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智能电能表时钟精准对时方法研究及应用 下载:29 浏览:319

王鸿玺 李飞 高波 申洪涛 史轮 孙冲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现场长期运行的智能电能表时钟错乱问题以及传统对时方法的不足,分析确定导致电能表时钟错乱的根本原因,提出双层级响应的智能电能表时钟精准对时方法,从影响智能表时钟故障的原因、发动智能表时钟对时的响应机制、对时流程整体执行效率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分析,并说明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

火电厂锅炉灭火保护可靠性低的原因分析及改进 下载:89 浏览:513

魏向国1 倪敏2 张明法1 张洪涛3 高彦强4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火电厂锅炉灭火保护可靠性低的问题,从火焰检测系统的电源设计、火检光纤冷却效果、火检探头超温、灭火保护逻辑设计缺陷等方面分析了锅炉灭火保护可靠性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优化改进措施。实践证明,改进后的火检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灭火保护误动作概率低,确保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管壳式换热器管箱开裂失效分析 下载:24 浏览:412

韩守鹏1 王胜辉1 许金沙1 宋友立1 徐洪涛2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某化工企业管壳式换热器管箱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对开裂的管箱进行应力分析、强度评定、工艺分析、金相分析和X射线能谱分析,明确了管箱开裂失效的原因。研究发现:管箱筒体与隔板连接的角焊缝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管箱隔板强度评定结果为不合格,即不满足应力强度要求;碱性介质在管箱和隔板连接的角焊缝处凝结和蒸发,使介质浓度较高,碱性较强。综合以上现象判断该换热器管箱裂纹是由碱应力腐蚀引起的。

一种基于三维光学测量技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全场形貌测量方法 下载:11 浏览:203

樊博璇1 陈桂明1 林洪涛2 李辉3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传统接触式测量手段存在的挤压误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外差式多频相移技术的非接触式三维光学形貌测量方法。在论述三维光学形貌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并设计了三维光学形貌测量方法的功能、工作过程和主要模块,阐述了外差式多频相移光学测量、海量密集点云的优化处理、大尺寸零件全方位精确测量等关键技术。通过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建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等零部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检测及创新设计提供更丰富的基础数据。

超音速火焰喷涂多尺度WC-17Co粉末制备的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下载:83 浏览:442

陈枭1,2 白小波2 王洪涛2 纪岗昌2 《新材料》 2019年8期

摘要:
在不同氧气流量(322 L/min、402 L/min、482 L/min和543 L/min)条件下,将多尺度WC-17Co粉末(60%(质量分数)纳米WC和40%(质量分数)微米WC陶瓷颗粒)通过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WC-17Co金属陶瓷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分别对涂层的组织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并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值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降低,涂层中WC颗粒分解更为严重,在氧气流量为322 L/min时,涂层中WC陶瓷相最少。HVOF喷涂过程中氧气流量对最终形成的涂层中W、W2C与Co3W3C相的含量及涂层的硬度值和耐磨损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与前者呈负相关,与后二者呈正相关。当氧气流量控制在543 L/min时,HVOF喷涂形成的涂层中主要物相仍为WC相;通过硬度测试发现,随着氧气流量增加,涂层的硬度值逐渐增加,在氧气流量为543 L/min时,涂层具有最高硬度值((979±52. 9) Hv0. 3)和仅为(6. 6±0. 57) mg的磨损失重量。

烟气深度冷却器磨损及防控措施的研究与分析 下载:58 浏览:229

宋修奇 张洪涛 李蜀生 张光荣 傅吉收 李吉业 高旭 《能源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分析了烟气深度冷却器的磨损泄露问题,总结了贴壁磨损、烟气流速磨损和烟气走廊磨损的机理,提出烟气流场整体优化、产品结构和防磨装置等防控措施。通过工程实践检验,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烟气深度冷却器磨损问题。

以许昌为例探析文化在水系建设中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55

高洪涛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从许昌水系发展的起源着手,介绍了许昌水系建设现状,指出在许昌水系建设中,三国文化的展示主要集中在护城河环线内的一些区域,并主要以雕塑、书法、简介牌等静态的形式展现。同时水系建设中存在三国文化应用的区域有限、水系周边城市游园中三国文化特征不明显、与三国文化相结合的体验活动缺乏的问题,重点对三国文化该如何应用提出建议。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集成理论分析 下载:32 浏览:337

翟融融 刘洪涛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研究有限时间内热力系统换热量与热源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集成的理论基础,对有限时间热力系统中热机输出功率和效率与循环参数的关系表达式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太阳能辅助燃煤系统案例讨论了各参数的意义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系统参数的调整方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00和1 000 MW燃煤发电机组在系统设计上比较合理,输出效率都在C-A效率与理想循环效率之间,集成后的系统效率有所降低,1 000 MW集成系统在节煤模式下系统性能恶化,效率低于C-A效率,需要对系统过程进行改进。200 MW燃煤发电系统在集成前后效率都低于C-A效率,表明系统过程需要较大改进。

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42 浏览:437

李允超1 赵大周2 刘博2 张贺2 马洪涛2 田鑫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火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可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对国内外几种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综述,包括常规余热利用方式和几种新型余热利用方案如换热器分级布置、旁路烟道技术和热泵技术等。对不同余热利用方式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详尽对比分析,认为常规低温省煤器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回收的热量较为有限,分级余热利用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旁路烟道技术排挤了更高级别抽汽而更具经济性,而热泵技术能进一步利用废热提升能量品质。

