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算法 下载:75 浏览:388

毕思文1,2 陈浩2 帅通1 李娜1 《无线电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图像处理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算法。该算法对图像进行双树复小波变换,对变换后的系数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和维纳滤波进行去噪,采用最大后验概率来估计双树复小波的方差,利用维纳滤波得到去噪后的系数,通过双树复小波反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图像。在分解层计算方差时,均采用在4×4的结构元素内基于最大值和次大值坍缩后的邻域来计算方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PSNR对比其他文献提高0.2 dB左右,运行时间减少5 s。

野生杜鹃林土壤糖类和理化性质变化规律 下载:25 浏览:230

李朝婵1,2 钱沉鱼1 全文选1 陈雪鹃3 《土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为探明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杜鹃林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中的糖类物质和理化性质含量变化规律,揭示不同土壤层次物质的分布特点及差异。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通过衍生化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土壤中5种糖类物质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5种糖类物质中,质谱匹配度平均为92.6%,其中有4种化合物的匹配度超过9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9.6%。糖类物质垂直分布表现为凋落物层>土壤表层>腐殖质层,其中d-葡萄糖和蔗糖是土壤糖类组成的主要组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p H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递减,杜鹃林土壤糖类物质与土壤理化因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基于气象要素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下载:56 浏览:193

祝好1 王永前1 陶金花2 张自力3 王子峰2 曾巧林2 陈良富4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对区域环境、气象与辐射收支都有巨大影响,精确的气溶胶吸湿特性观测对描述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以及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环境影响,拓展卫星气溶胶产品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能见度、相对湿度)和空气质量观测(PM2.5浓度,即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浓度)相结合的气溶胶吸湿增长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地区气溶胶吸湿特性的时空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沿海的温州瓯海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最高,长三角典型城市环境的杭州和睦小学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次之,而地处较为洁净内陆的衢州实验学校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最低。在时间变化中,同一站点不同湿度条件的吸湿增长变化趋势相同,温州瓯海站的吸湿性变化最为剧烈,杭州和睦小学站的吸湿性变化次之,衢州实验学校站变化较为平缓。本研究表明,浙江地区的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基于本方法能够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描述气溶胶的吸湿增长特性,为有限的精密观测提供重要补充。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热带气旋可视化研究 下载:52 浏览:481

毕硕本 贡毓成 路明月 周浩 汤智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5期

摘要:
热带气旋常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等,对我国东南沿海影响严重。热带气旋可视化能直观地展示其运动状态、发生过程和内部结构,为研究、预报提供支持。基于开源库Cesium构建数字地球平台,介绍了系统架构,验证了点云法对云场数据可视化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改进风场可视化方法,包括风场粒子属性计算、风场粒子绘制及风场粒子管理。仿真试验表明,利用点云法仿真的云场细节丰富、纹理清晰;利用改进方法仿真的风场相较于传统方法,在保证性能损失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动态与渐变效果,更具真实感。为真实再现热带气旋数据中的云场与风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