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气象指标SPI的洞庭湖流域洪旱灾害分析 下载:64 浏览:498

宋佳佳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洞庭湖流域19个气象站1967—2017年的逐月降水数据,选用气象指标SPI(标准化降水指数)对洞庭湖流域洪旱灾害发生频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洞庭湖流域发生中度洪涝和中度干旱频率较高,高于重度洪涝、重度干旱。SPI-3和SPI-6监测洞庭湖流域洪旱灾害发生频率结果基本一致。重度洪涝主要集中于洞庭湖流域北部地区,重度干旱发生于南部地区,中度洪涝发生于洞庭湖流域西部地区,中度干旱发生于洞庭湖流域东部地区。研究SPI能够识别出洞庭湖流域近50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和主要旱灾,对流域特大洪水事件监测和预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为其他流域旱涝监测与评估提供借鉴。

蒙华铁路洞庭湖大桥边跨钢梁顶推施工技术 下载:67 浏览:368

张智勇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蒙华铁路洞庭湖大桥主桥为三塔双索面钢箱钢桁结合梁斜拉桥,主桥钢梁采用先架设下弦钢箱梁后安装上部钢桁梁杆件的整体施工方案,边跨下弦钢箱梁采用三向大行程步履式顶推法架设,顶推由中跨往边跨方向进行。对边跨钢梁顶推架设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指导顶推施工中临时墩、导梁等大临结构设计。下弦钢箱底部布置两台步履式顶推器并通过垫梁组成一个顶推支点,解决了顶推施工中下弦钢箱斜腹板局部受力的问题;利用已有步履式顶推器进行墩顶节间钢梁架设,优化了常规墩顶节间钢梁架设方法;上墩施工中利用大行程步履式顶推器解决了导梁前端位移过大、导梁上墩困难的难题;三向大行程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实时动态纠偏等技术确保了边跨钢梁顶推的质量和安全。

1951—2015年洞庭湖水沙演变及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评估 下载:81 浏览:501

杨敏1 毛德华1 刘培亮2 刘文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2期

摘要:
运用线性趋势法、M-K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对1951—2015年洞庭湖水沙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降水-径流经验模型,定量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影响率。结果表明:(1)洞庭湖入出湖水沙时间序列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以入湖输沙量的下降趋势最为显著,以404.46万t/a的速度减少,在研究时段内入出湖水沙均发生了突变并表现出不同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洞庭湖入湖水沙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00,出湖水沙为0.696,表明洞庭湖水沙序列之间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整个变异期,降水对入湖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率为-1.03%、人类活动为101.03%,降水对出湖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率为-7.67%、人类活动为107.67%,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减少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6个巨魾群体线粒体ND4基因碱基序列多样性分析 下载:69 浏览:454

杜民1 李娜2 牛宝珍1 周亚2 陈春丽2 文天仙2 王兴龙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为研究云南省境内特有的巨魾Bagarius yarrelli 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红河曼耗(Baya-M)、怒江坝(Baya-B)、怒江下游(Baya-N)、澜沧江上游(Baya-L)、景洪(Baya-J)、红河河口(Baya-H)6个点共采集72尾巨魾,每个点采集12尾,分析6个群体的ND4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巨魾线粒体DNA的ND4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72条mtDNA DN4基因序列,巨魾ND4基因序列全长为1381bp,共检测到50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0.0722;共有67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相对遗传距离为0.098;将巨魾与三线纹胸鮡Glyptothorax trilineatus和长丝黑鮡Gagata dolichonema两种鱼类的ND4基因利用UPGMA中的Kimura 2-parameter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巨魾单聚为一支。研究表明,红河河口与曼耗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而澜沧江与景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56),说明澜沧江群体与景洪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及其处理 下载:142 浏览:1363

陈翔 《中国环境保护》 2023年5期

摘要:
处理三废污染是保护环境与提升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药品或化工废物。而采取安全、有效且合规的处置措施,可以防止废物污染环境或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处理三废的过程中,了解药物废物类型很重要,是确保在合规情况下合理、安全处置废物的关键。此外,制定可靠的处置计划也很重要,有利于确保三废处理过程的合规性。文章从几个角度来描述了不同的药物废物分类,提供了药物废物的示例,并制定了一些药物废物处置策略。

洞庭湖水生生物监测研究 下载:93 浏览:1051

陈翔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本文对洞庭湖水体的生物进行监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叶绿素a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四项。结果显示,全湖浮游植物种类6门42属,优势种以蓝藻为主;浮游动物种类24种,以多肢轮虫和臂尾轮虫为优势种;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 μg/L;底栖动物种类23种,以河螺属、水丝蚓属和钩虾为优势种。洞庭湖整体浮游植物的密度处于贫-中营养水平;叶绿素a处于中营养水平;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26,评价结果为中污染。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