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音乐与诗的完美交融——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的两首歌曲 下载:25 浏览:303

陈琴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美丽的磨坊姑娘》是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是艺术歌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对发展出新的体裁,即声乐套曲体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套曲中《工余》《小溪的催眠曲》的分析,来体现舒伯特这部《美丽的磨坊姑娘》诗一般的旋律、画一样的意境。

区域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前景预测——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下载:87 浏览:476

时朋飞1 李星明2 熊元斌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美丽中国—旅游业是内涵广泛且结构复杂的具有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在全面剖析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耦合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构了美丽中国—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该区域11省市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结合修正GM(1.1)模型预测了该区域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10年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1)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即两大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2)长江经济带11省市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但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波动幅度较美丽中国系统更为明显;该区域美丽中国系统评价值长期高于旅游业系统评价值,表明旅游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驱动作用滞后于美丽中国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3)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在稳步上升状态,但提升与演进速度较为缓慢,其中耦合度始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才跨入勉强协调阶段;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耦合协调度演化进程明显加快。(4)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评价值、耦合度指数、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从东向西基本上呈现"高—较低—较高—低—较高"的空间格局,而旅游业成为弥合区域发展差异的有效路径依赖。

从《美丽新世界》看“麻醉型”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的威胁 下载:58 浏览:358

苏昕1 龚超2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摘要:
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冲突中的安全阀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此处的"社会安全阀"体现了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个侧面,其本质肯定了社会冲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然而,在阿道司·赫胥黎的文学作品《美丽新世界》中,其虚构社会中的"安全阀"背离了社会冲突理论,而以一种非暴力的、更富欺骗性与麻醉性的形式浸透社会,致使人性的许多侧面在无知觉中消弭。

近年来全国践行“两山论”的路径及内在分析 下载:46 浏览:447

徐志芳 张立辉 李娟娟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7期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要求,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全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型地区为例,在彰显"两山论"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为全国其他区域的"两山论"实践提供参考。由此分析,"两山论"的实现以经济的繁荣为支撑、以环保执法力度为保障、以机制的不断跟进为动能、以全民参与为基本要求。

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55 浏览:361

王美丽 《电子商务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电子商务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比喻为"互联网+"贸易状态,其对中国社会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让现行法律法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法律只有与时俱进以及因地制宜才能够使得社会的发展更加平稳,同时也使得电子商务的贸易之路走得更远。本文根据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的特点及其相关内容,阐述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意义,再对电子商务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原因分析,最后再对如何完善相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提出相关建议。

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研究——以人和寨古村落型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下载:43 浏览:426

王旭升1 张波2 李鹏3 张慧娟4 王芳5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古村落的体系化、动态化保护与利用是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的基本共识。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差异,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点和核心策略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基于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结合建筑人类学理论,建立古村落美丽乡村研究的策略框架,提出古村落风貌保护包括山水环境、街巷格局、民居建筑三个层次,文化传承包括文化脉落、文化功能、文化感知三个层次,同时二者具有相互的联系与依存关系,在规划中需要贯彻二者融合互动的策略。同时以河南省新郑市人和寨古村落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在梳理其特色资源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照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策略。研究认为,围绕以历史风貌保护和特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策略框架,并实现与新的社会经济条件融合互动,是推进当前古村落型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全域到村庄: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探索 下载:54 浏览:426

张川 《中国城镇》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将江宁区乡村发展归纳为试点示范、示范区建设、全域规划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品质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背景条件、发展目标、组织方式、建设内容等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廓清乡村建设发展历程的路径与阶段特点,为我国县域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EPC模式在乡村地区的探索与反思 下载:86 浏览:423

陈清鋆 《中国城镇》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政策、资本、技术密集"下乡",各地开展了丰富的探索实践,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代表的民生项目和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产业设施大幅增加,在设计、建设、运营、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EPC是近年比较热门的工程建设模式,也是未来工程设计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以设计机构在乡村地区的EPC项目实践为基础,总结EPC模式在乡村地区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其存在的不适应性进行剖析反思,试图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也为设计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新的视角。

美丽城镇建设的体检模式及纠偏机制研究 下载:53 浏览:365

张美亮1 王剑笠2 易海军3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摘要:
美丽城镇是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新时代主题,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领域行动。地方实践需要破除以往达标创建的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编制实施方案可以对照省级层面三类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需落实社会主体参与的体检模式,尤其是共性指标要坚持问题导向,个性指标应强调目标向导,满意度指标主要着眼结果导向。安排建设项目需要考虑空间产权分散、利益主体多元等现实约束,重点关注目标设置动态化、项目选择合约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绩效评估社会化等规划管理转型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两大主体对行政决策的纠偏能力。

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统筹模式——基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实践 下载:64 浏览:368

周婷婷 何爱 吴学正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规划统筹的表现与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研究提供一个分析视角。增城规划统筹模式的核心是以土地利用规划为空间框架,以乡村体系规划、乡村群规划、村庄规划等自上而下的规划为引领,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和现实需求,以政策资源为导向,以民主议事机制为保障,建立稳定的项目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模式突出上层次对下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强调规划与实施的衔接、部门资金的协调与整合,对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用水土生态理论推进美丽富饶中国实践 下载:68 浏览:470

