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分析 下载:54 浏览:384

朱敏 李国培 陈玉冰 雷玉 陈燎原 温友红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分析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眼底改变的差异。方法使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等4项。患者被分为5组。对照组由70例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组成。A组由69例仅患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组成。B组由71例仅伴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构成,C组由72例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但没有吸烟史的脑卒中患者构成。D组由65例同时患有上述4项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构成。出现1种眼底病变计1分,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以及A组与D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与高血压对眼底改变的总体影响可能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可能并没有明显增加视网膜结构的异常改变。

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284

寇建华 《诊断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炎症、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氟西汀,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抑制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分值、NIHSS分值和血清TNF-α、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体检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下载:64 浏览:429

游春艳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58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结果 15856例体检者中危险因素发生率最高的为缺乏运动、超重和血脂异常,各类危险因素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且在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中呈不同水平。结论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且在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中呈不同水平,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体检者进行脑卒中个性化健康指导与干预,控制不良行为危险因素,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头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XB2、resistin水平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301

张雪荣 《诊断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头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CIS患者12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部亚低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清TXB2、resistin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9%高于对照组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XB2、resistin水平、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XB2、resistin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S患者采用头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可减小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血清TXB2、resistin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45

姚雪英 熊佳静 《诊断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重症脑卒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质鼻饲饮食,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力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OACHEII和CP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机体免疫能力和预后。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517

林宏春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者的临床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 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成两组, 将行常规护理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行早期康复护理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优于入院时和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总后遗症发生概率低于照组低, 且肢体轻度障碍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者行早期康复护理能降低神经功能障碍, 减少后遗症发生, 并恢复肢体功能。

康复临床路径结合团体心理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480

赵丽丽 唐明霞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康复临床路径结合团体心理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及其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心理疗法,研究组给予脑卒中两级康复临床路径及团体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耻感、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耻感感受问卷除刻板因子其他维度评分和总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上、下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临床路径结合团体心理疗法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有利于其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医院一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492

祝小丹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方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9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 下载:55 浏览:493

张玉玉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总结9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脑卒中的针灸科护理常规,运用中医护理方法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观察 下载:53 浏览:465

蔺丽娟 冼婷婷 朱甜花 常宗阁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训练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55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并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球囊扩张术治疗。干预前后采用VFSS评分总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吞咽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431

刘小团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研究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下载:83 浏览:464

雷爱弟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观察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纳入同时期于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高于治疗前,FIB、D-D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Qmin、Vmin均高于治疗前,R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针灸、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59

王志坚1 李庆双2 郑关毅3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对针灸、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手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10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补阳还五汤,治疗时间共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分别为(8.52±2.35)、(9.62±2.35)分,明显较对照组的(6.78±1.56)、(7.86±2.4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痉挛情况评分分别为(1.52±0.35)、(1.02±0.12)分,明显低于照组的(2.18±0.56)、(1.86±0.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灸、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患者,对于其后遗症的改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神经康复机械手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下载:52 浏览:414

卓丽萍 施群力 许煜祺 张兵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大脑可塑性变化。方法:将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CST)受累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联合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采用FMU及ARA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DTI检查测量CST各层面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结果:训练后,两组FMU、ARAT评分均较前提升,且治疗组更显著(P<0.05)。训练前病灶侧CST各层面FA值均较对侧降低(P<0.05),而训练后放射冠区、内囊后肢层面较前增加(P<0.05),大脑脚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囊后肢层面较对照组增加(P<0.05)。放射冠区和内囊后肢层面的△FA与△FMU、△ARAT呈正相关(P<0.05),内囊后肢△FA与△ARAT相关性最强(r=0.688,P=0.004)。结论: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表现为内囊后肢层面的修复。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47 浏览:390

关穗莲1 曹全荣1 符汉平2 黄嘉兴2 温培涵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镜像疗法,对照组接受假镜像疗法,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评估量表(FMA)手功能部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日常生活能力(MBI)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FMA、WMFT、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FMA、WMFT、MBI项评分均提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FMA、WMFT、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364

黄飞1 沈爱明1 卫燕1 花佳佳2 顾琦3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索虚拟现实技术(VR)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VR组在常规康复治疗训练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减重组在常规康复治疗训练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技术,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训练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减重步行训练,观察治疗前后下肢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步态分期,统计临床疗效。结果:四组治疗后FAC和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FAC、FMA评分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olden分级优于其余三组(P<0.05);四组治疗后患侧支撑期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VR组、减重组及联合组治疗后双侧支撑期比例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与减重步行训练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价值优于单纯虚拟现实技术、减重步行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期的应用效果 下载:41 浏览:396

葛迎春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脑卒中偏瘫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干预4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QOLI评分、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GQOLI评分、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住院期临床治疗中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水平,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现代康复训练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下载:58 浏览:391

雷建波 童晓轩 周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现代康复训练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患者,依据治疗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取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增加现代康复训练。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以及腕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ASE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掌屈、背伸、旋前、旋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屈伸活动度、功能、握力、活动范围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一线作为治疗参照。

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70

王丽菊 陈立早 瞿丹丹 欧艺 宋平 杨卓霖 陈思思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增加特异性强化训练,连续4周为一阶段治疗,在1年内完成4个阶段的规范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躯干控制测试(TC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TCT、FAC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TCT、FAC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蒙式教育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370

江群明1 陈剑2 黄森琳1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蒙台梭利教育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60例脑卒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30例/组)。对照组给予疾病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MMSE、MoCA、ADL对两组患者健康干预的前后效果进行比较及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MSE各项目评分、MoC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教育组干预后的MMSE各项目评分、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ADL、IADL、ADL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教育组干预后的BADL、IADL、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利于提高脑卒后认知障碍患者认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1/14]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