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近27年焉耆县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下载:85 浏览:529

古丽米热·艾尔 肯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焉耆县1993-2019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1993年、2003年、2013年、2019年4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库,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模型和典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对该县近27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和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了9810.59 hm2、19131.68 hm2及829.13 hm2,草地、林地、裸地、裸岩、沼泽地和沙漠面积分别减少了2142.83 hm2、5448.52 hm2、13338.32 hm2、1530.76 hm2、330.76 hm2及6980.21 hm2。研究期末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耕地(21.44%)、林地(17.51%)、沙漠(16.88%)、草地(12.33%)、建设用地(12.07%)、裸岩(11.62%)、裸地(6.54%)、水域(0.84%)及沼泽地(0.77%);而且各种斑块类型景观破碎度逐渐降低,最大斑块类型面积变化幅度不大,但景观多样性增加。研究认为:焉耆县土地利用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受人类活动影响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推动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不同恢复年限内陆盐沼湿地土壤氮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中国境内COVID-19的空间格局演变及聚集性分析 下载:37 浏览:393

陈进钊 梅志雄 吕佳慧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2020年1月11日至7月31日中国各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探讨了中国境内COVID-19的空间聚集格局及其演变和时空聚集特征。结果表明:(1)1月19日开始至2月29日的各时段中国地市COVID-19患病率总体呈正空间聚集特征,聚集程度先升后降。(2)COVID-19患病率的局部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及其周围地市,其范围呈先扩张再收缩后稳定趋势。低—低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西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范围逐步收缩至消失。高—低区零星散布在个别时段中。低—高区主要分布于高—高区周围并呈先外移再收缩后保持稳定态势。(3)在3月16日前的COVID-19时空热点区大多分布在武汉市及其以东、以西和以北的大片地带,为本次疫情严重流行区域,聚集时间从2020年1月底至2020年2月中,其余时空热点区零星散布于其它多地且对应时间短;3月16日后的时空热点区时空上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其中扩散型时空热点区的相对危险程度显著高于境外输入型时空热点区。

安徽省城市创新联系的空间格局演变 下载:54 浏览:442

郑玉莲 赵海溶 陆林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顺应经济地理学及区域经济学对城市创新的研究热潮,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R&D经费投入额、R&D人员数量、专利授权数量和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4个指标,运用引力模型及其拓展指标对2011-2015年安徽省城市创新联系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创新联系空间布局呈"核心-边缘"特征,合肥和芜湖作为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创新联系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安徽省中部,合肥于2015年从二级创新中心城市转变为一级创新中心城市;芜湖城市创新辐射范围呈显著分化特征,合肥和滁州城市创新辐射范围呈缩小趋势,马鞍山和铜陵城市创新辐射范围呈扩大趋势;安徽省16个城市的创新辐射强度均发生变化,总体呈随距离衰减态势。

平潭岛“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下载:56 浏览:443

欧惠1 陈娟2 戴文远1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平潭岛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情况,根据土地利用主导功能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当量因子法计算平潭岛200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5年间平潭岛"三生空间"面积变化明显,生活生产空间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2 820.77 hm2,增幅达8.67%,而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面积都呈减少态势;15年间平潭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其中生态空间下降总量最多,达0.99亿元,生活生产空间下降幅度最大,降了65.67%;"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明显影响,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空间对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侵占。

安徽省城镇用地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下载:58 浏览:450

袁婷1 曹卫东1,2 张宇1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三期遥感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工具,综合选用土地转移矩阵、城镇用地扩展速率和强度、扩展差异指数等指标,定量测度安徽省近20年城镇用地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发现:(1)各市城镇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地区层面占比上呈现皖中、皖南增长而皖北减少趋势,总体呈皖北>皖中>皖南的分层格局;(2)各市城镇用地转入源中耕地和林地贡献最大,其来源趋于多元化,但转出量极小;(3)1995~2005年,除合肥外各市扩展速率和扩展强度基本相当,2005~2015年各市差异显著,除省会外芜湖扩张明显,整体上皖北市从中快速转向中低速扩张,皖中、皖南城市从中低速转为中高速扩张;(4)江北城市不同程度向省会偏移,而江南城市未表现出此特征。

西南地区县域市民化需求人口分布格局演变 下载:80 浏览:479

唐林峰1 安佑志2 张凤太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使用中国2000年、2010年县域人口统计年鉴,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将人口迁移数据及市民化数据空间图像化。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格局上,迁入人口的比重、市民化的需求人口均表现为省会城市>旅游型县市>资源型县市>其它县市的规律,且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经济指向性。(2)时空演变方面,2000~2010年西南地区市民化需求比重变化明显,省会城市需求依旧较大,同时其它县市市民化需求都有明显提升。(3)影响市民化需求人口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本研究可以为西南地区人口政策制定、人口市民化趋势预测以及人口城市化方面的研究等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借鉴。

探究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演变新动向及中国应对 下载:155 浏览:1533

白鹤 《中国经济》 2023年12期

摘要:
为了确保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针对目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新动向以及我国的应对对策进行研究。首先,就新世纪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特征简单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工业化国家逐渐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出现了绝对和相对停滞发展的现象。随后,结合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相关事件,分析了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全新动向,包括了美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打压、制裁以及因为疫情事件带来的特殊影响。最后,提出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中长期经济发展格局、始终坚持“一带一路”战略以及自主创新强化本土制造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