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野外试验中热脉冲探针间距校正方法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478

乔照钰 原晓辉 刘刚 《中国土壤》 2018年2期

摘要:
土壤热特性是土壤的重要参数之一,热脉冲探针是目前土壤热特性最为常用的测量方法。在用热脉冲探针测量土壤热特性时,探针间距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影响非常大。而在野外试验中,由于土壤受到植物根系、土壤冻融、土壤动物活动等的影响,会造成探针间距的变化。因此,探针间距的校正在野外实地测量时十分重要。本研究团队在2013年提出热脉冲探针间距的校正方法,即在温度探针中使用两个热敏电阻,并通过理论公式校正探针初始间距后,得到间距变化后的探针真实间距。将此校正方法应用于野外试验中,分别于夏季和冬季监测土壤中三个深度处(3 cm、8 cm和13 cm)探针间距的变化。结果显示探针间距校正后得到的土壤热特性参数与未校正探针间距时的土壤热特性相比,探针间距校正后得到的土壤热特性参数更加准确可靠;但由于冬季表层土壤存在结冰现象,造成热脉冲探针无法准确测量热特性参数。

凸度检测仪框架扭曲变形的校正处理 下载:47 浏览:396

孟宇 《冶金技术》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对某钢厂厚板工程凸度检测仪框架扭曲变形的校正处理,论述了凸度检测仪框架扭曲变形的校正方法,解决了历来在凸度检测仪框架扭曲变形的技术难题,为以后类似检修工作积累了经验。

基于apFFT的I/Q通道幅相误差校正算法 下载:61 浏览:337

杜梦园1,2 赵宏钟2 贠龄童1,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在I/Q正交采样时,I/Q正交性幅相误差需要补偿。经幅相误差建模,提出利用全相位FFT(all-phase FFT,apFFT)简单、有效地校正I/Q正交性幅相误差的新方法。在分析apFFT输入数据形式的基础上,与以往仿真直接设置-(N-1)~N-1点数据作为apFFT输入不同,提出利用矩阵束前向外推得到apFFT的输入数据。经apFFT处理后,求取I/Q通道信号的初相位误差即为相位误差,求传统FFT谱峰之比即为幅度误差。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前向外推的可靠性以及apFFT求I/Q正交性幅相误差的精度,在3 dB信噪比,镜像抑制度达到60 dB。

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 下载:53 浏览:431

程瑞锋1 刘卫东1,2 高立娥1,2 康智强3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追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的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控制算法.利用连续时间广义预测对目标机动偏离趋势进行在线预测补偿校正,将机动目标紧缩于最大捕获概率扇面之内,同时引入零效控制参数和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校正算法,解决了微分对策动态博弈剩余时间难于估计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将算法应用于水下非线性追踪博弈的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兼顾了控制约束与干扰抑制性能,能够实时有效地对抗初始偏差和随机扰动,不仅具有良好的导引效果,而且有效提高了系统对环境干扰的鲁棒性.

基于ADuCM360多因素补偿的溶解氧传感器 下载:12 浏览:415

李文 张志永 金旭 程李 徐明刚 《传感器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目前溶解氧传感器补偿因素单一、精度低、建立模型复杂、信号交互抗干扰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因素补偿的溶解氧传感器研究。研究中分析了各因素对溶解氧测量误差产生的影响,充分考虑了温度对电极特性和水体溶氧能力的双重影响。以温度为基础,通过输入2组饱和溶解氧数据自动建立不同状态下线性模型。传感器以高分辨率的ADuCM360和抗干扰的RS485收发器为核心进行设计。按照国家标准检定规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传感器响应时间为7.7 s,重复性为0.02 mg/L,温度补偿为0.06 mg/L,该结果表明传感器符合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

频谱替换无拉伸动校正及其应用 下载:64 浏览:483

董水利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传统动校正通常应用于叠加前的共中心点道集(CMP),是地震资料处理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动校正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叠加及其他处理。在浅层和大偏移距情况下,传统动校正引起的子波拉伸、波形畸变尤为明显,其直接导致频带向低频方向移动,严重影响了叠加效果。解决动校正拉伸的问题通常选择的方法是外切除,然而,对于浅层地震同相轴而言,数据量本身就少且动校拉伸严重,使用外切除必然影响浅层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保真度。基于此阐述了一种无拉伸动校正的方法,即将CMP道集变换到频率域,取零偏移距道的相位谱替换其他偏移距道的相位谱,并保持振幅谱不变,之后通过反傅里叶变换得到动校正后的CMP道集。该方法自动避免了传统动校正中的拉伸现象及其导致的大偏移距数据切除效应,产生了更好的叠加效果,且可以有效保持地震数据的AVO现象;同时,不需要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合成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川西北部长兴组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方法优选 下载:78 浏览:464

