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二维MoS2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30 浏览:317

刘阳1 张新波1 赵樱灿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的开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种典型的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硫化钼以其层状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众多纳米材料中受到重点关注。本文梳理和归纳了二维二硫化钼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吸附、膜分离、催化、抗菌和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吸附和膜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实现对水中各种离子、染料、抗生素、致病菌等多种环境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最后,对二硫化钼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作出了评价,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解决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二维MoS2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29

刘阳1 张新波1 赵樱灿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的开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种典型的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硫化钼以其层状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众多纳米材料中受到重点关注。本文梳理和归纳了二维二硫化钼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吸附、膜分离、催化、抗菌和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吸附和膜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实现对水中各种离子、染料、抗生素、致病菌等多种环境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最后,对二硫化钼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作出了评价,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解决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钛及钛合金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结合强度及稳定性 下载:38 浏览:305

林巧霞1 殷萌1 魏延1 杜晶晶1 陈维毅1,2 黄棣1,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钛(Ti)及其合金凭借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直是骨和牙种植体的主要临床应用材料。由于钛及其合金自身的生物惰性,不易与周围骨组织进行快速的骨整合,因此其表面的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羟基磷灰石(HA)是人体骨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受其力学性能的制约,常被作为涂层材料覆盖在钛基体表面,用以提高植入体的生物活性。但一直存在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低和涂层力学稳定性差的问题,成为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涂层结构设计、成分设计及制备方法等方面,就国内外改善钛基底与HA涂层界面结合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作一综述,为高性能钛植入体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核酸探针的光学传感方法和细胞成像研究 下载:56 浏览:411

张聪1 岳巧丽1 陶丽霞1 胡莹莹1 李晨钟1,2 唐波3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许多疾病的特征在于各种生物分子表现出的异常活性,这些物质通常在细胞内外显示过表达现象,因此对其灵敏靶向识别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效用。由于基因诊疗和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用于灵敏检测细胞内外生物化学物质的核酸探针突显优势。核酸探针可以在稳定进入细胞的同时,特异性地结合目标物质,通过光学方法检测或通过成像技术标识出来。本文综述了采用光学传感方法和成像技术,基于核酸探针检测生物分子的新进展。根据检测对象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了几个代表性体系:核酸序列、蛋白质和酶、化学物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并详细阐述其关键设计原理、灵敏度及样品检测等结果,同时指出了各类核酸探针的优缺点。

基于动态可逆非共价体系的自愈合水凝胶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413

杨珏莹1 陈煜1 赵琳1 张子涵2 杨威1 刘媛3 彭克林1 王雅伦1 《新材料》 2020年8期

摘要:
材料的完整性是保证其呈现应有性能的前提,任何破损或缺陷都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在众多材料中,用作药物缓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和功能器件涂层的水凝胶因其特殊的应用环境而对自我修复性能需求迫切。自愈合水凝胶在受到外界破坏后能自我修复以维持初始性能,保证了使用过程中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具有自愈合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高分子链之间相互作用力形成的自愈合水凝胶分为两类:(1)通过动态共价键形成的水凝胶,包括双硫键、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亚胺键/席夫碱作用等;(2)通过范德华力或氢键等非共价键作用,即物理交联形成的水凝胶,包括氢键作用、主体-客体之间力的作用、聚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配体的相互作用、疏水缔合等。由于共价键的稳定性,大多数共价键交联所形成的水凝胶稳定存在并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然而,这些水凝胶存在对外界刺激反应性低、制造之后不能被重塑、受到破坏之后不能自我修复等局限性,因此发展基于动态共价键或物理交联的自愈合水凝胶已成趋势。自愈合水凝胶不仅具有水凝胶独特的溶胀性能、极高的含水量、良好的生物组织相似性,而且具有自我修复断层的能力,可用于组织工程、伤口敷料、药物缓释、生物传感等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可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基于动态可逆非共价体系构建自愈合水凝胶的研究进展,按照不同的愈合机理对自愈合水凝胶进行分类,分别讨论了基于氢键、可逆金属配位作用、疏水缔合以及多种作用力相结合等作用机理构建自愈合水凝胶的方法和应用进展,分析了基于动态可逆非共价构建自愈合水凝胶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指导此类水凝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

