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儿童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下载:24 浏览:268

林瑶1 石琳1 米杰2 孟玲慧3 陆萍1 刘杨1 张圆圆1 张明明1 丛晓辉1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65例原发性高血压的10岁及10岁以上患儿进行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并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8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107例),比较两组患儿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5例患儿中,58例(35.2%)合并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组和无代谢综合征组总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分别为84.5%(49/58)和60.7%(65/107),心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8.3%(28/58)和30.8%(33/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受损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为86.1%(31/36),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64.3%(8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病程>6个月和平均舒张压≥80 mmHg(1 mm Hg=0.133 kPa)是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发生靶器官损害概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是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常规进行糖代谢等代谢指标检测利于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还原

海南省成年人吸烟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13

王小焕1 胡锡敏1 郭彧2 卞铮2 李立明3 陈铮鸣4 李惠梅5 李贻磊5 符智芳5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海南省成年人吸烟与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利用中英合作项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海南省人群数据,剔除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纳入基线年龄为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28 940人,利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非吸烟者、戒烟者和当前吸烟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HR值和95%CI。结果研究人群平均随访6.2年,累积随访177 279人年。随访期间男性1 310人,女性2 200人发病。男性吸烟率(47.0%)远高于女性吸烟率(0.3%)。多因素调整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有所增加,HR值(95%CI)分别为急性冠心病1.63(1.12~2.38)和缺血性心脏病1.53(1.22~1.91)。在当前吸烟者中,每天吸烟量多于30支的人群急性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最高。结论吸烟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应基于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吸烟者戒烟目标和全人群控烟措施。

高尿酸血症与H型高血压之间的年龄依赖性 下载:70 浏览:455

张丹丹1,2,3,4 洪秀琴2,3,4 王佳2,3,4 李璟2,3,4 曾丹2,3,4 陈建1,2,3,4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湖南省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与H型高血压之间年龄依赖的关联性,为H型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湖南省6个地区30~90岁的常住社区高血压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年龄层高尿酸血症与H型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1395名研究对象,其中H型高血压8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0岁人群,非高尿酸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人群间H型高血压患病率、教育程度、BMI、ALT、STP、Cr、BUG、TG、VLDL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岁人群,非高尿酸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人群之间ALT、STP、Cr、BUG、TG、TC、V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伴有高尿酸血症使H型高血压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 OR=2.24, 95%CI=1.37~3.67)。年龄分层,仅≤60岁人群,高尿酸血症是H型高血压事件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 OR=2.36, 95%CI=1.26~4.41)。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60岁,尿酸与性别、总蛋白、VLDL的交互作用影响H型高血压(女性:P=0.040, OR=0.826, 95%CI=0.69~0.99;STP:P=0.028, OR=1.007, 95%CI=1.001~1.012;VLDL:P=0.011, OR=1.183, 95%CI=1.04~1.35);>60岁,尿酸仅与VLDL存在交互作用影响H型高血压(P<0.001, OR=1.698, 95%CI=1.262~2.285)。结论≤60岁人群,高尿酸血症是H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医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59 浏览:445

杨雪1 潘雄飞2 赵霏1 温莹3 赵志梅4 杨春霞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医学本科生的吸烟现状,并分析医学本科生吸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中国不同地区13个医科院校和20所综合院校医学本科生,内容主要涉及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水平、过去4周生活事件、吸烟饮酒情况、抑郁及焦虑状态等。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7 643名医学本科生纳入分析,平均年龄(20. 7±1. 6)岁。吸烟者272人,占3. 6%。男生吸烟率8. 4%,女生吸烟率0. 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23~28组与15~19组比较:调整OR,0. 463; 95%CI,0. 258~0. 830)、母亲受教育程度高(本科及以上与小学及以下相比:0. 729; 0. 491~1. 082)是医学生吸烟的保护因素。而男性(10. 405; 7. 247~14. 939)、饮酒(8. 280; 5. 184~13. 225)、高三复读(1. 665; 1. 256~2. 208)、因学业竞争压力而困扰(非常明显者与完全没有比较:2. 078; 1. 241~3. 480)、抑郁(1. 686; 1. 216~2. 338)和焦虑(1. 818; 1. 290~2. 563)是医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医学生吸烟占一定比例,尤其男医学生中更多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予以更多关注,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改善其吸烟情况,降低吸烟可能对广大医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2012-2017年苏州市报告百日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报告情况分析 下载:77 浏览:497

刘娜 朱轶姮 栾琳 张钧 陈立凌 徐娟 郑本锋 邓景景 张云艳 汪洋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苏州市2012-2017年报告百日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报告情况。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搜索百日咳报告病例信息并导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采用Arc GIS10.2软件绘制就诊流向图。结果 2012-2017年,苏州市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2例,年均发病率为0.37/10万;报告病例均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92.31%为1岁(含)以内儿童;除常熟市无报告病例外,其他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外省市报告医院中上海市的医院报告病例最多为18例,且88.89%为实验室诊断病例;苏州市仅15.63%为实验室诊断病例。结论苏州市2012-2017年百日咳年均报告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不排除误诊及漏报的可能。苏州市医疗机构百日咳实验室检测工作需要加速推进。监测百日咳真实负荷和免疫接种效果研究,对苏州市百日咳疾病防控非常急迫和必要。

多位点序列分析法在白念珠菌性阴道炎唑类耐药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运用 下载:92 浏览:489

徐炜新 孙杰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运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法对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离的对唑类抗菌药物耐药的白念珠菌临床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比耐药株和敏感株之间的基因型差异,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研究耐药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关系。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样本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共收集60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中1种或多种药物耐药的菌株;另收集同期对3种药物均敏感的菌株38株。采用MLST法对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进行分析,采用Bio Numerics 7.6软件进行亲缘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耐药菌株组存在14种序列类型(ST),其中9种已报道,主要型别为ST310、ST1364、ST2551和ST135;敏感菌株组存在19种ST,其中12种已报道,主要型别为ST2048和ST1474。耐药菌株组的ST数/菌株数比值低于敏感菌株组,且2个组的ST数与菌株数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耐药菌株组:r=0.995,P=0.005;敏感菌株组:r=0.989,P=0.011)。亲缘性分析显示耐药菌株各基因型间的亲缘性要近于敏感菌株。聚类分析显示耐药菌株的种群形成了多级分支,ST310、ST1364和ST2551同处于第1分支,ST135为第2分支,其主要ST型别之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聚类分布。结论 MLST法结果显示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为多克隆性,唑类药物耐药菌株的基因型分布较敏感菌株更为集中。耐药菌株各基因型间的亲缘性要近于敏感菌株,且其种群分类的基因型呈明显的聚类分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