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环境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实证研究 下载:59 浏览:454

晋海1 康欣颖1 王彬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5期

摘要:
对我国环境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法律风险防控体系,降低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败诉率,促进环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环境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和公众认同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环境行政管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年度、行政行为类型、地区等不同维度对败诉案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论表明,在环境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平均败诉率较高,且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关制度不完善,行政机关执法不规范,多数部门未建立环境行政风险防范体系是行政机关败诉的主要原因。通过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诉后评估与追责机制等措施构建环境行政风险防范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环境行政机关败诉率。

青岛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优化与应用研究 下载:43 浏览:411

郝菁1 刘丽莎2 宋晨光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1期

摘要: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将企业的主要环境行为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向社会公开的一种社会监督手段。青岛市自2013年起,每年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研究人员根据每年参评企业数量、行业等不同,逐年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力求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反映企业的年度环境行为。评价结果每年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全社会公布,保障了公众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文章以青岛市2016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与应用研究内容为基础,梳理了以往年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存在的问题,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信息收集平台建设、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优化完善,分析了评价结果带来的政策启示,为评价结果应用提出了建议。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即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政策建议 下载:54 浏览:379

费太安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呈全球化持续传播,从内外两方面深度冲击我国经济。宏观应对政策既要有短期的应急之策,更要着眼长远影响,研究储备长久政策手段。即期重点是对市场主体和困难人群的有效识别和施救,同时在国资上挖掘和创新,财政增收减支,削减风险。中长期需立足国内市场,在产权和人力资本领域挖掘巨大改革红利,激发三类人活力,加快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培育绿色都市圈形成经济新增长极。

应对SARS疫情冲击的经济政策及其启示 下载:64 浏览:453

王梅梅 赵学军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2003年,为应对SARS疫情的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经济支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企业生产,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旅游、商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在金融政策上,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延展债务,确保其正常经营。这些支持性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但支持性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后遗症,固化甚至是强化了当时亟待完善的经济结构,造成了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迟滞了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当前中国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当年的SARS疫情,但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基于中国EPU指数的经验证据 下载:12 浏览:145

徐光伟1 孙铮2 刘星3 《当代管理》 2020年2期

摘要:
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出新高。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Baker等开发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实体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企业实体投资下降;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虚拟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反而导致企业虚拟投资上升。(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实物资产投资成本上升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活动,投资成本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中介路径;相对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却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上升刺激了企业虚拟投资活动,投资收益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虚拟投资的中介路径。(3)政府干预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力图打开企业资本配置内部结构黑箱,拓展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内容,揭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为当前全球不确定事件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融资约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融资方式 下载:57 浏览:414

胡莹 周秀梅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中小企业仍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浙江上市中小板及创业板企业为样本对象,研究融资约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融资方式。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融资约束与债务性融资为负相关,与权益性融资为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一定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加剧融资约束对债务性融资的负相关影响,会缓解融资约束对权益性融资的正相关影响。

熵值法在经济政策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精准扶贫为例 下载:77 浏览:450

何潇蓉1 王晓荣1 吴玉婷1 任贺宇1 杜乾立2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熵值法作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广泛的应用于经济政策综合评价中.通过判断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程度,可以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测算经济政策综合评价得分.但随着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评价指标也应进行调整,做到与经济政策同调整,才能实现理论模型更好的应用于经济研究中.真正起到完善评价机制,推进经济政策有效实施的作用。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债务融资 下载:61 浏览:301

蒋腾1 张永冀2 赵晓丽2 《当代管理》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2003到2016年间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时,企业银行借款水平会显著下降。高预期通货膨胀会加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银行借款水平的负向影响。银行关联会减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银行借款水平的负向影响。具体而言,对于面临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以及产业政策不支持的行业,处于周期性的行业和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的企业,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的银行借款水平的减少程度更加显著。

