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81例强直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下载:86 浏览:492

​沈宏1 锐靳2 陶然3 孟雁欣2 赵哲2 邴琪1 胡静3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强直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自200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1例强直性肌病患者的临床、骨骼肌活检病理特点,以及其中55例患者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的致病基因。结果 (1)81例患者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47例,非萎缩性肌强直(NDM)34例。(2)DM患者切片病理染色中多见特征性的中心核、核聚集和肌浆块,伴纤维变性、坏死;NDM缺乏特征性病理改变。(3)基因分析患者中DM1型患者32例,DM2型患者3例;先天性肌强直(MC)9例,先天性副肌强直(PC)5例,6例未能明确分型。共发现7个CLCN-1新发致病突变位点和3个SCN4A新发致病突变位点。结论 (1)强直性肌病是一组复杂的单基因遗传病,肌强直为共同特征性表现,可出现多系统受累;(2)骨骼肌活检病理分析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基因分析是其诊断和分型诊断的金标准。

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81 浏览:2678

高文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恶露时间、首次排尿时间、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应用,能有效缩短其产后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可控制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康复治疗仪对改善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的作用 下载:263 浏览:3241

​高文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仪在初产妇中的改善睡眠质量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医院行剖宫产术的8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低频康复治疗仪联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3d后的乳房胀痛程度、子宫复旧情况、泌乳量。结果 干预3d后,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底高度为(11.38±1.64)cm,低于对照组的(13.08±1.1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露总量为(129.09±18.75)ml,少于对照组的(147.58±21.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为(426.55±38.78)ml,高于对照组的(380.07±41.5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仪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中,能够有效减轻其乳房胀痛程度,促进子宫复旧,增加泌乳量,改善睡眠质量。

浅析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42 浏览:1919

王建明 《国际护理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妊高症孕产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孕产妇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高症孕产妇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9例孕产妇。对比两组孕产妇护理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妊高症孕产妇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妊高症孕产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产妇护理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合理助产对提升产房接生护理工作质量的价值探析 下载:151 浏览:1922

褚亚楠 《国际护理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合理助产对提升产房接生护理工作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初产妇者100例进行研究,分组如下:参照组(5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合理助产),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阴道顺产率、会阴侧切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时疼痛、产后1h疼痛、产后2h疼痛、产后6h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时实施合理助产,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缓解产程与产后疼痛,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个性化护理在妊高症产妇围产期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154 浏览:1934

左静 《国际护理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妊高症产妇围产期中的效果。方法:以80例妊高症孕妇进行研究,其中40例是参照组(常规护理),40例是研究组(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更低,与参照组数据差异可见,P<0.05。对于出生1min、出生5min的Apgar评分,研究组均更优(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妊高症孕妇,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

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81 浏览:2498

赵佳 《国际护理学》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孕妇中增加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接受分娩的116名孕妇作为产前检查对象,将58例孕妇分为A组和B期。A孕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B组采用循证护理和平行护理相结合的心理护理,记录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结果 A分娩的孕妇为58名,B为58名。结论 对孕妇增加循证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质量和心理状态,对孕妇的康复和新生儿生长有很大的好处。

分析急产分娩时母婴的入院急救护理及转运 下载:179 浏览:2504

赵佳 《国际护理学》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外急救分娩过程中对母亲和婴儿的院前紧急护理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入院的26例在医院外急救出生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妇女均接受院前紧急措施以分析分娩结果。结果 所有母亲均已安全转移至医院,无新生儿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10.9±2.5天,病情稳定后所有母亲和新生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住院分娩前的急诊护理以及急救分娩期间在医院外照顾母婴,对确保母婴安全有很大影响,可以作为医院外的急诊护理推广。

产科心理护理在孕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352 浏览:1996

赵佳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妇产科心理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72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了两组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症。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尿路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泌乳前两组与哺乳后两组之间抑郁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产科心理治疗可直接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产后抑郁,适合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下载:241 浏览:1881

彭少从 《中国护理学报》 2022年2期

摘要:
针对综合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5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妊娠糖尿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综合护理,n=25),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25),比较不同护理模式针对患者血糖指标、妊娠结局的积极影响。结果:在不同时间段(空腹、餐后2h),以护理结束后为比较,血糖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妊娠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指标,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在腹腔镜巧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06 浏览:1956

王桐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心理护理在腹腔镜巧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法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受82例腹腔镜巧囊切除术患者研究,以1∶1比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状态及饮食恢复、住院、下床活动、排气时间。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应激反应指标发现,手术前,两组患者CVP、MAP、H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及手术后,观察组CVP、MAP、H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恢复、住院、下床活动以及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巧囊切除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对缩短胃肠排便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更理想。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92 浏览:1859

王晓欢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配置2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预检分诊,观察组给予CQI模式门诊预检分诊。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及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依从性、候诊有序性、分诊正确性、就诊优先性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候诊环境、预检服务、等候时间、就诊次序、信息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预检分诊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分诊准确率,缩短问诊时间,减少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