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和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 下载:31 浏览:328

许胜 钱月芳 吕晓 丹时宽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如Bobath法、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姿势异常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月后,观察并比较步长、步速、步宽及智能发育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步长、步速及步宽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各项评分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相同年龄段患儿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年龄段治疗组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通督醒窍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能力,提高患儿智能发育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基于双流步态网络的跨视角步态识别 下载:46 浏览:339

汪堃 雷一鸣 张军平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增强样本数据和网络特征,提出双流步态网络,增强模型对携带物、衣物变化影响的鲁棒性.首先构造双流步态网络,分别提取步态视频数据中的全局特征和协变量影响范围外的局部判别信息.再将两组网络的特征信息相加融合后,得到步态的双流特征表达.提出的限制随机遮挡策略增广用于训练样本的难度和多样性,提高网络对局部特征的学习能力,减弱协变量的不利影响.另外,改进三元组损失采样方法,加速网络模型的训练收敛速度.在大型步态数据集CASIA-B和OU-MVLP上的实验表明,在携带背包和穿着不同衣物的行走状态下,双流步态网络步态识别准确率较高.

基于行人再识别的轨迹重现 下载:75 浏览:504

闫秋芳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10期

摘要:
随着监控摄像头的普及,智能监控设备迎来发展热潮。如在人流量大的地点人脸识别监控等。但是,由于人脸识别要求视频的清晰度高且在特定角度才能够识别,所以在很多场景下的效果并不理想。行人再识别技术通过行人的外观特征等对目标人物进行匹配,提高准确性。基于行人再识别的轨迹重现是利用多个相机间目标人物的匹配结果及预先定义的相机坐标,输入至百度轨迹上传API得到目标人物的运动轨迹。

患侧单腿支撑健侧上下楼梯训练对脑卒中异常步态的疗效观察 下载:38 浏览:356

刘万林 徐凯月 王永慧 魏慧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患侧单腿支撑健侧上下楼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患侧单腿支撑健侧上下楼梯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下肢FuglMeyer(FMA)评分,Barther指数(BI)评分,左右步幅差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肢FMA评分、步幅差、下肢BI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训练后的肢FMA评分、步幅差、下肢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侧单腿支撑上下楼梯训练是一种简单实用性训练,提高了脑卒中下肢肢体功能及步行步幅,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步态,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67 浏览:445

罗林坡 李萍 黄步哲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5m折返行走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5m折返行走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提升其步态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价值较高。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及其与害怕跌倒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12 浏览:434

徐忠梅 于卫华 吴梦 余方 常君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及其与害怕跌倒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害怕跌倒评估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客观定量采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速和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的多种步态参数,并探讨害怕跌倒与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测试时,更易出现步态异常,且害怕跌倒的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性能较不害怕者降低更明显,具体表现为步速更慢、步长更短及跨步时间变异性更高(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较自然常速行走时更易发生步态紊乱,自然常速行走测试可能会高估个体实际的步行能力,相比之下,双重任务行走测试更贴近患者实际生活中的行走模式,可能更适合用来评估患者实际的移动能力。此外,害怕跌倒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时更易出现步态异常。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偏瘫儿童个案研究 下载:288 浏览:2710

刘茜 张秀伟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运用Steinbichler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对偏瘫儿童运动步态进行分析,从而对偏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个案进行分析,再通过运动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教育对个案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其康复效果。结果 患者抗重力伸展明显改善,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增加患儿的双下肢达四级以上,双腘窝角150度,走路姿势改善,减少内八姿势,能双脚跳离地面但是没有超过10CM,从2个台阶的高度能偶尔同时双脚往下跳。结论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评估偏瘫儿童更细致、全面地反映患者运动能力,为制订康复计划提供有力支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