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应对老龄化社会:协同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 下载:32 浏览:407

杨伊宁1 励建安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以家庭养老为代表的传统养老模式在解决养老需求方面逐渐暴露出不足,亟待更加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可持续性的养老服务。由此,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围绕着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与全生命周期的生活质量,协同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对优化配置养老资源,为全社会缓解养老压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视角下审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合意性 下载:70 浏览:418

李媛媛 惠文 赵海利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现行的重度残疾人护理制度相衔接,伴随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的扩大变得日益迫切。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失能残疾人与失能非残疾人在实际护理需求及其满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人特征、失能程度和护理资源等重要影响因素下,失能残疾人的照护需求,与失能非残疾人相比,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在长期护理保险能够覆盖所有需要长期护理的群体之后,重度残疾人护理制度将无独立存在的必要。考虑到现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不论是保障范围、保障程度还是服务内容都非常有限,现行重度残疾人护理制度仍有存在的合理性。还在重度残疾人护理制度存续期间,应该对现有的残疾类型(躯体残疾与否)二分法进一步细分。同时,为更好地将重度残疾人护理制度与未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衔接,在重度残疾人护理需求上,除考虑自身残疾类型、残疾等级外,还需考虑受教育水平、性别、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项目手册在照护信息交接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491

喻红 王君慧 侯晓营 董翠萍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利用照护群集管理的方法制定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项目手册,将该手册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交接中,以防范照护信息错误风险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基于照护群集管理理念,将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项目手册用于术后病情平稳由胸外科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在交接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手册步骤进行宣教,对交接护士和照护者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使用该手册后未发生交接遗漏。29例护士中认为该项目手册节省了宣教时间,可防止重要信息交接遗漏的占96.6%;82例照护者中表示该手册便于照护者之间交接的占95.1%;100%照护者认为该手册的内容使自己十分获益。结论:应用照护群集管理的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复杂的护理交接内容中,可有效防范因信息交接遗漏、护士传达错误、患者及照护者接收错误等因素发生护理和治疗的缺失。

双胞胎早产儿实施同床照护的效果观察 下载:59 浏览:498

许虹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双胞胎早产儿实施同床照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双胞胎早产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对早产儿。观察组双胎早产儿予以同床照护;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身长、头围、体重增长,睡眠、觉醒状态及疼痛哭闹停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易形成生后稳定的睡眠或觉醒,疼痛哭闹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头围、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同床照护作为早产双胞胎发育支持性照护,使患儿更有安全感,安静睡眠时间延长,降低早产儿的疼痛反应,促进生长、发育。

长期照护机构建设策略与医养结合服务探讨 下载:65 浏览:376

刘剑成 煜涛 张漫宇 马正君 陈峥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我国老年人口正在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之一是如何解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养老服务中的医养结合问题。阐述了国际上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概念和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机构的建设现状。通过分析医养结合服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探讨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改进对策和长期照护机构建设策略以及国企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

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及其主体探析 下载:69 浏览:385

周平梅 原新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失能老年人口数量也日益增加,对社会养老、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更迫切的需求。结合失能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养老服务需求,考察了家庭护理和机构护理的发展模式,认为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提供主体需要逐渐从家庭转向机构,未来应建立和完善机构护理为主干、家庭护理为辅助、其他护理为补充的多层次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我国老年照护服务供给模式的变迁与选择 下载:71 浏览:396

谢立黎1 付敏2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转变使得非正式照料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推动老年照护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我国老年照护服务供给模式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总结出我国老年照护服务发展的三大趋势——概念从无到有,制度从依附走向独立,供给模式由家庭和政府主导走向多元化主体供给。基于萨瓦斯的民营化理论,可将老年照护服务供给模式划分为公营型、公私合作型和私营型三大类型,具体又可以分为政府服务、合同承包、政府补助、自由市场等模式。通过对几种主要供给模式进行比较,建议构建老年照护服务供给伙伴关系,各方明确职能和责任,提供多层次服务,政府在公私合作模式中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中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影响因素——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 下载:89 浏览:477