扩大畜牧产品进口的环境与经济影响初步研究 下载:76 浏览:533

张彬 张莉 赵嘉 李丽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农产品一直是中美贸易的重要组成,在2020年达成的中美经贸摩擦第一阶段协议中,中国将增加对美国牛肉、禽肉、猪肉等农产品进口。同时,畜牧业又是我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的重要贡献行业,扩大包括畜牧产品在内的农产品进口能够有效从源头减少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本文设置两种情景,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畜牧产品进口替代的环境、经济以及就业影响。计算结果认为在扩大进口的宏观贸易政策背景下,采取畜牧产品进口替代措施是我国从源头减少COD排放和水资源消耗、增加流域环境容量的重要途径。建议:在贸易政策和措施制定中应更多考虑环境因素,统筹考虑环境与贸易利益;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扩大进口产品清单,积极支持并采取多种贸易手段扩大畜牧产品的进口;分区实施差异化进口替代策略;实施差异化养殖策略,缓冲进口替代作用对经济、就业和农民收入的短期不利影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陆海统筹视域下入海排污口监管体制的重塑与展望 下载:65 浏览:473

崔金星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入海排污口监管制度,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和弱项,既有陆源污染物排放监管体制未理顺的原因,也有入海排污口监管缺乏体系化设计、监管手段未聚焦入海排污口"着力点"的局限。陆海统筹视域下入海排污口监管,需在区分技术类型和管理类型的前提下,改变传统"备案+禁限规定"监管要求,衔接入海排污口与陆源污染源监管,确立入海排污口分类监管与环评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有效关联的精细化监管的格局。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新格局下执法困境与破解路径 下载:56 浏览:473

张燕雪丹 崔金星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新格局逐渐形成,体现出生态环境部门承担更大的直接监管责任,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同监管任务加重,以及针对新监管任务需要建构新监管机制等三个特点。在这一新格局下,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直面海洋执法中存在的老问题和新问题,包括海警机构调整带来的执法权行使障碍、地方执法队伍整合后海洋环境执法职能行使不畅、陆上与海上执法之间衔接不良等,通过加强立法、明确委托执法、横向纵向机制构建、监测监视技术手段运用、社会监督等方式,从整体上强化执法,确保监管目的的实现。

冬季取暖“煤改气”实施现状与案例地区经验做法探讨 下载:47 浏览:473

冯相昭 赵梦雪 王鹏 杜晓林 王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得益于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的日益完善,近年来"煤改气"工作取得了长效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分别从市级、县级层面选取河南省焦作市、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分析和案例评估。研究发现,通过健全改造管理机制、精细化设计补贴政策、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和加强地方宣传引导,案例地区冬季取暖清洁化水平大大提高,散煤污染排放显著减少,农户燃气取暖成本相较改造前未明显增加。由此建议,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造方式;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实行奖惩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监管,完善售后保障服务;完善可持续奖补政策,创新投融资模式;采用多元化措施,提高气源保障能力;加强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于状态、特征与制约的文献综述 下载:76 浏览:460

崔奇 俞海 王勇 李海英 赵子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文章基于文献综述梳理和探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研究现状、状态水平、空间格局及制约因素等,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略滞后于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服务是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下游更易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中游面临产业结构固化的困境,上游发展绿色经济动能乏力;长江经济带既有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形成了较难转型的路径依赖,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协调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热点进行述评,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在多重目标下寻找平衡,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的环境与经济绩效评估 下载:58 浏览:431

王宇 王勇 俞海 赵子君 李海英 张燕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 5、PM10浓度变化和工业企业利润,定量研究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的环境与经济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强化监督工作总体上对本地区30天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2)强化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同省(市)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差异大,影响效果不显著;(3)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合计,强化监督工作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影响不显著,且随时间变化正效应逐步显现。

