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设备预测性维修 下载:49 浏览:422

李政 《中国仪器》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从基于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数据的角度(抛开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等影响),对设备预测性维修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用于预测性维修的要素和重点,这些要素和重点已经在海洋石油生产平台设备预测维修中部署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新型全数字交流变频装置在模块钻机上的研究应用 下载:65 浏览:399

韩海宁1 刘锦伟2 陈建玲3 孙勤江3 《中国仪器》 2018年11期

摘要:
交流变频传动系统分为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两种,为提高模块钻机运行、检测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电气稳定可靠性,交流变频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钻机模块。本文针对交流变频系统相关的转矩控制与谐波抑制等关键技术,对新型全数字型交流变频装置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种交流变频传动系统采用IGBT整流技术(ISU)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不仅使得电机转速和转矩控制更加准确,而且降低了系统谐波含量,提升了电网的电能质量。

钻完井动静态数据集成应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15 浏览:223

魏刚 于忠涛 和鹏飞 袁洪水 李明明 袁则名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海上钻完井报表系统和实时数据监控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形成数据孤岛的问题,通过对钻完井动态数据的集成应用形成了动静态数据提取技术,打破动静态数据应用的相互分离,完成了复杂情况及事故案例库、单井数据查询以及作业时效系统开发,形成了海洋钻完井动静态数据库集成应用,成为海洋钻机指标考核和钻完井降本增效的有效数字化手段。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 下载:52 浏览:352

韩明刚 李鸿儒 陈勇国 张志虎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6期

摘要:
渤海某油田位于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带上,对该油田一口水平井在钻前、钻中、钻后随钻地质资料展开研究,对目的砂体逐步深入分析,为随钻决策提供依据。该井钻井取得了预期效果,对油田开发及随钻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渤海老油田钻完井高效高产配套技术及其应用 下载:35 浏览:431

王晓波1 王菲菲2 王翊民1 魏辉龙1 柳晓宇2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5期

摘要:
在渤海地区,老油田设备能力差、场地小、隐患风险高等因素一直是制约平台发展的瓶颈,也是钻完井作业提质提效的最大障碍。针对上述难点,通过现场摸索实践,建立了一套适合老油田开发作业的钻完井高效高产配套技术:使用改进型领眼磨鞋进行弃井作业;旋转下尾管、无源测井、无固相钻井液等钻井新技术成熟应用;多功能过滤器、生产水作为完井液等技术保证井筒清洁。通过10余口井作业,效果明显,不仅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实现了整体产量的大飞跃。

锦州某油田生产井套管环空带压处理技术 下载:23 浏览:314

沈元波 和鹏飞 徐彤 程福旺 《中国石油工业》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锦州某油气井套管环空带压生产的现状,对该油气井套管环空带压生产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分析国内外油气田套管环空带压生产现状,找出该油气田的井口带压成因。基于统计分析结论,提出多项预防措施,以避免该油气田发生套管环空带压。基于套管环空带压解决措施研究,针对环空带压的A3井,提出利用新型密封剂的下一步处理方案。同时,根据该井现有带压生产的状况,对安全生产的措施提出建议。

自升式平台插入法固井配套新工具研制与应用 下载:39 浏览:304

王喜杰1 和鹏飞1 严维锋2 王涛2 袁则名1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8期

摘要:
海洋浅水钻井导管架槽口平台及自升式平台钻探探井时,均需要先用钻入法下入隔水导管,一般采用762 mm(30″)或者609.6 mm(24″)隔水导管,同时采用插入法进行这些大尺寸隔水导管的固井作业。针对固井过程中内插管柱插入密封容易失效、插入头密封承压较低等问题,开展了现有技术现状调研、技术问题分析、改进提升措施研究。提出了采用新型隔水管送入工具,钻杆配长,不采用内管柱插入头,直接固井的表层隔水管固井方式。通过该工具和配套应用工序在2口井的实践,效果良好。

渤海油田K井射孔枪断爆事故分析 下载:33 浏览:242

王帅1 宋瑞河2 谭伟雄1 李欣1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7期

摘要:
射孔作业事故多种多样,射孔枪断爆是射孔作业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严重的作业事故之一。以渤海油田K井断爆事故为例,按照作业工序,对射孔枪管串逐一进行排查,筛选出潜在的问题点,通过模拟试验,对问题仪器的作业及故障状态进行还原,通过数据分析和事故状态的再现,得出了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该试验方法可以根据断爆事故的不同表现,反推出操作工序和设备状态的潜在问题,以指导现场作业和设备管控,从源头避免事故发生,提高作业成功率。

渤中34某区块深部地层井漏处理配套工艺 下载:38 浏览:363

陈建宏1 付建民2 孙晓飞1 韩雪银1 张玉强1 周小童1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6期

摘要:
渤中34某区块主要的开发层位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该区块整体上为夹持在多条断层之间的一个垒块构造,区块内断层比较发育,两组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断层将该区块切割分为多个断块。在前期开发中,受断层影响,井漏现象频发,并引起多起井下事故,生产时效较低。通过对漏失井情况分析,结合地层特点,提出了防漏、堵漏的多项关键措施,对后续深井开发具有极大指导意义。

伊拉克M油田盐膏层固井难点与针对性措施 下载:27 浏览:316

梅文博 王超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伊拉克M油田高压盐膏层固井井漏、下部作业井控、井口带压和高低压过渡层窜流等问题,分别从井筒准备、前置液设计、水泥浆设计及施工阶段制定了盐膏层固井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大排量循环清洗井壁及固井期间的紊流顶替保证固井质量;对套管扶正器类型及性能进行优选提高套管居中度;结合使用压稳系数进行浆柱设计以压稳地层;以壁面剪切应力作为衡量顶替效率的有效表观参数等技术措施在M油田20口井高压盐膏层固井作业中的应用,使固井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视角无关的动作识别研究 下载:94 浏览:467

杜春梅1 代长明1 颜庭煜2 《交叉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位置不同的多台摄像机对固定场景条件下的动作进行拍摄,再根据图像质量确定摄像机最佳位置,将其拍摄的运动图像进行序列化,生成二维数据,再对数据进行识别,判定视角无关的动作行为.

