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干茎流速率规律研究 下载:60 浏览:401

王颖苗1 李鑫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研究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蒸腾耗水能力,本文采用TDP插针式茎流计测定苹果树干茎流速率,对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条件下茎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苹果树干茎流速率日变化均为抛物线曲线,早晚较小,中午达到最大。从整体上看,蓄水坑灌条件下的树干茎流速率小于地面灌溉条件,表明蓄水坑灌可以有效降低苹果树的蒸腾作用。

中国半干旱区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碳通量日变化特征 下载:72 浏览:379

赵卉忱1 贾根锁2 王鹤松3 张安治1 徐希燕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半干旱草原碳收支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通榆草甸草原站2011~2017年和毛登典型草原站2013~2017年涡动相关法观测数据,分析了生长季碳通量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碳通量日变化过程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处草原7月碳吸收活动最强,草甸草原生长季各月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 Re)和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的峰值均高于典型草原。NEE的日变化以单峰型为主,但7月、8月饱和水汽压差较高时,GPP在正午前后降低,引起NEE的双峰型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是草甸草原NEE日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在典型草原,浅层土壤含水量(5 cm)也主导了NEE日变化。水分亏缺使草原碳交换速率显著降低,草甸草原固碳速率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强于典型草原。同时,水分亏缺也改变了GPP、Re和NEE对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关系。

中国周边海域海面温度日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331

周倩 凌铁军 李响 张蕴斐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分别以逐时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及逐日SST数据作为模式的海表温度进行强迫,开展了1991~2010年共计20年的数值模拟,探讨SST日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两组试验均能合理地再现中国区域气候的主要气候态特征。同时发现,两组试验模拟的气候特征在我国沿海区域以及近海洋面上存在明显差异:考虑SST日变化之后,2 m气温和感热通量差异呈现夏季(冬季)升高(降低)为主的趋势;潜热通量则与之相反;低层风场差异在夏季以海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为主,冬季则以陆面吹向海洋的西北风差异为主;另外,水汽输送差异呈气旋式(反气旋式)时,降水出现正差异(负差异)。SST日变化对上述气候因子的影响在夏季更为显著。

陕西省空气质量时空差异研究 下载:62 浏览:479

杨飞1 易文利1,2 朱婵园1 董奇1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通过2016年12月2017年5月陕西省10个地级市6项常规大气污染物逐小时监测数据,分析陕西省冬春季大气污染现状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冬季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最差,陕南、陕北地区较好,进入春季后,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有显著提高;(2)冬季延安市SO2浓度异常高于其它城市,各市冬春季大气污染以颗粒物污染为主;(3)关中城市全天颗粒物污染较重,温度变化对O3小时浓度变化影响最显著,各市O3污染高频时段集中在午后。建议关中地区应加强冬季大气颗粒型污染物浓度控制,延安市应加强对SO2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城市回填土土壤呼吸日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273 浏览:2765

吴文元 《土壤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回填土土壤呼吸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分析昼夜变化特征和不同时间段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结合土壤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因子,揭示了城市回填土土壤呼吸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昼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受土壤温度和湿度的非线性影响。大气CO₂浓度和植被覆盖也对土壤呼吸有潜在影响。本研究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