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经史之间的郑玄 下载:63 浏览:392

陈壁生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两汉今文经学强调六经折中于孔子,经学为孔子所立之法。汉末面对《周官》《左传》等典籍的传播与兴盛,郑玄把古文经典纳入经学体系。郑玄的注经目标,是"究先圣之元意",其基本背景,是体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把经学理解为"王官学"的体系。把经学视为王官学,容易导出经学就是历史。而在郑玄的体系中,经书是自伏羲至孔子所遗的文献集合,而历史只是理解经书的一种方式,作为文献的经书本身是独立的。经书的独立性与解经方法的历史化,既维系了经部的独立地位,也塑造了中国的经史传统。

论意志与法则——卢梭与康德在道德领域的突破 下载:59 浏览:353

黄裕生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自奥古斯丁提出自由意志概念并将其确立为行为归责的最终根据后,便在西方哲学史上开启了意志与行为法则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在卢梭之前,外在关系说主导着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但是无论是把法则视作来自意志之上的神,还是视作来自意志之外的理性或情感,都会使得自由意志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而卢梭对"普遍意志"及其与法则的关系的发现,则使得意志成为了万法之源,从而与法则内在地关联在了一起。卢梭的这一开创性工作,为康德进一步完成道德领域的三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严遵《老子指归》的“无为”“自然”概念及其政治哲学 下载:64 浏览:358

丁四新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严遵继承了老子"无为""自然"的概念,对其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解释。他认为"无为"是"道之身体而天地之始",是"治之元""政教之元""成功之主"。他又认为"自然"是"性命之理",在实质的意义上提出了"性分"概念和"自然之验"的说法。严遵还特别重视阴阳刑德理论和啬道,认为它们是"无为""自然"概念在政治方法上的落实。他以"文武""赏罚"等推演了"刑德"概念,提出了"名实为纪,赏罚为纲"的口号,具有综合名、法的思想特征。他又提出了"治国之道,生民之本,啬为祖宗"的观点,将啬道看作是保护政治主体(人主)之形神生命的重要手段。同时,严遵还吸纳了许多儒家元素,建立了政治人格系统和皇、帝、王、伯(霸)的历史观念,无疑具有综合、折中的特点。

朱子“中和旧说”探析 下载:64 浏览:434

高海波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朱子在四十岁之前有两次关于中和问题的契悟。其内容学界一般称为"中和旧说"与"中和新说"。有关朱子的"中和新说",学界基本没有争议。但是对于朱子"中和旧说"产生的时间、过程、内容以及"中和旧说"与延平思想的关系,学界却未获得一致意见。特别是对于朱子"中和旧说"与其早期思想的关联,学界尚缺乏充分讨论。本文在详细参考《延平答问》及朱子其他书信、文本的基础上,指出朱子在早年从学延平时,接受了延平在日用处下工夫的教导,但对延平所说的体验未发并没有真正契入。延平去世后,朱子谨记延平的这一教导,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终于在乾道丙戌获得了第一次重要契悟。从《延平答问》到"中和旧说",朱子始终关注如何通过日用工夫去追求延平所谓的"未发之中",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探索,才导致了"中和旧说"的产生。

笛卡尔的真理理论:一种间接要求融贯性的符合论 下载:85 浏览:477

张伟特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学界对笛卡尔的真理理论还没有形成决定性的共识和系统性的见解,这篇文章旨在澄清该理论:(1)首先区分两种笛卡尔的"真/假"概念:在判断中的形式性真/假和观念的质料性真/假;(2)分析和补充部分学者对笛卡尔真理规则所涉"真"概念的符合论解释;(3)论述另外学者的融贯论解释所依据的理由并不充足;(4)提出一个新解释:虽然目前支持融贯论解释的理由是糟糕的,但是却可以基于其它理由接受其解释中的某些合理要素,因而主张笛卡尔的真理理论是一种间接要求融贯性而直接要求符合性的真理理论。笛卡尔的认识论同时设定了符合性和融贯性两个原则。

苏格兰启蒙初期自然法体系的演变:从普芬道夫到卡迈克尔再到哈奇森 下载:56 浏览:377

蒋政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苏格兰启蒙初期,普芬道夫自然法体系开始传入苏格兰。其中,格森·卡迈克尔对普芬道夫著作在苏格兰学界的推广功不可没,而且他对普芬道夫文本的注释也为苏格兰的后续学者提供了全新思路,哈奇森便是受其启发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哈奇森之后,苏格兰学界的自然法体系开始呈现与传统自然法体系完全不同的理论倾向,并染上了启蒙时期苏格兰特有的情感主义色彩。普芬道夫采用的是启示神学的体系,认为善恶由是否遵守自然法来界定;卡迈克尔则把对上帝的情感植入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体系之中;到了哈奇森,他的整个自然法基础都建立在道德知性的能力之上,而行为动机、情感更成为了道德判断的主要对象。

朱子《太极解义》的哲学建构 下载:63 浏览:475

陈来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朱子的《太极解义》是其太极本体论和太极本源论的建构之始。这一建构,不仅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正式作为哲学建构的主要依据和资源,开发了《太极图说》的本体论和宇宙论意义,把太极动静阴阳论引向了理气哲学的开展;而且,谋求太极与人极的对应,太极与人性的一致,更以"全体太极"为成圣成贤的新的内涵,形成了以太极为中心,集理气、性情、道器、体用为一体的一套哲学体系。这不仅使朱子在其后期思想发展中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更为宏大的发展,也使得北宋以来的道学在理论上和体系上更加完整和完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