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贵州一次连续暴雨的低值系统及湿位涡分析 下载:57 浏览:469

赵杰1 唐红忠1 周文钰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利用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末贵州区域连续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强,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副高西北侧的西南风为持续性暴雨提供水汽输送;东亚中纬度地区维持"西高东低"形势,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贵州交汇,这种大尺度系统的稳定维持有利于连续暴雨的发生;贵州西部地区的低值系统是造成贵州区域连续暴雨的重要中尺度系统;MPV1低层负值区,高层正值区的配置为贵州暴雨的有利形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使得贵州区域呈现强烈的上升运动,为连续性暴雨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同时低层水汽丰富并伴有强的水汽辐合,为连续性暴雨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

欧亚大陆冬季地表温度南北反相变化的年代际特征及机理 下载:72 浏览:311

李一玲 王澄海 张飞民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对欧亚大陆冬季地表温度南北反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机理的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冬季地表温度约以55°N为界存在南北反相变化特征。1961~2015年欧亚大陆冬季地表温度变化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年代际尺度上,北半球行星波"冬三"分布型变化与欧亚大陆地表温度南北反相变化密切联系。冬季欧亚地表温度南北反相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内转变。滤除年代际信号和全球变暖趋势后,欧亚大陆冬季地表温度与秋季北极海冰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北极海冰面积减小是欧亚、尤其中亚地区冬季地表温度降低的主要外强迫因素之一;同期北大西洋"三极子"和欧亚大陆冬季地表温度南北反相变化在年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相关。

晋宁烟区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分析 下载:88 浏览:480

王占良 1莫云凯2 段福君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针对晋宁区2009~2018年6~9月5个乡镇烤烟种植区的冰雹灾害问题,以烟区冰雹灾害分布、烤烟种植及受损面积、经济损失等数据为基础,对烟区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地形因素对冰雹灾害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并对冰雹灾害出现的大气环流背景进行分型。结果表明:晋宁烟区冰雹灾害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8月最多,降雹时段主要集中在12~21时,高峰期16~18时;冰雹灾害多发区主要为晋城镇南部、双河乡和夕阳乡山区、二街西北部、六街东南部,且山区明显多于坝区;冰雹灾害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晋城、夕阳、双河、二街、六街;冰雹灾害发生的环流形势主要有:低压活动型44.4%、低压槽型27.0%、低涡型4.8%、切变型3.2%,其他20.6%。

甘肃陇东地区2017年2月19-21日强降雪天气成因及影响分析 下载:67 浏览:262

常臻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对甘肃陇东2017年2月19-20日强降雪天气成因分析得出,此次强降雪是在高空槽、冷锋、南支槽、西南急流等有利的天气系统影响下产生的,水汽通量散度、散度场等物理量变化对应降雪天气发生发展,引发该地区暴雪天气。

甘南高原夏季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模式检验评估 下载:57 浏览:557

​金满慧 王兴丽 张东琴 王祥文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降水量资料、数值预报模式等资料,对2021年7月25日夏河出现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巴尔喀什湖大槽东移南压,冷空气从新疆下滑侵入本地,长波脊继续向南发展形成一个阻塞高压。700hPa受台风“烟花”登陆影响,本地处于偏北风与偏南风的切变中。中层水汽一般,低层西南气流较弱。此次降水过程是对流单体发展较强,维持在夏河北部上空造成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对比模式预报发现,GRAPES-MESO模式降水预报随着时效临近,雨带位置和强度误差缩小,短期时效内的对流性降水量预报,能较好地反应本次强降水的位置、范围、强度。

影响南京市的雷暴天气特征及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对策 下载:146 浏览:1654

​蒋海琴 林燕 吴长慧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雷暴是南京市夏季多发灾害性天气之一,雷暴的出现与天气形势及环流背景有关,要了解掌握雷暴发生特征及其形成演变,积极做好防雷减灾服务应对,降低和避免灾害损失。

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事件的气象学分析 下载:296 浏览:2796

李婵 《气候变化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大雾是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在交通运输方面影响较大,经常引发严重交通事故。随着民航事业的高速发展,气象预报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利用温江站点的数据,分析了一次双流机场的低能见度事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对成都在一次大雾发生前的环流形势、气象要素、物理量场以及层结条件做一些分析。本文通过对这次大雾的分析,对大雾预报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