建筑与人之间的界限,绿色生态化的工作室环境更显温馨,使人的感官得到更好、更新的体验。探究结果可为工作室的布置与氛围营造设计带来一定参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法理重述 下载:86 浏览:473

石聚航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情节严重"的认定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关键问题之一。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的认定采取了混合认定模式,这容易导致犯罪评价次序错位、"情节严重"内涵不清、刑法有演变为风险防控法之虞、司法实践认定"避难就易"等后果。理论上应当明确"情节严重"属于违法构成要件要素,其内涵是反映法益侵害程度的客观事实;在界定"情节严重"的内涵时,应摒弃人身危险性、恶劣社会影响等要素;违法所得数额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侵害及其程度没有必然联系,不应被规定为"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之一。

情节叙事方式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下载:87 浏览:432

唐正严 《中国设计》 2018年3期

摘要:
国内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常常会导致博物馆的千篇一律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在对于感性与理性的把握上常常失衡,情节叙事的方式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运用能够解决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用情节叙事的具体方法及其基本要素剖析如何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实际运用,如何能够更好地设计博物馆的空间。

历史知识的常识化:论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纲要》 下载:28 浏览:213

李娟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历史知识的常识化是历史研究同现实生活发生关联的重要途径之一。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参与了近两代中国人的历史常识建构,书中形成了三大历史观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格局、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历史发展观,前两点已经成为了构成现代中国人历史常识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纲要》的分析,可以发现历史知识的常识化是学术研究和社会、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选择的过程和结果,而历史知识的情节化及其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在常识化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贪污罪“数额与情节”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全国18392例量刑裁判 下载:63 浏览:425

章桦1,2 《法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立法的修正与司法解释的细化规定,并未彻底解决贪污罪数额与情节的纠缠,理论界的争议仍然较大。实证分析发现:《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虽然数额对定罪和法定刑升格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并未改变"数额为主、情节为辅"的关系;严重情节的地位得到明显提高,但5种具体严重情节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均衡,人身危险性情节的作用凸显;从宽情节未得到立法的重视和司法解释的细化规定,影响力明显下降,并且与严重情节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人身危险性情节得到了质的突破,社会危害性情节的影响力有所下降,隐藏着从重视社会危害性情节向人身危险性情节的转变。以报应刑为基础、预防刑为辅的原则,提出数额与严重情节、从宽情节之间应具备的关系及情节竞合的处理路径。在正视"数额为主、情节为辅"正确抉择的基础上,指出明确数额与情节、严重情节之间、严重情节与从宽情节在定罪量刑中的影响力程度,应是未来理论研究、立法修正和司法解释的着力方向。

行政处罚应当设置“从重情节” 下载:25 浏览:171

张淑芳 《法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我国行政处罚法设立了行政处罚的"从轻情节"而未设立"从重情节"。无论从轻还是从重情节,都是行政主体对行政处罚的合理运用,不能将行政处罚的从重情节与行政权行使的不当性等同起来。未设置从重情节往往导致执法和审判难以把握处罚尺度。在立法已设置"从轻情节"的情形下,再设置"从重情节"能使立法更加规范,使处罚适用周延,使处罚制度均衡,使处罚操作科学。

英文小说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读后续写情节构思能力的研究 下载:29 浏览:403

​林巧云 《国际教育论坛》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英文小说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读后续写情节构思能力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在阅读完整英文小说后的读后续写表现,揭示这一阅读模式在促进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语言运用及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整本书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的理解,还显著提升了他们在创作新情节时的构思能力,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推敲《项链》情节,分析玛蒂尔德的心路历程 下载:65 浏览:362

韩淑萍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丢项链前的玛蒂尔德虚荣、任性、好逸恶劳,丢了项链她下决心偿还买项链欠下的债务。这个转变是还项链的十天对她影响的结果。精神和肉体的煎熬使她认识到虚荣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真切感受到了丈夫对她的至爱,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谛。

《荷花淀》中三要素之美的教学研究 下载:83 浏览:483

​苏宁宁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小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荷花淀》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成为小说教学中的经典篇目,其三要素可以用一个"美"字概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三要素之美是教学难点所在。拟分析文本的教学要点,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创新性研究 下载:45 浏览:592

李怡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本文将从梳理故事情节、提炼主题思想,抓住人物特征、开展角色阅读,以及构建真实场景、挖掘关键要素等方面,探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