张砚 曹建 邓清源 周际春 罗静 张楚越 赵慧言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解决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高含硫天然气偏差因子各计算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开展了各种计算方法及校正模型的评价研究,研究中将4种常用计算方法结合校正模型所得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优选出适用于该区的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方法及校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硫天然气偏差因子计算时须进行非烃气体组分校正,校正后的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差异较小,结合WA校正的HY方法在四川盆地西北部长兴组高含硫天然气偏差因子预测过程中计算精度高且实用压力范围较宽。进而推荐采用优选WA校正的HY方法用于该区天然气偏差因子的预测。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磷素饱和度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446

许杏红1 王艳玲1 殷丹1 樊剑波2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磷素饱和度(Degree of phosphorus saturation, DPS)能够有效评估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及地表水磷富营养化问题,可用于评价土壤磷素环境风险。DPS值通常由酸性草酸铵提取态磷(Pox)与提取态铁铝(Feox, Alox)的摩尔质量比除以校正常数(Corrected constant,α)计算得到,而α是通过建立土壤饱和吸磷量与影响土壤磷吸附的土壤特征值间的相关关系而计算得到的数值;α的取值大小(常取0.5)会直接影响到DPS的准确估算。因此,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28°04′~28°37′N,116°41′~117°09′E)为依托,以长期施肥(1988~2014年)的旱地红壤为研究材料,通过两种计算方法得到了土壤的DPS值,分析了校正常数α=0.5在长期施肥的旱地红壤DPS计算中的适用性,并确定了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计算中α的适用性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校正常数α=0.5虽适用于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的估算,但易导致旱地红壤DPS的过高估算;对比计算发现,长期施肥旱地红壤DPS计算时,校正常数α的最适取值范围为0.71~0.81。但是,不同环境背景下旱地红壤DPS计算公式中校正常数α的适应性阈值仍需进一步校正与验证,从而提高红壤区土壤磷素环境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山地地震勘探中野外静校正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 下载:57 浏览:373

喻兵良 刘玉红 解建建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以山西沁水地区煤层气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为例,对比分析三种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认为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方法在山地地震勘探中解决静校正问题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但由于两种方法又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条件,在资料处理时需针对不同勘探区的浅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和初至波复杂程度对这两种静校正方法进行选择或组合使用。

基于模板校正与低秩分解的纺织品瑕疵检测方法 下载:386 浏览:395

纪旋 梁久祯 侯振杰 常兴治 刘威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周期性纺织品存在的拉伸变形问题,提出结合模板校正与低秩分解的纺织品瑕疵检测方法.首先对原图像进行模板校正,减少图像拉伸变形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然后提出低秩校正分解模型,包含低秩项、稀疏项和校正项,通过交替方向法优化求解,生成低秩矩阵和稀疏矩阵.最后利用最优阈值分割算法,分割由稀疏矩阵产生的显著图,完成瑕疵检测.在标准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文中方法的查全率有所提高.

不同辐射校正水平下植被指数特征对比分析 下载:54 浏览:446

赵娟娟1 谈树成1 杨林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基于不同辐射校正水平的遥感数据,分别利用遥感影像的灰度值(DN)、表观反射率(TOA)与地表反射率(Surface)提取研究区NDVI,采用定量遥感和回归分析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对不同辐射水平下提取的NDVI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定量评价了大气对于提取的植被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特征上,根据灰度值、表观反射率与地表反射率提取的NDVI基本都可以用来反映植被信息变化特征,相应的NDVI值呈逐渐增加趋势;根据地表反射率反演的NDVI曲线差异明显。在时间特征上,NDVI整体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基于地表反射率的NDVI与年际之间线性关系最好,且NDVI最高。

校正梯形公式误差的精确表示 下载:31 浏览:473

刘春平 《数学应用》 2019年1期

摘要:
利用分部积分法和推广的积分第一中值定理,给出了具5次代数精度校正梯形公式误差的精确表示.

