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滨海盐碱土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下载:64 浏览:481

黄毓1,2 李洪义2 但承龙2 曾凡涛1 杨妮1 《中国土壤》 2019年7期

摘要:
准确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信息是防治土壤盐碱化和制定科学种植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电磁型近地传感器EM38测定的土壤表征电导率(ECa),研究有限最大似然法(REML)在地统计建模趋势去除中的应用,基于线性混合模型将趋势与残差分离,然后利用泛克立格开展海涂围垦区水稻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土壤盐分存在强烈的空间变异性且呈一定的空间分布趋势;REML方法拟合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可较好的表征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趋势,在去除趋势的同时,选用指数模型对残差的半方差函数进行拟合;基于泛克立格插值的交叉检验结果可见,该方法可得到较小的预测误差,且标准离差比平均值参数接近理想值,REML方法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就地统计空间插值结果可看出,土壤盐分呈出从西北角向东北角、从周边向中心渐变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与土壤排水条件表现出较好的耦合性。

东北苏打盐碱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被进展演替的响应 下载:58 浏览:394

杨赛1 俞冰倩1 胡信玉1 王凯莉1 朱琳2 柳参奎3 魏巍1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研究基于Illumina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度解析东北苏打盐碱土植被进展演替下的3种土壤和羊草根系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碱斑土壤(C)、碱蓬根际土壤(S)、羊草根际土壤(A)以及羊草根系(AE)分别得到1864、1693、1793、730个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分别得到432、316、502、143个真核微生物OTU。在门分类水平上,苏打盐碱土壤以及羊草根系内生的细菌类群主要分布于9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主要菌门;苏打盐碱土壤以及羊草根系内生的真核微生物类群主要分布于9个门,其中子囊菌门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表明:苏打盐碱土壤植被进展演替使得土壤细菌和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大,使得苏打盐碱土壤质量和功能更加稳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Halomonas、Nitrincola和Wellemia与东北苏打盐碱土壤植被进展演替相关性较大,Pseudomonas和Paenibacillus与以羊草为主的顶级群落形成相关性较大。

施用有机肥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32

张雅贞1,2,3 李跃进1,3 景宇鹏2 李秀萍2 史培2 栗燕芳2 卢旭东2 连海飞2 王庆蒙1,2,3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托克托科研基地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盐碱土土壤盐分、pH值、脱盐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指标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36 t/hm2和54 t/hm2时土壤盐分和pH值降低的最为显著,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2.63%,11.77%;随有机肥施用量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大,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有机肥施用量72 t/hm2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最显著,较对照提高了35.40%~38.73%;有机肥施用量54 t/hm2对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差异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0.62%~97.98%,16.81%~20.27%,57.50%~69.93%;施用有机肥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化学指标来影响土壤盐分和p H值,其中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盐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

种植绿肥作物对河套灌区盐碱土改良效果研究 下载:84 浏览:484

景宇鹏1,2 张建中1 李秀萍1 杜二小1 赵强3 白勇兴3 陈强3 刘梅3 伊风艳1,4 赵沛义1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求不同绿肥作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田菁、草木樨2种绿肥作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连续种植2年绿肥作物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种植田菁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较为显著,土壤容重下降4.08%、总孔隙度增加5.08%;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较对照(CK)提高49.0%~49.4%,36.8%~68.4%,40.7%~43.8%,36.7%~44.8%,26.2%~36.5%。因此,在河套灌区通过种植田菁、草木樨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盐碱危害,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种植田菁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种植草木樨。

生物菌肥对燕麦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384

刘亚东 刘景辉 卿香玉 刘建伟 陈健 邵天艺 何敏 《农业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研究施用生物菌肥对燕麦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温室不同类型土壤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R(壤土)、RM(壤土+生物菌肥)、Y(盐碱土)和YM(盐碱土+生物菌肥)。结果表明:在壤土和盐碱土条件下施用生物菌肥,可以提高燕麦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燕麦叶片胞间CO2浓度。此外,生物菌肥可以增强燕麦的抗逆性,生理特性表现为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尤以抽穗期的效果最为明显。壤土条件下,施用生物菌肥燕麦的产量降低,而在盐碱条件下施用生物菌肥可提高其鲜重和干重。

玉米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效果分析 下载:29 浏览:252

乌音嘎1 春花2 吴澜1 乌恩1 《农业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复合微生物肥料既含速效氮、磷、钾,又含微生物和有机质,有望在碱土种植作物上发挥特殊作用,文章探讨了其对碱土种植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施1 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习惯施肥显著提高了出苗率、株数和穗粒重,特别是对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提高幅度达67.37%,29.66%;与不施肥相比,对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提高幅度分别达201.36%,136.48%。施1 125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习惯施肥显著提高了出苗率、苗高、株数和株高,但对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没有增产效应;与不施肥相比,对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提高幅度分别达115.52%,83.02%。综上所述,施1 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增产作用明显好于当地习惯施肥。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