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分布电容法和短路阻抗法在变压器绕组变形综合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69 浏览:412

周中锋 刘强 刘行行 刘辉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5期

摘要:
介绍了某110 kV变电站变压器的故障情况,利用分布电容法和短路阻抗法对变压器绕组变形情况进行综合诊断,判定该变压器中压绕组V、W相存在显著变形,并通过变压器解体检查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绝缘护套在变电站500 kV引线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70 浏览:415

张志猛1 贾伯岩1 刘杰1 孙翠英1 康淑丰2 吴宏亮3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对某500 kV变电站部分500 kV引线段存在保护死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引线加装绝缘护套的绝缘化改造方案,分析加装绝缘护套对空间电场的影响,等效电气间隙的变化,以及护套材料的电气性能、热性能是否满足改造要求,给出优化改造建议。

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引起的机组振动诊断与处理 下载:72 浏览:418

来永申1 朱雁军1 周中锋2 刘辉2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1期

摘要:
针对某生物质电厂发电机组运行中轴瓦振动突然增大的问题,经全方面分析原因,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最后诊断为发电机转子存在匝间短路,从而引起振动,现场抽出转子打开两侧护环,发现励侧转子端部绕组积灰严重,汽轮机侧转子绕组靠近铁心根部有两匝线棒断裂,部分绕组匝间有放电现象,绝缘层被破坏。更换新转子后,机组运行正常,振动消失,为现场诊断发电机类似故障提供了借鉴。

基于安全视角的煤矿供电特异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456

杨志勇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分析目前煤矿矿井的配电网的延展模式,从这个角度分析煤矿配电网复杂化的原因,并根据这些特点探讨煤矿配电网供电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发生短路问题的诱因及危害、保护装置配置及整定,指出在研究煤矿配电网供电时的重点,为煤矿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弱电源支撑的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优化方案研究与实施 下载:71 浏览:475

王爽 李东野 郭佳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分析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800kV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因缺少送端配套电源而面临的无功支撑能力弱、系统频率稳定性差等问题,对送端系统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计算分析系统短路比、无功容量等参数,确定了送端系统短路比的要求以及换流站侧零无功功率交换的无功功率配置原则,提出了调整500kV接入系统方案、控制送端机组开机方式等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送端系统可以大幅提高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后的系统稳定性。

限流电抗器在沿海钢铁企业配电室的应用分析 下载:59 浏览:439

杨天亮 《冶金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电压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钢铁企业一般为连续性生产单位,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很高。为了解决某10 kV变电站系统故障时造成上级110kV变电站母线电压下降幅度大,采用增加限流电抗器方式,限制短路电流,提高母线残压,保证系统稳定供电,避免保护动作时间内,因压降造成生产线变频系统停机,导致大面积停电长现象的发生。

防止IGBT测试短路烧针的改进方法研究 下载:70 浏览:421

方园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一种混合型电力电子器件,具有工作频率高、驱动电路简单、电流大、电压高、耐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电网、轨道交通以及家电等领域。为提高封装阶段的成品率,晶圆代工厂大都会进行硅片级的静态参数测试,而在测试过程中,测试针卡(probe)有时会因硅片生产过程中引入的缺陷导致的短路而烧毁。通过对测试程序的优化,从根本上消除了测试过程中烧毁针卡的可能性。

钝化层刻蚀对厚铝铝须缺陷影响的研究 下载:97 浏览:491

吴智勇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国产中微机台在钝化层刻蚀工艺应用中发现容易导致后续的铝薄膜溅射工艺出现铝须缺陷(Whisker),进而造成产品出现开路/短路良率异常。影响AL whisker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AL film和上下地间TiN film之间热应力的不匹配容易导致AL whisker,其主要由铝溅射自身工艺能力决定;二是前层表面状况的影响。讨论中微机台刻蚀后的表面残留导致Al溅射后出现铝须缺陷的现象,并对其成因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的短路保护关键技术 下载:22 浏览:341

骆伟强 《低碳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所有的电力企业都应该具备不断电能供应的能力,能够做好对电力系统的保护尤其针对短路故障,更应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维持电能的持续稳定。因此本文就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路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短路保护的关键技术,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继电保护电力系统故障处理措施。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调频策略及机组定子故障下的弱电网稳定性研究 下载:89 浏览:500

孙丽玲 胡兰青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双馈风力发电的高渗透率降低了电网的等效惯性和一次调频能力,这一问题对于弱电网而言愈发突出。因此,在惯性降低的弱电网下,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频率的自动调整成为其控制系统重要目标之一。定子绕组匝间短路(stator winding inter-turn short circuit,SWITSC)是双馈风机的一种典型故障,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计及SWITSC故障的DFIG机组的调频策略与弱电网稳定性分析尚未见诸报道。为此,在计及SWITSC故障的DFIG机组模型上附加频率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依据旋转质块的动态特性建立SWITSC故障下DFIG机组、弱电网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揭示了两种频率控制策略及SWITSC故障本身对弱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弱电网模式切换和负荷突变进行了敏感性研究,最后利用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用“场-路”耦合方法分析多分裂式变压器的特性 下载:25 浏览:208

鲍锡阳1 李晓松1 刘小鹏2 李勇2 李亚男1 《电气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以一台四分裂式变压器为例,利用其对称性建立1/2"场-路"耦合分析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分析了低压侧绕组空载、接不同性质负载运行以及单个低压绕组或运行或短路或发生匝间短路等多种工况的有关特性。从有关参数与额定值非常接近的分析结果表明,借助于结构上的对称性,建立1/2模型进行分析是可行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场-路"耦合分析法可较方便地模拟变压器的多种运行工况,是一种较有效的分析方法。

