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体系的特征演变(1987—2010) 下载:26 浏览:281

陈晨1,2 《中国城镇》 2019年4期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伴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动,形成了区域集中度较高的两类地区——主要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总体而言,从人口流动的视角系统性考察上述两类地区区域城镇化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聚焦大规模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城镇体系的特征演变。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高度集中在城镇体系的"首末两端",并呈现出高度的本地化特征。同时,人口流动确实使得主要流入、流出地的城镇体系都一定程度上更趋于符合"位序—规模"分布,但是,在人口流动作用下,主要流入地省份的"首位度"不断下降,而主要流出地省份的"首位度"却处于上升通道中,显示出显著的"对偶性差异"。

欠发达生态主体功能地域城镇化模式转型研究——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 下载:58 浏览:374

钱慧 《中国城镇》 2020年4期

摘要:
欠发达生态主体功能地区由于生态的强约束和发展的弱基础而无法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路径。本文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提出了欠发达主体功能地区向柔性城镇化模式转型的可能路径,提出应立足于对乡村本底优势资源的挖掘,以城乡统筹为基础,通过乡村空间多功能化带动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为乡村人口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提升乡村非农化水平,推动乡村城镇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景洪乡村生态、农业、非农产业等资源基础进行评价,基于不同主导功能将乡村划分为三大分区和八类功能地区。其次,针对三大分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城镇化策略,并对八类次区域提出了产业发展指引。最后,对支撑城镇化策略和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设施体系提出优化建议。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下载:232 浏览:2932

韩琦 《中国土壤》 2021年4期

摘要: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为工作开展提供便利,能够保证整个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应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立足于土地管理工作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土地管理创新,借助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改善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将信息化技术优势转化为土地管理效能,这对土地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探究 下载:80 浏览:895

刘艳婷 《中国经济》 2024年11期

摘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是提升经济圈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推手。论文分析了成渝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区域间产业协同的行政协作与顶层设计缺失;成渝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程度较高;经济圈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与产业层次不高。并从建设顶层推进、统筹合作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产业统筹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成渝协同创新,发展高质量产业协同等几方面提出发展思路。

试论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 下载:256 浏览:2342

张华嵩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2年2期

摘要:
水利河道防洪治理规划是根据河道的演变规律和防洪治理要求而开展的一项规划整治工作,有关部门必须要能够正确认识到这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够立足于实际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完善的防洪治理标准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依据,同时也要加强河道护岸工程建设,对治导线进行科学设计,做好各方面的规划布局工作,确保水利河道防洪治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使其最终质量达到相关要求标准。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