杜亚男 陈长香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选取唐山市区10个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2个社区,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对年龄≥75岁的3 448位老年人应用日常生活照护需求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中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664位社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护有需求,占48.3%,其中轻度需求者860人,占24.9%,重度需求者804人,占23.3%。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76)、大专以下学历(OR均>1)、不饮酒(OR=1.565)、读书看报(OR=1.226)、不健康生活方式(OR=1.567)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85岁(OR均<1)、空巢(OR=0.712)、较高月收入(除外月收入5 000元以上组)(OR均<1且呈递减趋势)、无医疗负担(OR=0.538)、无便秘(OR=0.452)、运动锻炼(OR=0.495)、用药行为低安全(OR=0.599)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的保护因素(P<0.05)。中高龄老年人有日常生活照护需求者近半。提高中高龄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及保持健康行为,有利于满足其日常生活照护需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疗法在养老照护方面的应用 下载:245 浏览:2172

王树霞1 魏晓亮2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养老照护是重大问题。中医的治疗方式由于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优点,因此能够更高效地作用于网络治疗,以加强对老人家群体的护理健康教育与身心照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时,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可考虑引入中医的治疗方式并将其部分应用于老人家日常诊疗护理工作和部分急症的紧急救助中去,以进一步发挥中医健康关怀作用。

心理护理在老年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47 浏览:1599

李超 《心理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老年护理应用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老年人进行研究,共5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分为参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25例(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孤独感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为(89.96±5.05),参照组为(81.47±5.63),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应用心理护理,有效改善孤独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模式在产妇产房分娩过程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51 浏览:550

饶囡 付华艳 方丽钦 《国际护理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产妇产房分娩过程中实施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共有临床观察对象分娩产妇66例参与。将所有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疼痛程度、子宫恢复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率、初乳时间以及不良情绪。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VAS评分、SDS评分以及SAS评分更低,各产程时间、子宫恢复时间以及初乳时间均更短,自然分娩率、护理满意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在产妇产房分娩期间开展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模式,有利于缩短产妇分娩时间,稳定其不良情绪,降低疼痛感,且有利于缩短子宫恢复时间,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儿科护理学》与幼儿照护课证融通路径和实施方案研究 下载:266 浏览:2388

李海念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1+ 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人才评估的一种新方式,“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获得多元化发展路径。书证融通是推行“1+X”证书制度的关键,而课证融通是实现书证融通的基础。“课”即所学专业的课程;“证”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本研究通过分析《儿科护理学》与幼儿照护技能等级证书在课证融通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探索课证融通实施的有效路径和实施方案,希望能提高学生在校获取技能等级证书的概率,促进课程改革,驱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最终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发育性全程照护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的满意度分析 下载:236 浏览:2386

胡梅琼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分析发育性全程照护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的满意度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病房收治的早产儿,共纳入68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4例早产儿;对照组接受常规照护,观察组接受发育性全程照护。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产儿的护理期间实施发育性全程照护,可以有效提升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合门诊部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照护质量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 下载:68 浏览:775

王春丽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提速,慢性疾病患者逐渐增多,给综合门诊部的患者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评价综合门诊部慢性病患者护理的照护质量,并探讨其改进策略.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综合门诊部的护理质量做深入分析,以获取对目前照护质量的全面认识.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计划的落实质量是影响照护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包括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疾病认知,完善护理计划等一系列的改进建议.

“互联网+护理”在产褥期母婴延续照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1046

张美龙 吴倩舒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2期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临床工作提供了较多的便利,其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诸多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产褥期属于产妇特殊时期,周期较长,常伴有诸多风险因素,因此,该阶段内,产妇对护理的需求较高,遂临床迫切需要探究更为理想的新型护理模式。本文以“互联网+护理”模式为中心,将其相关概念、应用现状进行论述,分析我国目前“互联网+护理”在产褥期母婴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完善“互联网+护理”在产褥期母婴延续护理中的护理内容。

护理专业老年照护方向人才培养路径创新 下载:102 浏览:1022

赛依拜·热布卡提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1期

摘要: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群体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紧张、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老年照护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老年护理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探索和创新护理专业老年照护方向的人才培养路径,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创新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老年照护专业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