脉冲响应法在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29 浏览:217

师一卿1 刘伟1 韩彦华2 王荆2 赵仲勇3 《电气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绕组变形是诱发变压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检测和排除绕组故障意义重大。研究了脉冲响应法在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离线检测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该方法固有的重复性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仅分析频率响应曲线的低频段信息。健康变压器实验证实了频率响应的低频段重复性较好,故障变压器实验证实了该方法能够有效诊断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综合来看,脉冲响应法虽然舍去了频率响应部分信息,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特高压交直流接入下山东断面输电能力提高措施 下载:82 浏览:484

贺庆1 张宝家2 马士聪1 易俊1 张健1 贾俊川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近年来在华北电网已建和将要建成多个与山东相关的特高压交直流工程,首先介绍了华北—山东电网输电断面的网络演化与发展进程,研究了山东断面演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输电能力,然后详细研究了各个阶段华北—山东交流断面输电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元件热稳约束、输电断面静稳极限、受端电压支撑能力和多馈入短路比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山东断面输电能力方法并进行了验证。

一种高压加热器流程隔板改进方法在火电厂的应用 下载:50 浏览:497

仉国明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某热电有限公司300 MW机组给水温度低于设计值的问题,分析确定高压加热器流程隔板短路是导致给水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高压加热器流程隔板改进方法,解决流程隔板短路问题,提高了给水温度。

基于抑制短路电流的500 kV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的电抗选值研究 下载:40 浏览:262

徐瑶台1 黄云辉1 潘小军2 《电气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网架结构不断加强。由于成本相对较低,500 kV变电站大都采用自耦变压器,且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然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下,部分500 kV变电站220kV侧单相短路电流过高,甚至高于三相短路电流,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文章主要研究500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由直接接地改为串接小电抗器接地后220kV侧单相短路电流水平。构建了双电源模型对电力系统进行等效,阐述了500 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抗限制220 kV侧单相短路电流的原理。并研究了不同站点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对不同短路位置短路电流的影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抗值选在10~25Ω之间时,限流效果最为明显。

基于IEC60909标准的风/光互补微电网短路电流水平分析 下载:55 浏览:462

句荣滨1 宋旭日2 钟丽波3 赵晓娜4 郑璐5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2种典型微电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平台搭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等值仿真模型,并分析了包含风/光2种微电源的微电网动态运行特性。以微电网公共耦合母线处发生三相接地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故障为例,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0909标准,对包含风/光互补的微电网在故障情况下的电流水平及电压暂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建微电源及微电网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实际运行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微电网的联网运行特性提供了仿真平台。

一种便携式自动控制气动短路接地装置研制 下载:57 浏览:514

王超 廖军 吴胜 蒲道杰 滕艳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接地线是保障变电站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而站内设备检修时悬挂接地线悬挂主要通过人工操作绝缘操作杆将短路接地线挂在导线或检修设备上。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便携式自动控制气动短路接地装置,并多次在500 k V变电站进行安装测试。结果表明,便携式自动控制气动短路接地装置能够大幅缩减接地线安装时间,保障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实现智能控制,提升工作效率,缩短设备停运时间,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应用前景广泛。

黑硅反射率对太阳能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387

张晓朋 李翠双 史金超 张东升 王静 《光电子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多晶黑硅电池较传统酸制绒生产的电池效率有明显的提升。黑硅技术能很大程度地降低硅片表面反射率,从而增加了光的吸收,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反射率用D-8绒面反射仪测量,选取反射率为14.5%、16.5%、18.5%的三组电池片,比较绒面形貌和电池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反射率为16.5%的一组短路电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转换效率较其他两组高0.1%以上。

新型地铁用直流断路器建模与仿真 下载:67 浏览:385

袁兰兰1,2 雷敏1,2 曾进辉1,2 莫霜叶1,2 《电气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地铁用直流断路器是牵引供电系统总体保护的关键设备,然而在开断故障电流时,内部机械触头会引起强烈电弧而造成设备受损。提出一种新混合式拓扑,采用电力电子开关转移故障电流,缓冲支路抑制过电压和吸能支路限制电流上升率,实现地铁用直流断路器快速无弧的故障电流开断。在新型拓扑基础上分析了各支路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并验证新型地铁用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特性,结果证实该拓扑具有好的转移特性,切除故障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式地铁用直流断路器。

异步联网条件下内蒙古电网的短路电流问题 下载:95 浏览:516

李丹丹1 武海燕1 张爱军1 陈湘2 刘石川1 刘会强1 《电力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随着内蒙古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已成为近年来运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以2023年内蒙古电网规划网架为研究对象,建立内蒙古电网和华北电网的背靠背直流输电异步联网模型。采用PSD-SCCP短路电流计算程序对内蒙古电网异步联网工程接入前后的220kV、500 kV母线进行全网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扫描可知,异步联网工程投运后,能一定程度降低内蒙古电网的整体短路电流水平,尤其对临近换流站的母线短路电流水平的限制效果非常明显;但对于短路电流超标严重且距离换流站较远的地区,限制效果不明显,从而验证了异步联网方案对短路电流限制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因此,2023年内蒙古电网的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可以采取异步联网方案与其他传统限制短路电流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来应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