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下载:68 浏览:364

麻治金 《中国文学》 2020年1期

摘要:
在艺术表现层面上,"典型论"中所强调的人物与环境关系对艺术真实性的把握,使李健吾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之间存在某种共通性,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李健吾得以继续从事文学批评特殊的内在原因,也是其沟通文艺与现实政治关系的方法,从而确保了文学批评维持了某种程度的艺术性内容。但政治对文学规律的不断规约,又使得李健吾必须不断协调批评的文艺性内容与政治立场之间的关系,小心翼翼地确保文学批评维持在规范之内。而调整的过程又难免暴露出文学规律与政治规约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讨论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一个特殊的视角。

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实践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启示 下载:20 浏览:404

时胜勋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在文学理论研究遭遇危机之际,作为一个替代方案,文学批评在今天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使命。它能拯救理论吗?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对文学批评做出新的分析。文学批评是一种话语实践。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形态表现为学院派批评和大众媒介批评两种,它们背后都有潜在的价值诉求,即本体价值诉求与功能价值诉求。二者从顶层上设计了文学批评的话语机制,即介入写作与介入社会。作为这一话语机制的落实,文学批评的物质性力量、社会学力量、人文学力量,各尽其职,由此完成文学批评话语实践的整体进程。通过这一复杂的文学批评话语实践,文学批评成为"活的""有力的"文学批评。就此而言,用批评拯救理论并非不现实。文论或可借由这一话语实践观照自身的危机,反躬自省,实现理论的自我救赎。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