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某核电站主发电机封闭母线仓局部过热分析及改进 下载:88 浏览:495

柳菲1 刘玉春2 冯玉辉1 孙延旭2 冯德虎1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5期

摘要:
此核电项目是中法两国共同建设的第三代先进核电项目,作为世界多个第一的核电站,主汽轮发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至关重要。针对主汽轮发电机封闭母线仓过热的实际案例,本文进行了数据收集,理论分析,维修策略等相关工作,对发电机电气技术人员和发电机设备管理人员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不锈钢离心铸造管道用涂料的研究 下载:53 浏览:374

刘钊 王鑫 赵东海 刘红伟 《中国设备》 2019年10期

摘要:
一种适用于核电离心铸造不锈钢管道的涂料,从涂料的组成与配比、制备与涂覆、检验与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石灰+碳酸钠”软化与双膜法在循环水排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69 浏览:487

贾秋菊1 王松林1 宋雅芳1 张龙明2 李荣晖2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通过"石灰+碳酸钠"软化和"超滤+反渗透"双膜联合工艺对以中水为水源的循环水排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显著改善了循环水水质条件,实现了循环水高倍率运行。每年增加城市中水用量360×10~4 t,减少废水排放量约200×10~4 t,节约天然淡水约180×10~4 t,节省用水成本5 300×10~4元。

驻波声场中单分散细颗粒的相互作用特性 下载:64 浏览:361

屈广宁1 凡凤仙1,2 张斯宏3 苏明旭1,2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利用外加声场促进悬浮在气相中的细颗粒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引起颗粒的碰撞和凝并,使得颗粒平均粒径增大、数目浓度降低,是控制细颗粒排放的重要技术途径.为探究驻波声场中单分散细颗粒的相互作用,建立包含曳力、重力、声尾流效应的颗粒相互作用模型,采用四阶经典龙格-库塔算法和二阶隐式亚当斯插值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数值模拟得到的颗粒声波夹带速度和相互作用过程与相应的解析解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而研究颗粒初始条件和直径对相互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时刻颗粒中心连线越接近声波波动方向、颗粒位置越接近波腹点,颗粒间的声尾流效应就越强,颗粒发生碰撞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研究还发现,颗粒直径对颗粒相互作用的影响取决于初始时刻颗粒中心连线偏离声波波动方向的程度.当偏离较小时,颗粒直径越大,颗粒发生碰撞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当偏离很大时,直径较小的颗粒能够发生碰撞,而直径较大的颗粒则无法发生碰撞.

核电主管道不锈钢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疲劳裂纹萌生行为 下载:86 浏览:460

武焕春1 薛飞1 李成涛1 方可伟1 杨滨2 宋西平3 《新材料》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腐蚀疲劳测试系统研究了高温高压水环境下两种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用不锈钢的腐蚀疲劳裂纹萌生行为。结果表明,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裂纹主要在材料表面的驻留滑移带处萌生,少量裂纹在两簇驻留滑移带交界的亚晶界面处。含有少量铁素体的Z3CN20.09M奥氏体不锈钢的疲劳裂纹依次在试样表面的驻留滑移带处、相界处和点蚀坑处萌生,但主要是在驻留滑移带处。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水环境下氧化膜的组成和腐蚀疲劳试样横截面的形貌,分析了疲劳裂纹在滑移带处萌生的机理。最后对比分析两种不锈钢裂纹萌生机制的异同,并讨论了铁素体对材料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

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调阀快关边界条件分析与应用 下载:21 浏览:232

宋晓辉1 梁恒1 陈新明2 普建国1 廖军林1 伍刚1 尹金亮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某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在冷态冲转过程中出现调阀频繁快关动作,造成阀体支撑晃动大,无法继续升速。针对这一问题,试运现场通过调整冲转参数、检查电磁阀油路、重新化验控制油油质等措施仍未得到解决。为此,从转速控制逻辑出发,分析快关动作发生的条件及调阀快关过程中比例积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PI)调节量的变化,得出快关过程中影响总流量指令(即最终的阀位开度)最主要的因素是转速调节的前馈量变化,而并非是转速PI输出量的变化。依据这一分析,在不改变冲转参数、阀门流量特性曲线的条件下,计算出转速控制前馈量的边界值。通过多次尝试确立前馈量的最优值,避免控制逻辑中因参数设置不合理而触发调阀快关动作。优化后实际转速跟随设定值平稳上升,调阀开度线性开启,不再出现频繁摆动,达到升速控制的要求。

