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直流配电网中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研究 下载:31 浏览:306

袁欣雨1 石振刚2 孙冲2 张林浩2 武超飞2 李涵2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直流配电网计量设备缺乏权威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的问题,分析分压器式直流电压互感器、光电式直流电压互感器、零磁通式直流电流互感器、有源光电式直流电流互感器及全光纤直流电流互感器基本原理及计量特性,提出中低压直流配电网计量设备典型配置方案,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直流传感器选型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

直流电力分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 下载:80 浏览:437

李保罡1 晏彬洋1 董若南1 孔凡伟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在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渗透,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变的大趋势之下,传统的电力系统设备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电网实现能量多向流动、功率流主动调控、电能精准供应的要求,难以适应未来电力市场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电力分组化技术和电力包调度系统应运而生,其不但可以利用电力分组化的手段实现对电力的精准定量供应,电力包路由器更能实现对网络功率流的主动管理及调控。全面介绍了电力包及其调度系统的相关原理及关键设备结构。总结了包括直流配电网构建、供电控制以及电力包传输策略3个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模型架构和未来研究方案等。最后对相关研究的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以及展望。

串并联多功能复合控制器拓扑结构研究 下载:80 浏览:482

尹靖元1 武文2 吴理心1 霍群海1 韦统振1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近年来,仿照交流FACTS的思想,提出了直流FACTS的概念,并系统地研究了直流电压补偿器、直流潮流控制器、直流故障限流器等直流FACTS装备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特性。为进一步提升直流FACTS装备的性价比,借鉴交流FACTS多功能复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串并联接入直流线路的新型多功能复合控制器拓扑结构,使其同时具备电压补偿、潮流控制和故障限流阻断等多种功能。对多功能复合控制器的运行机理和主电路参数设计进行研究,同时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拓扑在直流线路应用的可实现性。

用于交直流配电网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分序补偿控制策略 下载:79 浏览:485

张怀天1 荆龙1 吴学智2 王小星1 王帅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交直流配电网中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分裂电容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分序补偿控制策略,控制MMC,通过直流侧电流补偿负荷电流中的负序和零序分量,从而使电网只需提供正序功率,提高了交流侧电能质量。同时,通过环流控制让不平衡功率在相间桥臂之间分配,并利用子模块储能特性来吸收不平衡功率,从而确保直流侧电能质量良好。对MMC直流侧功率控制进行了分析,采用零序控制改善直流侧电能质量,并对该控制下的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进行了评估。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城市配网改造下中压直流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分析 下载:79 浏览:492

曹文远1 韩民晓1 谢文强1 李蕊2 《电力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我国的城市配电网正面临供电能力不足的压力,中压直流配电方式的出现为城市配电网的改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可靠性和适应性的要求,本文选择双极三线制作为直流配电网的接线方式。首先考虑交直流线路的过电压水平,确定了交直流配电网额定电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电压损耗、功率损耗以及供电容量3个方面,对中压交、直流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交、直流配电网供电能力的通用模型。并以常用的中压电缆YJV-300为例,分析发现中压直流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显著优于中压交流配电网。特别的,本文研究了直流配电网线路发生单极故障时的供电能力,发现其供电能力相对于交流配电网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探究电力电子设备对直流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下载:219 浏览:1217

​宋爱国 林俊河 《电路系统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当前所使用的配电网络可以被分为直流配电网和交流配电网这两种。直流配电网的特点是由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构成,它可以适用于分布式网络、微网以及储能系统当中,同时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的电源,供电能力也比较强,可以有效缓解供电走廊紧张的问题,与未来电网的符合发展要求也是相符合的。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每一个设备对网络的使用性能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这些电力电子设备对直流配电网可靠性的具体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