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某燃煤电站取水工程泥沙淤积分析及防治措施 下载:77 浏览:467

徐海奔1 李颖茹1 林志坚2 《中国电气工程》 2019年3期

摘要:
取水工程泥沙淤积严重影响火电厂的安全运行。本文以印尼某燃煤电站河水取水工程为实例,采用实测资料和理论计算对雨季和旱季引水渠道和泵房进水间泥沙淤积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沙和清淤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雨季河水泥沙含量高,泥沙淤积严重;旱季泥沙含量低,但水深较浅。通过采用延长引水渠道和泵房进水间设置高、低位进水孔等措施,尽量让泥沙在引水渠道上沉淀而不进入泵房进水间,并定期对引水渠道及进水间进行清淤,保证取水安全性。此外在运行过程中还需不断监测河流水文资料,为今后电厂运行积累经验。

1000 MW高效超超临界锅炉分隔屏壁温偏差分析 下载:74 浏览:286

孙洪民1 叶欢2 《能源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文中对1 000 MW高效超超临界锅炉分隔屏壁温偏差进行分析,通过模拟总结了热负荷分布规律,并根据热负荷分布,采用差异化设计技术进行流量耦合,对分隔屏进行壁温优化,降低了壁温偏差。

垃圾焚烧锅炉氯腐蚀问题浅析 下载:77 浏览:234

顾玮伦1 穆生胧2 宋国庆2 郭大山1 《能源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垃圾焚烧锅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兴起,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30余个国家,近年来,在中国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研发设计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垃圾燃料中含有的氯元素导致锅炉出现了严重氯腐蚀和寿命缩短的问题。文中就垃圾燃料中氯元素的来源与去向,氯腐蚀产生的原因、机理进行分析,并给出防腐蚀方案。

某工程再热器连接管弯头裂纹原因分析 下载:68 浏览:306

孙洪民 《能源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文中对某300 MW亚临界锅炉再热器连接管弯头产生裂纹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运行数据对比分析,并结合管道布置和产生裂纹的位置,分析出了弯头产生裂纹的根本原因。

超超临界双切圆锅炉热角水动力分析 下载:87 浏览:20

孙洪民 《能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文中对1 000 MW超超临界双切圆锅炉水冷壁壁温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对热角进行分析和说明,研究热角热负荷分布规律,并通过水动力分析对水冷壁节流孔圈进行优化。

超超临界双切圆锅炉热角水动力分析 下载:68 浏览:319

孙洪民 《能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文中对1 000 MW超超临界双切圆锅炉水冷壁壁温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对热角进行分析和说明,研究热角热负荷分布规律,并通过水动力分析对水冷壁节流孔圈进行优化。

给水旁路调节下高压加热器的瞬态应力分析 下载:24 浏览:263

王建华1,2 范佩佩3 石峰1,2 种道彤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灵活运行下的设备安全性是燃煤电站深度调峰过程的重要问题,高压加热器作为大型高温承压换热设备,在机组灵活性调节中承担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安全性问题。针对某660 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1号高压加热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给水旁路调节过程下的瞬态温度场、热应力场、机械应力场、耦合应力场分布,并针对水室出口、蒸汽入口、管板上下侧4个关键区域进行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热、机械、耦合应力的波动幅度均随着给水旁路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热应力最大部位为蒸汽入口管处,机械应力和耦合应力最大部位分别对应管板下侧、管板上侧;管板上侧区域为高压加热器最危险部位,需重点关注和提前检修。

300MW燃煤电站锅炉积灰结渣计算机在线监测与优化吹灰 下载:289 浏览:2412

么强 《软件工程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电站锅炉受热面的定期和不定期吹灰是确保机组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也日益成为发电机组节能挖潜、提高经济性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受热面污染程度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分析模型为每个受热面确定临界污染程度,当监测结果超过临界值时,建议机组吹灰。

能源电力特色《化工原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下载:107 浏览:1075

王茹洁 宋晓芳 陈岚 李萍 王乐萌 《能源学报》 2024年9期

摘要: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借助电力类院校在能源电力教科研领域的特长,结合能源电力企业实际生产案例相,利用超星学习通这一线上平台,精心打造在线课程,成功构建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化工原理》课程。通过超星学习通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教学活动更加贴合学生需求。多元化改革措施的实施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自主学习及高阶思维,竞赛佳绩频传,考研就业双提升,呈现出全面向好的发展态势。

环境工程类课程建设中的产教研创思智六维思考 下载:70 浏览:953

陈岚 齐立强 郝润龙 王茹洁 宋晓芳 宋雪 赵卓航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4年12期

摘要:
为了更好建设环境工程类课程,本文深入分析“产教研创思智”六个维度的内涵及其在环境工程课程建设中的实施,“产”代表产出导向产业对接,“教”代表教学增智教学筑基,“研”代表科研融入科教互促,“创”代表创业激励创新驱动,“思”代表课程思政凝心铸魂,“智”代表智慧教育AI增效,并结合环境工程课程建设和展开,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知识储备、具备实际工程意识、具备科研精神创新精神、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