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琥珀酰多糖的流变特性研究 下载:38 浏览:385

周红 赵冰楠 杨丽 高红亮 贾彩凤 金明飞 常忠义 牛延宁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波谱对提取到的琥珀酰多糖样品进行结构分析,检测到琥珀酸和丙酮酸的取代基。采用旋转流变仪对多糖流变特性进行探究。稳态流变学实验表明,琥珀酰多糖溶液具有高黏度,以及可逆的假塑性行为。动态黏弹性实验表明,琥珀酰多糖溶液具有黏弹性,能够表现出类似弱凝胶的性质。温度一旦高于其相变温度(Tm)62℃,琥珀酰多糖即发生瞬时的构象转变,表观黏度和弹性模量均出现大幅的下降。琥珀酰多糖在加热-冷却后表观黏度和剪切稀化现象均能恢复至加热前水平。在pH值3~11范围内没有对多糖溶液的表观黏度和假塑性造成显著影响。根据琥珀酰多糖流变学特性,其可以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等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制药以及石油等行业。

脂质体对玉米直链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247

朱国贝 丁保淼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5期

摘要:
为明确脂质体对玉米直链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了脂质体/玉米直链淀粉质量比、含吐温80脂质体/玉米直链淀粉质量比、壁材中吐温80/大豆卵磷脂比例、壁材中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比例、超声时间等因素引起的玉米直链淀粉流变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脂质体-玉米直链淀粉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呈现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脂质体会引起玉米直链淀粉的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增大,且随着脂质体含量的增加,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不断增大;而含吐温80脂质体添加量的增加却会导致玉米直链淀粉表观黏度下降,同时使触变环变大;随着脂质体中壁材吐温80/卵磷脂比例的增加,玉米直链淀粉表观黏度不断下降,而触变环面积先减小后不变;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比例、超声时间2个因素对玉米直链淀粉流变特性影响则不太显著。研究为脂质体在富含淀粉的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改善淀粉流变特性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无花果蛋白酶对牦牛肉糜理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247

李琦 贡佳欣 唐善虎 陈一萌 李思宁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8期

摘要:
无花果蛋白酶具有较强的蛋白水解能力,常用于肉糜嫩化,但酶解嫩化后对肉糜凝胶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文章考察无花果蛋白酶不同酶解时间对牦牛肉肉糜理化特性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牦牛肉糜蒸煮损失率呈上升趋势(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150 min时增加不显著(P>0.05);加入无花果蛋白酶可显著提高牦牛肉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P<0.05);开始酶解后,肉糜硬度、黏聚性和胶着性呈下降趋势(P<0.05),150 min时升高,弹性变化不显著(P>0.05);储能模量G’随角频率增加逐渐增加,样品最后G’下降,表明体系凝胶结构的弱化。从凝胶开始形成到温度增加凝胶结构破坏,对照组G’最高,形成凝胶的弹性最好。

搅拌型酸乳触变特性的研究 下载:41 浏览:364

吴伟都 欧凯 朱慧 李言郡 王雅琼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8期

摘要:
以酸乳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通过上下行曲线间的面积法及弹性模量的恢复性表征触变性2种测试方法,同时,对7类市面上流行的搅拌型酸乳进行相应的测试。结果表明:上行曲线及下行曲线之间的面积以及设定恢复时间时弹性模量与扫描初始时弹性模量之间的差值,均可用于评价酸乳的触变性大小,2种表征手段存在高度相关性,上下行曲线间面积越大或弹性模量的恢复值越大,酸乳的触变性越强。对方法的试验参数也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上下行曲线的扫描时间以及上下行曲线间等待时间对触变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预剪切速率与预剪切时间对酸乳弹性模量的影响。

不同干燥过程中预糊化黑米的水分变化规律及对其蒸煮品质的影响研究 下载:64 浏览:274

王姝雯 陈贞 陈虹宏 林俊帆 刘庆庆 包清彬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7期

摘要:
干燥是预糊化黑米生产过程十分重要的环节,预糊化黑米干燥特性及黑米内部水分变化规律直接影响预糊化黑米的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采用热风干燥方式,考察了不同干燥方法和干燥条件下,预糊化黑米的干燥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预糊化黑米干燥过程进行监测,分析干燥过程中黑米内部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变化规律,同时结合质构仪、流变仪对预糊化黑米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进行研究,探讨了干燥方法及温度对预糊化黑米品质的综合影响,确定预糊化黑米采用两段温度干燥更为适合,研究可为预糊化黑米的干燥提供基础理论性参考。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特性 下载:80 浏览:423