基于文献计量的PPP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 下载:57 浏览:390

郭林青 王国波 李铭 冯雁 侯东林 杨姝影 贾蕾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农业、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建设和运营。为客观地掌握国内外PPP的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笔者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和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工具Histcite Pro对当前国内外PPP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PP研究最早开始于1952年,且从1993年开始文献呈现增加趋势;美国、中国和英国在该领域发表文献最多,且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美国境内,我国研究实力较强的有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PPP项目、风险、绩效、疾病、药物研发、金融、可持续、公共卫生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青海省长江源区生态补偿现状与政策需求问卷调查 下载:75 浏览:432

侯东林 沈晓悦 郭林青 冯雁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对青海省长江源区生态补偿现状与政策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各类受访者普遍对长江源区生态补偿政策持积极肯定态度;政府及研究机构受访者普遍认为长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最主要问题是补偿资金少且缺乏稳定的长效机制,农牧民受访者认为补偿标准低、申请难度大;政府部门受访者认为生态补偿资金应体现既促先进又补短板的政策导向,农牧民受访者则认为应以增加就业机会的方式实施生态补偿;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加大国家和长江下游省份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是处理好长江源区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关键。建议:一是将长江源区纳入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范围;二是进一步明晰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利益关系;三是探索建立以中央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补偿;四是长江源区生态补偿政策设计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民生保障相协同放在突出位置。

关于禁止或暂停严重环境违法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思考 下载:70 浏览:418

李丽平 张彬 田春秀 肖俊霞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禁止或暂停环境违法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不但直接打击违法企业的资金流,且影响其客户群,还会形成威慑示范效应,实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长效政策。本文分析了国际经验和中国现状,提出将"禁止或暂停严重环境违法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发布《关于禁止或暂停严重环境违法企业向政府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指导意见》;建立"禁止或暂停参与政府采购的严重环境违法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立环保专家参与政府采购评标机制。

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绿色低碳绩效评价及对策建议——基于石家庄市深泽县和无极县农户调查 下载:35 浏览:458

赵梦雪 冯相昭 王敏 杜晓林 梁启迪 王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清洁取暖政策实施效果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基于农户调查结果,从经济、社会、污染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4个维度,构建"煤改气""煤改电"绿色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分析和减排效果归一化分析,量化协同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两种改造路径均取得了显著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用气取暖的协同减排能力高于用电取暖,同时社会满意度水平略高,运行过程中政府补贴力度更大;无极县通过全面推广空气源热泵设备,显著降低了用电取暖的经济运行成本;总体来说,两县用电取暖得分更高。由此建议,地方要创新设备推广机制,加强群众宣传力度,制定合理补贴政策,以保障清洁取暖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发展进程、特点及展望 下载:80 浏览:378

吴舜泽 申宇 郭林青 邢晶晶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的发展进程,总结了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的特点及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提出新时期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的推进方向。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主要分为探索起步阶段(1972—1983年)、初创建立阶段(1984—1991年)、框架完善阶段(1992—2002年)、提升发展阶段(2003—2012年)、改革突破阶段(2013年至今)五个阶段,而随着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的发展,环境战略理念与环境政策导向都发生了转变。文章指出,未来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要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重视推动制度重构和绿色转型,推动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强化制度政策的内生动力,加强政策统筹协同。

绿色发展理论内涵、评估方法及策略路径研究回顾与展望 下载:60 浏览:443

王勇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4期

摘要:
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议题。本文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实质、评估工具和方法以及绿色发展路径三个层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力图呈现国内关于绿色发展研究的进展脉络,明晰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概念构成、内涵维度、理论辨析和演化脉络四个方面阐释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理论深度和广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与主流经济发展理论的衔接存在较大距离。关于绿色发展评估,主要从投入产出效率、综合绩效、环境与经济协调三个视角进行,但是目前仍然缺少一个兼顾地域差别的公允性工具和方法。针对绿色发展路径的研究呈现出理论机制较少、实践路径较多的特点,但实践路径的研究仍较为宏观和宽泛,中微观尺度的研究较为欠缺。这些都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深化和拓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