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科技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 下载:35 浏览:423

张玉华 张涛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从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角度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并利用2005-2015年我国省际间数据构建了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空间集聚性,且协同集聚水平很大程度上受自身前期惯性的影响;科技金融主要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和政府科技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政策性启示。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下载:48 浏览:247

曹聪丽 陈宪 《当代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的约束。(1)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规模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模式转变增加。(2)处于"三期叠加"的中国城市经济一、二产业调整的"结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化向多样化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变,有助于二、三产业调整中"结构红利"的进一步释放。(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专业化、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关系研究 下载:57 浏览:504

何代萍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中,服务业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和农业。此外,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其他两个行业。但在中国,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更是不足。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关系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也发展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水平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