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天津市重污染应对方案评估方法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41 浏览:444

李怀明1,2 孙静1 郭健1,2 李敏姣1,2 张雷波1,2 尹立峰1 王兴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0期

摘要:
在天津市历次重污染过程案例源解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实时发生的不同类型重污染过程归类,优先选择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形成不同重污染过程的调控方案情景组合,结合各类排放源在重污染过程中的不同贡献率,充分考虑各类控制措施对应排放源的可削减空间、控制措施的可执行性,以及控制措施的经济可行性等因素,形成最优方案,并以质量先行或成本先行等不同管控目标,通过空气质量模型和实时污染来源解析方法,对方案进行及时修正优化,构建天津市重污染应对方案评估方法体系。

超紧凑型飞秒电子衍射仪的设计 下载:53 浏览:378

罗端1,2,3 惠丹丹1,2 温文龙1 李立立1,2,3 辛丽伟1 钟梓源1,2,3 吉超1,2,3 陈萍1何凯1 王兴1 田进寿1,3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由于空间电荷效应的限制,产生百飞秒的极短电子脉冲是超快电子衍射技术的一大难点.同时,电子的穿透深度随着电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电子的散射几率却具有相反的规律.因而,除了时间分辨的提升,还需要可宽范围调节的电子能量以优化不同厚度样品对其的需求.基于此,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超紧凑电子枪,结合均匀场阴极和可移动阳极的配置,可在10—125 k V加速电压范围内实现100 fs量级时间分辨率.通过优化设计高压电极轮廓,使得其轴上和整个阴极面的场增强因子在不同阴阳极间距下均小于约4%,从而保证了不同加速电压下最大轴上场强均可达10 MV/m量级,有效地抑制了电子脉冲的展宽效应;进一步将阳极小孔设计成可放置致密电镜载网的阶梯孔,一方面可将载网支撑的样品紧贴小孔后方放置,最大程度上缩短了电子从阴极到样品的时间弥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弱阳极孔对电子束的散焦效应,提升电子束的横向聚焦性能.

基于EEMD和LSTM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研究 下载:49 浏览:400

陆冰鉴1 周鹏1 王兴1,2 周可1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由于风具有较强的阵性和局地性,影响因子较多,利用机器学习相关技术进行风速的预测,往往会受这些影响,降低预测的准确率,特别是对于瞬时大风的预测,准确度普遍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EEMD将风速序列分解为多个频域相对稳定的子序列,进而改善经验模态分解法(EMD)模态混叠现象,再采用LSTM构建预测模型,实现短期风速预测。该方法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预测的精度更高,误差更小,验证了本文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面向智能终端的短临天气主观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56 浏览:454

王兴1 朱彬1 毛雅萍2 王晖3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提出一种面向智能终端的短临天气主观分析系统,主要由远程气象大数据服务端和智能应用端两部分构成。前者包括数据接收与监测模块、数据检验模块、非常规气象资料转换模块、数据打包压缩模块和数据通信服务模块;后者包括数据访问模块、多源数据融合模块、图形绘制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为在近海、海上和高原等移动数据传输不发达区域且对天气条件敏感的行业用户,提供面向移动终端的临近天气主观分析交互平台,用较小的无线数据传输量,通过便捷的移动设备,向户外作业的专业人员提供可交互、可视化的天气实况监测、主观天气分析预报功能及应用。

电力企业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下载:507 浏览:2381

陈洪莲1 王兴1 司政2 张风雷2 《管理与科学》 2021年11期

摘要:
现阶段,电力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但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线损会造成电力能源的额外消耗,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对线损管理问题加以重视,并从多个方面来优化电力企业线损管理效果,提升工作水平。基于此,下文将对电力企业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详细的分析。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