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如何影响突围性技术扩散——基于转换成本的调节作用 下载:15 浏览:221

孙冰1 田胜男1 姚洪涛2 《当代管理》 2018年8期

摘要:
新技术如何在众多共存的同质性技术中突出重围、被广泛采用,不仅取决于作为其扩散载体的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效应,还取决于其自身的技术创新特性和网络主体的感知。基于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效应与新技术的扩散效率之间关系的论述,引入技术重叠度的构念以描述新技术的技术创新特性,提出转换成本的操作性定义以衡量潜在用户对新技术的感知与转换,进一步塑造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对突围性技术扩散的作用模型并探讨各构念间相互关系。通过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创新网络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上述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小世界效应与创新网络中新技术的扩散效率在技术重叠度的参与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重叠度对小世界效应与扩散效率之间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转换成本对小世界效应与扩散效率之间、技术重叠度与扩散效率之间的关系均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

MYQ5067球磨机排矿装置长寿化研究与实践 下载:11 浏览:180

李向前1 闫洪涛1 崔晓峰2 于海胜1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10期

摘要:
对球磨机排矿装置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多种耐磨材料进行耐受对比试验实验研究,确定最佳耐磨材料,并改造设计了经济实用型排矿装置,达到长寿化目的。

徐家堡子铁矿井下通风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23 浏览:180

刘洪涛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根据徐家堡子铁矿地下开采技术条件,通过合理布置井巷工程、采用多级机站通风、分区通风及优化机站布置,确定徐家堡子铁矿井下通风系统技术方案,并达到了理想效果,可为类似矿山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H8800-MC破碎机给矿漏子拢矿装置 下载:68 浏览:248

李向前 闫洪涛 李苑 陈天财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9年5期

摘要:
通过分析H8800-MC破碎机给矿漏子拢矿圈寿命短等存在问题,改造设计其结构,以解决问题。

H8800破碎机物位测量装置改造 下载:38 浏览:237

闫洪涛 李向前 李苑 刘丽威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通过分析H8800破碎机物位测量装置存在问题,对其进行国产化改造。

核电站汽轮机跳闸表征信号误发风险分析及改进 下载:49 浏览:310

沈超 王源 熊国华 王洪涛 何文凯 赵友有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以岭澳核电站二期为例,对由中压缸截止阀关闭而误触发汽轮机跳闸表征信号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3种改进建议,为核电站中同类型汽轮机的跳闸表征信号设计提供了参考。

核电站汽轮机跳闸表征信号误发风险分析及改进 下载:20 浏览:356

沈超 王源 熊国华 王洪涛 何文凯 赵友有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以岭澳核电站二期为例,对由中压缸截止阀关闭而误触发汽轮机跳闸表征信号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3种改进建议,为核电站中同类型汽轮机的跳闸表征信号设计提供了参考。

基于随机潮流和风险价值的含大规模风电系统高风险连锁故障评估 下载:88 浏览:426

徐迪 王洪涛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随着系统中风电渗透率的增加,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连锁故障演化路径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此,引入随机潮流和风险价值理论,构建一种高风险连锁故障事故链模型,分析含大规模风电系统连锁故障事件的风险程度。首先基于多点风电随机注入相关性的随机潮流方法,提出了前瞻故障实时概率和严重度的后续故障搜索指标,据其风险价值选取高风险故障作为下级故障。其次,为反映风电随机性对风险指标的影响,采用模糊聚类建立风电场景,计算系统失负荷损失风险指标。基于该指标可分析当前运行点处于安全运行区域还是连锁故障高风险区域,指导系统日内调度。最后以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为例,说明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并分析了风电渗透率和风电预测误差对连锁故障停电风险的影响。

基于可信性理论的含直流落点系统风电与负荷协调恢复优化 下载:76 浏览:495

蔺呈倩1 王洪涛1 赵瑾1 杨冬2 陈彬3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在高风电占比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中,大停电后快速恢复负荷需要风电与常规电源、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支撑,但风电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其在恢复中应用。考虑风电与负荷的不确定性,引入风电场出力和负荷恢复量的模糊模型,基于可信性理论,建立风电与负荷协调恢复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在控制频率与备用风险水平基础上,优化风电与负荷接入效益。采用模糊机会约束的清晰等价类方法,将模糊模型转化为确定性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保证了求解效率,满足在线快速决策的要求。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平衡风电、负荷与常规电源在多阶段恢复过程中的效益与安全,对风电接入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变质心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建模与特性分析 下载:20 浏览:366

樊博璇1 陈桂明1 林洪涛2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建立了一维变质心滚控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完整动力学模型。对变质心飞行器弹道及姿态动力学进行研究,明确了变质心滚控飞行器的控制机理与特点,同时针对其通道间的耦合效应以及执行机构参数设置对控制能力的影响分析,提出了飞行器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要求,为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微波消解-非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乙烯包材中的锑 下载:25 浏览:265

裴志洋 黄泽义 孟卓尤 楠范 洪涛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摘要:
建立聚乙烯包材中锑含量的测定方法。微波消解法消解处理聚乙烯包材后,利用表面活性剂OP对5-Br-PADAP、碘化钾和锑的三元复合物的增溶作用,采用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锑的含量,筛选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锑含量的显色条件。锑质量浓度(0.100~1.00 mg·L-1)与锑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103.3~104.0%,精密度RSD小于2%,与标准物质和国标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的准确性得到了验证。本方法简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可用于聚乙烯包材中锑含量的测定。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