燃煤烟气中Hg迁移转化特性研究 下载:25 浏览:277

安晓雪1 苏胜1 向军1 黄见勋2 许积庄2 王乐乐3 汪一1 胡松1 尹子骏1 王中辉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研究了300 MW煤粉锅炉系统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等超低排放设施在不同工况、不同煤种情况下的Hg迁移特性和脱除能力。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总汞排放浓度为1.16~2.90mg/m3。最终排入大气中的汞主要以单质汞存在,还有少量氧化态汞,颗粒态汞被全部脱除;汞主要是在海水法烟气脱硫中被去除的,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对总汞平均脱除率分别为25%、62%、37%;Hg2+占比是影响烟气中汞脱除效率的关键,气相中较高的Hg2+份额有利于在电除尘器和海水脱硫装置中获得较高的脱除效率;在该配备SCR脱硝、低低温电除尘器、海水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等超低排放设施的300 MW煤粉锅炉电厂中,总汞平均脱除率约为83%,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汞脱除。

竖炉烘干块矿生产实践 下载:67 浏览:453

王守鑫 赵祥栋 张海璇 《冶金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高炉槽上筛分效率低下,筛面被块矿粉糊住、冻住,无法进行筛分等问题,提出利用竖炉停产期间进行烘干块矿生产,提高高炉块矿的配加比例等一系列措施。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操作,不断改进竖炉烘干块矿工艺,使高炉配加块矿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在保证稳定顺行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1000 MW深度调峰机组热力系统优化研究 下载:24 浏览:267

王林 伍刚 张亚夫 高景辉 王红雨 孟颖琪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提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解决大容量机组在低负荷时效率下降问题,提出并建设了1 000 MW高效宽负荷率机组示范工程。该工程对锅炉燃烧器、水冷壁及汽机蒸汽参数等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通过协同增设补汽阀、外置式冷却器、零号高压加热器、低温省煤器等设备,实现了机组在较宽负荷范围内依然保持较高效率的目标。热力计算结果表明,示范机组在50%负荷下较现有机组效率提高3%以上,运行灵活性显著增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关经验对后续同类机组提升灵活性具有示范和参考价值。

电厂热工仪表典型故障分析 下载:68 浏览:256

张定宇 《能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是火力发电厂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也是实现火力发电厂建设方针的核心。只有改进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实现使用习惯化,这样也是发电组快速发动的切实保障,降低发电工厂的企业成本,正是时下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方向,给电厂的发展带来美好的未来。

湿态附着力在防腐涂层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32 浏览:342

祁东东1 王思卜1 赵文亮1 程家庆1 王冬梅1 张晓玲1 张祥金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按标准规定,防腐涂层浸泡一定时间后,若未出现起泡、开裂、脱落等失效现象,评价结果为合格。但部分评价合格的涂层,其附着力已大幅下降,防腐性能大大降低。该文选取浸泡后评价合格的8种防腐涂层,对其干态附着力和酸性环境浸泡后的湿态附着力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浸泡后部分涂层的附着力已大幅降低或丧失,金属基体有明显腐蚀特征;部分涂层附着力有所降低;2种常温固化的防腐涂层附着力略有升高。可见,通过对比涂层干/湿附着力,或者跟踪涂层服役过程中附着力的变化,可量化掌握涂层性能的保持状况和发展趋势。

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回顾、现状和展望 下载:11 浏览:118

刘久斌 朱红霞 崔晓波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简要回顾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分析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探讨了控制系统优化、现场总线、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自动启/停机控制系统(automation plant start-up and shut down system,APS)、数字化、集中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提出了未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核电厂设备闸门外压极限承载特性研究 下载:88 浏览:442

杜坤1 左永德1 袁亮2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设备闸门外压极限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在ANSYS程序中建立参数化计算模型,通过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设备闸门封头的外压极限载荷。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相近,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靠有效性。对影响外压极限承载特性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总结出其影响变化规律。优化设计示例表明该研究方法具有实用性,可为设备闸门的结构设计提供优化方案。

核电厂凝汽器管束模块内流动及换热特性数值分析 下载:54 浏览:407

李国栋1 王涛1 周建2 郭兴刚2 刘国栋3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国内某核电厂凝汽器钛管变形问题,采用多相流动CFD方法开展凝汽器内部管束模块不同工况下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局部钛管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凝汽器在冬季临停工况下,空冷区将结冰;机组启动时,在凝汽器内部流场力及重力作用下冰体运动而损伤钛管,造成凝汽器空冷区周边钛管大规模变形。