孙发政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4期

摘要:
从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与困惑出发,论述了水土生态理论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价值,认为水土生态理论厘清了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能够治理的,只是时间和成本问题;而水土生态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绿水青山破坏了,无法还原。用水土生态理论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式和对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水土生态理论是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金钥匙,是建设美丽富饶中国的理论基础。水土生态理论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拓宽了水土保持空间,有必要成立国家水土生态保持委员会。

类型体验导向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为例 下载:74 浏览:442

王乙涵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融合了体验经济理论的休闲旅游型乡村建设模式日益成熟。其通过对目标游客群体个性化体验需求的把握,挖掘乡村自然肌理、民俗文化等资源,设计出具有主动参与性、差异性、挑战性的体验模式,为游客带来参与农事活动的收获体验及回归田园的精神享受,也为乡村建设与振兴提供了新型路径。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为例,通过村庄现状优势与挑战解析、国内外乡村营造案例借鉴,以类型体验为导向,提出"体验模式策划、社会组织重构、村民意识引导"三大乡村规划策略,并对策略具体空间落位进行概述。旨在以类型体验为发展路径,进行以农民为主体的行为疏导,运用政策和外部资本预先培植村庄自身活力,延续文脉基底,带动村庄差异化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乡村"生态的环境、适宜的产业、传统的文化、现代的生活",推动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背景下云南山地乡村景观规划策略研究——以红河州箐口哈尼民俗村为例 下载:66 浏览:372

刘睿琦1 叶喜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2期

摘要: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展开,云南山地乡村景观环境的整体改善与发展已经成为造福云南人民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生产景观规划落后、生态景观破坏严重、人文景观改造千篇一律等问题阻碍着云南山地乡村景观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美丽乡村的大背景,对云南山地乡村景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云南山地乡村景观发展策略,并以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为例进行具体规划设计,提出箐口哈尼民俗村现状问题和解决策略。文章探讨民族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传承与融合,并对云南山地乡村景观整体规划进行总结与前景展望。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四位一体”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 下载:57 浏览:369

程珊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9期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应多维度解析农业农村存在的问题,总结农业发展、村镇建设、乡村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谋划与指引下,提出新的规划思路。本文结合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本土发展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四位一体"总体规划的策略和建议。通过对现状分析、产业规划指引、发展定位及策略研究、总体规划、分项指引等方面展开论述,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和方法。

高标准推进河长制 建设美丽浙江大花园 下载:95 浏览:493

葛平安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2017年河长制工作情况,以及"五水共治"实施以来河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并详细介绍了丁桥新城二号港、熟溪河、长湖水环境治理三个典型案例的治理思路及治理后取得的成效,按照"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工作目标制定了2018年河长制工作计划。

基于美丽发展的小城镇转型之路——以宁海梅林街道为例 下载:67 浏览:398

张如林1 蔡健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5期

摘要: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之后,当前面临着生态破坏、环境不佳、设施滞后、特色缺失、管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转型发展。文章剖析了小城镇问题的根源,并针对性地提出分步转型的策略:近期以问题解决为重点,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远期以系统的美丽城镇打造为方向,联动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型,逐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内生力。并以浙江省宁海县梅林街道美丽城镇行动为例,提出了小城镇"五美战略",实施生态小镇、品质小镇、幸福小镇、活力小镇和人文小镇"五个小镇"行动,着力推进小城镇转型发展。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梅坪村为例 下载:72 浏览:450

李星1 叶勇2 许红梅1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速乡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内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国内外乡村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从乡村发展的全局入手,综合考虑生态、产业、文化、基础设施、就业、人居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提出将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最后以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梅坪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具有类似资源禀赋的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玉米间作种植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41

刘鹏飞1 红梅1,2 平翠枝3 美丽1 王文东1 赵乌英嘎1 《土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中小型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不同种植方式导致农田土壤空间格局改变将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本文通过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在玉米生长季的不同月份调查取样,研究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多样性和不同功能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 473只,隶属于40个类群;玉米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这种降低趋势在不同月份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下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体趋势为腐食性>杂食性>捕食性+植食性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增加了优势度指数,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改变了不同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腐食性、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增加,腐食性土壤动物类群数降低,但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优快钻井技术在克拉美丽气田滴南地区的应用 下载:56 浏览:476

李君 辛小亮 付超胜 翟亚杰 《天然气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克拉美丽气田滴南地区是新疆油田的重点勘探区域之一,该区地层软硬变化比较复杂,地层具有较强的研磨性,下部地层可钻性差,石炭系裂缝发育,地层易漏失,导致钻井速度慢、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综合分析克拉美丽气田滴南地区地层的岩性以及压力系统等钻井工程因素,优选个性化PDC钻头,采用新型的防漏堵漏技术,并结合特殊辅助提速工具多维扭力冲击器进行钻进。现场研究表明,克拉美丽气田滴南地区全井平均机械钻速达9.05m/h,较2015年提速72%,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15 d,提速效果明显。

试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要求 下载:61 浏览:457

张云飞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0期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只有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思想,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加强党的领导,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搞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只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才能搞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只有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才能搞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