基于自发参量下转换源二阶激发过程产生四光子超纠缠态 下载:58 浏览:343

何英秋1 丁东2 彭涛2 闫凤利3 高亭4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目前,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大多通过线性光学器件演化自发参量下转换一阶激发过程产生的纠缠光子对得到.本文考虑由自发参量下转换源二阶激发产生四个不可区分的纠缠光子制备四光子超纠缠态的情况.通过几组分束器、半波片和偏振分束器等线性光学器件设计量子线路演化四光子系统,结合四模符合探测,可得到同时具有偏振纠缠和空间纠缠的四光子超纠缠态.

EHD喷墨打印制备微热板气敏材料的研究 下载:14 浏览:374

曹睿 余隽 吴昊 朱思鹏 李中洲 唐祯安 《传感器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采用静电流体动力学(EHD)喷墨打印技术在微热板上沉积了气敏材料。将纳米气敏材料分散到溶剂中制备出墨水,研究了墨水材料、打印距离和针头尺寸等参数对起始电压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估算相一致。在制备微热板气体传感器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控制三坐标平移台移动实现微热板与打印点的对准。采用外径为300μm、内径为180μm的针头,调节打印距离和电压,实现了气敏材料在微热板上的定位微滴打印。EHD喷墨微滴打印过程稳定,无针头堵塞现象,液滴直径约65μm,满足微热板打印需求。制备的气体传感器对甲醛表现出良好的气敏响应。

纳米水平热量传输中温度定义的讨论 下载:81 浏览:505

​张红雨 徐明智 李迎新 顾汉卿 《纳米技术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纳米水平热量传输明显不同于宏观和微观系统的热量传输.由于热量携带子--电子、光子、声子或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与被研究物体的特征长度之间具有可比性,经典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人们必须采用新的理论来预测纳米水平的热量传输.在许多仿真模型的研究中存在对温度定义的分歧,因此出现不同的研究结论.针对于在仿真模型研究中可能出现的有关温度的定义给出了明确阐述。

介入性心血管内药物和基因纳米控释体系 下载:84 浏览:504

​宋存先1 杨菁1 孙洪范1 冷希岗1 朱文玲2 曾勇2 管珩2 李拥军2 《纳米技术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通过介入导管将药物和基因载运到血管内病灶部位,并在血管组织中长期释放.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PLGA为基材,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包载药物和基因的纳米粒子,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修饰提高血管吸收性;用载反义MCP-1基因的纳米粒子转染平滑肌细胞,对平滑肌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用兔髂总动脉和颈总动脉血管损伤模型进行灌注实验.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均具有缓慢释放作用,凝胶电泳实验证明基因的结构未遭破坏.说明纳米粒子是非常理想的血管内导向定位药物和基因控释的载体。

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医疗器械维修质量评估与改进策略探讨 下载:32 浏览:1459

陈策 王磊 《生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当前医疗器械技术的进步,其维修以及维护作为重要的议题,本文通过分析医疗器械在维修过程中的挑战以及未来趋势,以评估医疗器械维修质量评估和改进策略。当前医疗环境当中,高效、安全的医疗器械维修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医疗机构的声誉。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可有效的改变维修的方式。生物医学工程的技术发展以及跨学科合作为当前领域带来的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紧跟科技的发展,并积极创新,使得医疗器械维修行为为患者提供更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用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动力学问题 下载:312 浏览:3682

韩莲芳 《动力技术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介绍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动力学问题的步骤及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同一个动力学问题中,用两种方法求解,得出一般情况下,用动能定理适用范围更广,求解更简便。

略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智能硬件 下载:226 浏览:2576

党大成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在信息快速更新,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智能设备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智能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在生物发酵,药品和食品生产,中医、骨科、口腔科、妇产科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发酵、医学诊断、医学影像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智能硬件进行简单的论述,首先分析了智能硬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之后介绍了智能硬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内的四个主要的应用,最后说明了智能硬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应用的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