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下载:63 浏览:467

陈则1 唐建业1,2 刘永虎3 程前3 张硕1,2,4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5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和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和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碎屑磷(De-P)>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的44.77%、46.94%、64.87%和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水环境质量监测生物监测技术及水体修复技术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570

史文婷 《环境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水环境监测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基于生物技术事实,水环境监测可以实现对环境因素的综合响应,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在阐述水环境生物监测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环境生物监测的现状,指出了生物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要点。有望实现生物技术与水环境监测的高效融合,在保证水环境监测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与评估 下载:120 浏览:1244

丁月 《环境科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与评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评估环境中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影响。通过采集和分析生物样本,可以了解污染物的存在和生物响应。本文综述了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与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95 浏览:1448

邹远洋 《生物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新时期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应用,生态环境保护逐渐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推进,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在众多水环境污染物中,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种类偏多,情况复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关键所在。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监测的应用,旨在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城市化整体建设水平。

水体生态环境监测难点及生物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52 浏览:787

​邹丽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生态环境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而水体的健康与生态平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水体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包括数据采集困难、监测设备技术不完善以及水体生态环境的复杂性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研发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并建立完善的水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以确保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117 浏览:1712

郭艳平 《生物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水环境监测是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随着当下水资源污染形势的不断加剧,水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不仅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标准监测,还需要引进更加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才能提高最终监测结果的准确全面性。基于此,有效应用环境监测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在此背景下,针对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与监测系统的完善提供更多参考。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下载:861 浏览:1894

陈爽 《生物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生态环境保护是各行各业发展中都需加强重视的内容,林业生产经营工作在开展时,也应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林业有害生物会限制植物生长,影响林业资源功能效益的发挥,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害生物检测预报好工作,能够实现对各类有害生物的及时监测,了解林区内部环境的实际情况,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科学开展,这对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有着积极影响。

洞庭湖水生生物监测研究 下载:93 浏览:1050

陈翔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本文对洞庭湖水体的生物进行监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叶绿素a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四项。结果显示,全湖浮游植物种类6门42属,优势种以蓝藻为主;浮游动物种类24种,以多肢轮虫和臂尾轮虫为优势种;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 μg/L;底栖动物种类23种,以河螺属、水丝蚓属和钩虾为优势种。洞庭湖整体浮游植物的密度处于贫-中营养水平;叶绿素a处于中营养水平;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26,评价结果为中污染。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的应用 下载:323 浏览:3595

陈汉江 《生物技术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病虫害是危林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降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必然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控,因此,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极为重要。林业部门应加强对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的重视,各个病虫害防治站应引入监测管理软件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的建立,以此实现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建设中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该系统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讨,以供相关部门参考与借鉴。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238 浏览:2731

李秋颖 《生物技术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环境问题是社会发展期间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环境污染现象不断加重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想改善以上问题必须对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而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中的基础工作,监测效果和准确性会在直接影响环境治理效果。环境监测中应用的技术种类比较多,生物监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监测效果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是目前环境监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本文主要对这种检测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