过冷度对窄缝通道内单蒸汽泡运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33 浏览:340

张利琴 黄彦平 昝元锋 王俊峰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1期

摘要:
对窄缝通道内过冷条件下单蒸汽泡运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过冷度对单蒸汽泡运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冷条件下,单蒸汽泡在上升过程中,其尺寸不断减小,形状也不断改变;单蒸汽泡界面存在冷凝现象,过冷度越大,直径减小越快,同一直径蒸汽泡的纵横比在一个范围内波动;过冷条件下,单蒸汽泡的z向速度和x向速度都随着直径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均在直径约10 mm时具有最大值;单蒸汽泡z向速度则随着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而x向速度在零上下波动,随过冷度增大略有增大。过冷度会影响窄缝通道内单蒸汽泡的行为特性,并进一步影响流型形成与演变。

壁面辐射对具有内置翅片的封闭腔内湍流自然对流传热特性影响 下载:56 浏览:431

王烨1,2 赵兴杰1 马兵善1 管国祥1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9期

摘要:
为研究有内置翅片的封闭腔内壁面发射率(ε)对腔内湍流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流体为空气、高宽比为1的封闭腔内的温度场、流场、壁面传热能力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内置翅片与壁面辐射的综合效应使得竖向热边界层和速度边界层厚度均增大,腔体顶部及底部区域水平速度产生了一定波动。考虑壁面辐射时,双翅片结构对热壁面局部传热能力的影响趋势与单翅片结构类似;ε为0.3、0.6、0.9时,单翅片对热壁面平均努塞尔数(Nu)分别提高39.95%、88.55%和144.97%,双翅片对热壁面平均Nu分别提高41.09%、87.32%和141.23%;ε过大对双翅片结构的封闭腔内对流散热反而不利。

基于涡流技术的燃料棒氧化膜测量信号有效性评估与统计 下载:38 浏览:500

程曦 周国正 唐西明 梁军 赵博文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应用统计学中的中位数、四分位距概念并结合实践经验,研究了燃料棒氧化膜涡流测量信号在线及离线处理流程的优化方法,提出了使用标定信号检验结合氧化膜轴向变化趋势图进行在线的燃料棒氧化膜信号有效性评估,以减少事后复测带来的频繁吊运燃料组件的问题。同时,在对燃料棒氧化膜涡流信号进行离线统计时发现,相对平均数统计,中位数统计可以排除极端信号的干扰,燃料棒轴向长约150mm区域段的氧化膜厚度数据的四分位距多数分布于0~3μm。结果表明,使用中位数可以准确、直观地代表各个区域段的氧化膜厚度水平。

重要厂用水系统设计水温对冷链换热器热工设计的影响分析 下载:92 浏览:283

刘翠波 刘敏华 陈福龙 刘震顺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核电厂重要厂用水系统设计水温(TSEC)是影响冷链换热器热工设计的重要参数,随着TSEC的增大,冷链换热器的热工设计工况趋于恶劣,导致换热面积和设备尺寸逐渐增大。本文以冷链换热器的典型热工设计工况为设计输入,针对不同的TSEC,采用热混合设计方法,得到了对应TSEC下的冷链换热器板片方案。分析了冷链换热器总通道数量、流道占比、总传热系数随TSEC的变化情况,发现对于特定的热工设计工况,冷链换热器只能在一定的TSEC范围内实现压降和换热裕量的完全匹配,且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当TSEC高于该温度后,板片数量会迅速增大,应尽量避免TSEC高于该临界温度。

核电厂放射性废液防堵塞液位检测系统研究 下载:63 浏览:226

符江1 刘胜智1 李苏2 马嘎2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核电厂内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的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频繁堵塞,导致放射性废液液位失去监测,影响放射性废液处理效率。针对该问题,新增自动吹扫装置用于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引压管的预防性吹扫。依据吹气式液位仪表测量气路组成和堵塞周期,将自动吹扫装置的吹扫气路与测量气路重新组合,吹扫逻辑通过设置吹扫工作启动和停止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每次只吹扫一路测量气路,保证了吹扫工作中仪表的测量功能不受影响。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自动吹扫装置解决了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管路频繁堵塞的问题,最终保证放射性废液液位监测功能连续可用。

核电厂放射性废液防堵塞液位检测系统研究 下载:48 浏览:224

符江1 刘胜智1 李苏2 马嘎2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核电厂内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的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频繁堵塞,导致放射性废液液位失去监测,影响放射性废液处理效率。针对该问题,新增自动吹扫装置用于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引压管的预防性吹扫。依据吹气式液位仪表测量气路组成和堵塞周期,将自动吹扫装置的吹扫气路与测量气路重新组合,吹扫逻辑通过设置吹扫工作启动和停止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每次只吹扫一路测量气路,保证了吹扫工作中仪表的测量功能不受影响。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自动吹扫装置解决了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管路频繁堵塞的问题,最终保证放射性废液液位监测功能连续可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