汪德才1,2 郝培文3 乐金朝1 孙杨1 张庆4 《新材料》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深入认识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材料特性及其残留物作用机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重复蠕变试验,在高温蒸发方式和低温蒸发方式两种不同条件下制备乳化沥青残留物。并通过变化乳化剂种类、用量以及添加改性剂方式改变材料组成,结合方差分析,探析不同材料组成及制备方法对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用量及制备方式对乳化沥青残留物高温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残留物车辙因子与温度呈幂函数关系,高温蒸发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车辙因子变化特征与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存在明显差异,而低温蒸发条件下变化特征与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相一致,高温蒸发条件会降低乳化沥青残留物PG分级温度;高温蒸发条件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第1 s加载阶段表现为非规则曲线变化特征的粘弹性流体特性,这与低温蒸发条件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特性并不一致;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同一蒸发条件下采用车辙因子与蠕变柔量评价其高温性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提出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获取应采用低温蒸发方法,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应采用蠕变柔量。

超声波对全尾砂砂浆流变特性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438

诸利一1 吕文生1 杨鹏2 王志凯3 王志军2 《新材料》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改善充填砂仓中砂浆的流变特性,创新性地将超声场引入,利用声场辐射方式传播的特性,将超声场非接触性地作用于全尾砂砂浆介质中,研究充填砂仓中全尾砂砂浆在超声场作用下的流变特性。采用Brookfield R/S-SST软固体流变测试仪,测得不同浓度全尾砂砂浆的流变参数,并结合超声波作用机理分析其作用效果和影响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对70%、72%、74%、76%和78%五种浓度全尾砂砂浆施加20 k Hz和40 k Hz两种频率下36 W、62 W、85 W、100 W的超声,黏度降幅可达6. 421%~23. 504%,屈服应力降幅达7. 773%~33. 125%。塑性黏度与功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屈服应力与功率存在明显的线性、二次、Boltzmann、Logistic分布关系。在其他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体上40 k Hz比20 k Hz的超声作用效果相对明显,高功率优于低功率;超声波不仅能使砂浆颗粒产生机械振动,而且能产生明显的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在降低全尾砂砂浆的塑性黏度和屈服应力、改善砂仓中尾砂浆流动性和砂仓放砂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混凝土流变特性对其稳定性及浇筑后外观质量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22

武斌1 安晓鹏1 史才军2 魏子易1 元强3 《新材料》 2020年7期

摘要:
本实验采用相同的骨料级配和固定的胶凝材料用量,通过改变减水剂用量和水灰比来改变混凝土的流变参数,研究了混凝土流变特性和骨料间的相互作用对不同振捣状态下混凝土稳定性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屈服应力高、塑性粘度大的情况下,容易因为填充性差而造成浇筑后混凝土构件表面孔洞面积比例提高;当屈服应力低、塑性粘度小时,混凝土容易出现离析,从而造成浇筑后混凝土骨料不均匀排布。在轻振或静置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稳定性受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的影响;随着振捣作用的加强,塑性粘度对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此外,混凝土浇筑后的外观质量由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共同作用,但随着振捣的加强,塑性粘度的作用被削弱。本工作建立了混凝土流变参数与稳定性和浇筑后外观质量的关系,提出了在本实验条件下混凝土流变参数的最佳范围,为通过调整混凝土流变参数控制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外观质量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压力流场中含炭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体的流变特性 下载:88 浏览:422

郭增革1 张斌2 姜兆辉1 贾曌1 丁作伟1 程博闻2 李鑫3 《新材料》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及反向压力腔组件研究了压力流场中含炭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体的流变行为,并与普通PET熔体的流变行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含炭黑PET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比普通PET更显著;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剪切速率下,含炭黑PET的剪切黏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剪切速率和相同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含炭黑PET熔体的剪切黏度逐渐减小;压力增加ΔP与温度下降ΔT对剪切黏度的贡献是等效的;在相同剪切速率下,含炭黑PET熔体的黏-温依赖性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强;在相同压力下,含炭黑PET熔体的黏-温依赖性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弱;随着温度的升高,普通PET和含炭黑PET熔体的结构粘度(Δη)降低,可纺性提高;当温度为290~295℃时,普通PET和含炭黑PET熔体的可纺性最优。

胶浆流变特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下载:66 浏览:379

吕巍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粉胶比对沥青胶浆流变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胶浆的复数模量、车辙因子、劲度模量、蠕变速率与粉胶比存在函数关系;矿粉过多将会给沥青胶浆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粉胶比增大,混合料动稳定度增大、高温性能增强,但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破坏应变减小、低温抗裂性能降低。因此在实际工程运用沥青混合料要充分考虑粉胶比的选择。

核电工程软岩地基沉降计算及沉降预测 下载:77 浏览:212

李忠诚1 凡红1 丁志新1 丁秀丽2 黄书岭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解软岩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国内某实际软岩地基核电工程,建立核岛软岩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了适应于软岩地基时效力学特性的流变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将所提出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嵌入到FLAC3D软件中。同时采用的敏感度熵权属性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对地基软岩力学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基于均匀设计-改进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集成理论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反演获得了地基软岩的弹塑性和黏弹塑性模型的力学参数。利用反演获取的力学参数对已发生的核岛地基沉降变形进行数值重演,分析了当前荷载条件下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并对后续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进行了预测。该套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类似软岩核电工程的地基沉降变形计算以及沉降预测。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