鱼眼图像矫正算法比较研究综述 下载:80 浏览:493

刘裕拯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10期

摘要:
鱼眼相机因为其超广的视角使得所得图像有较大畸变,为了更好地利用鱼眼图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矫正。同时鱼眼相机已经大量进入廉价的民用消费市场,并且因为短视频的兴起开始出现新的需求。比较分析传统鱼眼矫正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新应用场景下做出更好的选择。

一种基于拼接算法的鱼眼图像畸变校正方法 下载:82 浏览:492

何志东1 张建伟1 梁斌斌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鱼眼镜头带来宽广视野的同时带来严重桶形畸变问题,传统投影变换模型的鱼眼校正方法算法原理较为简单,实现容易且成本较低,但是通常校正效果不尽人意。提出一种新颖的鱼眼畸变矫正方法,首先将原始鱼眼图像进行平面投影,通过合理的投影方式得到多个有视野重复区域的图像块,再参考使用半投影变换的图像拼接算法的思想构建直纹面方程对不同的图像块进行拼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运算量略微偏大但对畸变的校正效果达到预期,生成图像质量较好,符合人眼的视觉直观感受。

基于激光特征点的环幕多通道投影拼接融合 下载:65 浏览:494

葛水英1 能纪涛1 徐士彪2 张晓鹏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8期

摘要:
实现了一种基于激光特征点的多通道投影拼接融合软件方法。所用方法为在已知环幕的半径、弧度、高度等几何参数的基础上,在环幕上通过激光点阵列标注出若干特征点,并借助这些特征点求出各个投影仪投影矩阵参数。使用求出的投影参数实现对各个投影仪图像画面的几何校正,并通过色彩融合将多个投影仪的投射图像拼接融合成一副完整的图像显示在环幕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操作便捷性和可扩展性的问题,可以稳定有效地实现环幕多投影仪拼接融合。

折反射图像的畸变校正研究 下载:77 浏览:425

宫玄睿 吕耀文 徐熙平 姜肇国 《光电子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棋盘格单张图片的畸变校正方法以解决折反射图像畸变严重的问题。首先给出两种等价方法校正折反射图像切向畸变。其次,针对展开后的径向畸变问题,分析棋盘格特征点的图像坐标与空间坐标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径向畸变的校正模型。然后,为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将两次校正统一为一个校正映射表,并结合折反射图像的对称性,对映射表的存储空间进行了优化。最后,将映射表用于此相机拍摄的其他图片的校正中。通过物理实验验证了校正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且对单帧图像的处理时间仅为30 ms,可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

夜间拍照图像对比度的Gamma灰度校正 下载:55 浏览:315

董雪莹1 李良荣1 黄子强2 《光电子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夜间拍照图像分辨率较低,暗部对比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图像分割的区域Gamma校正算法。首先,在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分割基础上,将图像进行直方图波谷法的二次分割,提取出图像亮度信息。然后将区域分割后的图像分别进行Gamma校正,实现图像的灰度校正与信息还原。通过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对比具有较好的灰度校正和信息还原的效果。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1 浏览:408

丁文雯1 向奕瑾1 马佳莉1 张莹2 2019年4期

摘要: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3 浏览:426

丁文雯1 向奕瑾1 马佳莉1 张莹2 2019年3期

摘要: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校正公式的建立 下载:92 浏览:500

王强1 卢小岚2 汪光蓉3 蔡艳娟2 杜琴2 张茂鑫2 张国元2 王东生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其校正公式。方法在72份出生24 h内的新生儿血清样本中添加对应的冻融红细胞。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NSE浓度的变化,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血红蛋白(Hb)浓度的变化,从而建立新生儿溶血样本的NSE校正公式。根据自身Hb变化对NSE结果的影响推算出变化常数。将变化常数校正的NSE结果与HiCN法校正公式校正的NSE结果进行比较,评价HiCN法校正公式的可行性。对HiCN法与仪器法的Hb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建立针对仪器法的NSE校正公式。结果 72份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结果变化常数为(23.70±3.62)mg/g Hb。以ΔNSE血清为Y、ΔHbHiCN为X,血清NSE浓度变化与Hb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方程为Y=23.17X(r2=0.8122,P<0.001)。采用自身变化常数获得的NSE校正值和采用相关方程获得的NSE校正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HiCN法与仪器法的Hb结果高度相关(r2=0.992 4,P<0.001)。HiCN法和仪器法新生儿血清NSE检测结果的校正公式分别为NSE校正=NSE测定-23.17HbHiCN和NSE校正=NSE测定-23.60Hb仪器+13.22。结论溶血对血清NSE检测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校正公式计算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以帮助临床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严重程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