临兴区块致密气钻井提效技术 下载:53 浏览:472

贾佳 夏忠跃 冯雷 《天然气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的临兴区块已进入致密气大开发阶段,新钻井数量逐年增多,该区地层表现出岩石致密、可钻性差、钻速慢、摩阻扭矩大、钻头磨损严重等特点,面临钻井效率难以提高的难题。为了充分实现降本增效目的,以井身结构、钻井液、钻头、钻具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常规井身结构井和小井眼井身结构井在岩屑量、钻井液用量、套管数量、固井水泥、钻机负荷、作业成本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了长裸眼段二开水平井与三开水平井的优劣,研究了超双疏剂加量对表面张力的影响规律,优化了钻头结构设计,改进了钻具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砂岩钻遇率提高10%以上,机械钻速提高25%以上,钻井周期缩短3 d以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形成的致密气钻井提效技术可以在临兴区块推广应用。

对某办公大楼供冷热方案的分析 下载:82 浏览:418

王建伟 《能源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通过对某办公大楼的负荷分析和供能方案对比,确定了适合该办公大楼的供能方式,并核算了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证明了该供能方案的合理性。

自升式钻井平台就位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系统建设及应用 下载:72 浏览:478

付建民1 韦龙贵2 张宝平2 杨进3 胡南丁3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自升式钻井平台就位风险识别与安全控制是钻井作业关键技术之一。中海油将信息技术与自升式钻井平台就位风险评估与安全就位控制技术紧密结合,建成了自升式钻井平台就位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系统。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其主要技术手段、功能及现场应用情况。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自升式钻井平台智能化选型,能有效降低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自升式钻井平台就位作业风险,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刍议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的脱硫问题 下载:88 浏览:448

赵艳翠 《能源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文中对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脱硫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湿法脱硫工艺中所常见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炉内脱硫率较高,对于低硫煤产区应选择单纯炉内脱硫方式;在高硫煤地区采用炉外烟气脱硫方式,对于燃料含硫较高的可以将炉内脱硫和炉外脱硫相结合。在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中应选择炉外烟气脱硫方式,同时还要根据硫含量具体多少来选用不同脱硫工艺。

中海油某油田天然气透平停机主因分析与处理 下载:77 浏览:450

高永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LD32-2油田投产后,所安装的3台美国卡特彼勒生产的透平在使用该油田生产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过程中发生了关停而无法正常发电,经检测发现,该油田生产的天然气中重碳烃含量超过了卡特彼勒透平对燃料气成分含量的要求。经论证确定通过采取冷却工艺降低天然气温度至略高于天然气中水的冰点及水合物形成的温度,从而达到脱除部分重碳烃的目的。方案实施后,处理后的天然气中甲烷摩尔分数提高到了73.945%,重碳烃(C5/C6的烃类)的摩尔分数降低到了2.177%(<2.5%),满足了卡特彼勒天然气透平对天然气燃料品质的要求。

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形势及展望 下载:94 浏览:424

高虎 肖新建 《能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形势,剖析了核电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评估了2017年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对2018年发展形势做了展望,提出了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海洋石油平台挡风墙不锈钢薄板焊接专用夹具 下载:82 浏览:349

高永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在海洋石油SZ36-1CEP平台挡风墙项目施工过程中,为解决挡风墙所用Q 235钢材在海上盐雾环境中易腐蚀的问题,采用0Cr18Ni9不锈钢薄板进行替换。针对现场焊接1mm厚的不锈钢薄板易出现外观变形、错口等问题,研发了一种焊接专用夹具,并应用于该工程项目不锈钢薄板的焊接中。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专用夹具对挡风墙不锈钢薄板进行焊接,焊后的焊缝平滑,焊纹均匀,焊缝背部无氧化、变形、错口现象,焊后的不锈钢板平整,无波浪弯曲出现,RT拍片发现焊缝基本无晶间腐蚀。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和印度能源发展对比研究 下载:71 浏览:433

郭茹 邵光辉 吴文昊 曹晓静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能源转型是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似的能源转型挑战。本文利用能源发展指数(Energy Development Index,EDI)方法,从能源可获得性与可负担性两个维度衡量比较了中印能源发展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能源发展在总体上落后于中国,其主要差距表现在能源价格与能源结构两方面。其中,印度能源价格呈增长态势,2010—2014年年均增速达9.6%;而中国能源平均价格整体呈下降趋稳态势(除煤气价格外)。同时,印度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传统生物质能源占比较高,是中国传统生物质能源占比的6.6倍(2017年)。研究指出,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是中印两国提升能源可持续供给能力和现代能源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两国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合作共同解决能源可持续转型问题,携手实现全球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

管道漏磁内检测信号的自适应成像算法研究 下载:78 浏览:268

王增国1 崔矿庆2 唐建华3 高航4 刘金海4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提高检测效率,克服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大量检测数据存储及缺陷识别的困难,基于管道漏磁检测数据的特征,通过比较多种插值方法在漏磁检测信号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基于三次Hermite插值的三次样条插值算法,采用多尺度分段自适应插值方法处理漏磁数据,生成了具有更高辨识度的曲线图形;设计了可显示曲线图形、灰度图像以及伪彩色图像的自适应成像系统,实现了快速精准的漏磁缺陷检测识别。测试实践表明:研究工作达到了上述目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