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为例 下载:70 浏览:416

张建化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状况越来直明显,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日渐凸显,艺术院校"重专业,轻思政"现象更为突出。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德育的合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挖掘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作用和浸润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全方位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

构建计算机艺术类项目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下载:50 浏览:463

张永强1 南婷婷2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计算机艺术是数字时代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构建计算机艺术类项目是时代的要求、市场的需求和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对艺术类文化认识不足、文化传承使命感不强、艺术类项目参与度不高等构建计算机艺术类项目的困境,通过校园环境营造艺术文化氛围、课程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传承艺术文化等途径推动大学生构建计算机艺术类项目,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民办艺术类院校转型发展中的校企合作探索 下载:93 浏览:500

梁晓 赵军山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2期

摘要:
民办艺术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体现院校性质的需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成功的经验,是实现民办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推进民办艺术类院校的校企合作,要增强法律和政策的规范与保障,激发企业和行业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民办艺术类院校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高中艺术类专业班主任工作浅谈 下载:38 浏览:1489

马召弟 《当代艺术》 2025年4期

摘要:
高中班主任在高中生学习及成长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就必须转变教学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对于艺术类专业班主任而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更具艺术性的工作方法,迎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鉴于此,本文对高中艺术类专业班主任工作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机制研究 下载:36 浏览:1345

张琳娜 李艺 林兴彬 《当代艺术》 2025年3期

摘要:
学风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学风建设的主体由学校、学生、教师三部分组成,良好的学风建设离不开高校“乐学、勤学”氛围的营造。也离不开具备优秀师德教师队伍的精耕细作,更离不开学生树立自觉学习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学教融合、坊企联动、六艺并举”政策的引导喜爱,应用型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风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在政策引领、理念创新、机制落实等方面为艺术类专业学生学风建设助一臂之力。

艺术类特色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34 浏览:1484

张晓杰 《当代艺术》 2025年1期

摘要:
学生学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既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也可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和考试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该类型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而且艺术类特色高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面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下载:147 浏览:782

韩佳彬 严再兴 王志伟 闫智慧 《心理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近十年来,我国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招生人数呈现大规模递增,一方面将促使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教育从精英式教育演变为大众普及式教育,另一方面将为传媒艺术行业输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传媒艺术类人才资源。在大规模培养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时,他们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展开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效性研究 ——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例 下载:134 浏览:2444

1郭少云 2王敬波 《当代艺术》 2023年12期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每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当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体上可分为课堂活动、管理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与大众传播。而载体的运用上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育载体与内容的不匹配、教育载体的选择上偏重传统载体、教育载体之间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对此,需从提高重视程度,坚持以生为本,更新教育载体,建立互动机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额切实增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效性。

体育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下载:63 浏览:623

张力1 张从喜2 《中国艺术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体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如何更好的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展开工作,结合专业特长,融合新媒体等多种路径展开,深化思想政治的价值认同、理念认同。

如何做好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下载:141 浏览:2446

姜岩 《当代艺术》 2023年10期

摘要:
艺术类专业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占有很高的席位,这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手段提出了一定的考验,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于一些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要加以改进。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

浅谈艺术类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下的招生对策 下载:267 浏览:2668

吴红梅 《当代艺术》 2022年6期

摘要:
加强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招生优化是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招生需要不断的优化,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优化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招生,依靠信息技术优化艺术类高职院校招生方式。本文对艺术类高职院校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如何进行艺术类高职院校招生工作。

学科交叉语境下艺术类学科体系建设的多维式发展 下载:236 浏览:2321

赵喆 《中国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全国各艺术类高校办学层次争相提升,研究生招生数量大规模发展,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居于当前教育环境之下至关重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科体系建设水平,学科建设水平作为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影响高校内部专业建设发展,亦是重要的外部学术环境。此形势之下各高校纷纷谋求教学形式的转变,各艺术类高校对其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革图易虑。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突破艺术类高校普遍缺乏科技与传统学术环境支撑的境况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研究生专业培养、科研课题基地建设、完成学科体系建设转型。

艺术类高校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下载:255 浏览:2440

闫永涛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艺术类高校来接受相关教育,为了能够培养出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开展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艺术类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而在其中融入校企联合,不仅可以丰富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艺术类高校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策略展开详细分析。

浅论素描色彩课程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下载:290 浏览:3155

邱威收 《当代艺术》 2021年12期

摘要:
所有人都知道素描色彩功底是每一位艺术类学生的必要基础之一,因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日后会从事与绘画相关的事业,比如油画创作、室内彩绘、纹身手稿设计等等,这些工作都要求从事者有较强的素描色彩功底。所以在现代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素描色彩课程成为必修课,毕竟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从素描勾勒、色彩填充与应用一步步走来的。

基于艺术类高校实训平台的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研究 下载:263 浏览:2231

邢洁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艺术类高校实训平台的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研究,是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研究。作为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实训平台,在推崇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文化的同时,对于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是民族情感、个性特征和民族凝聚力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体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表现,手工制作工艺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它将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传承传统手工艺不但对创意设计的表达有重要价值,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国内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 下载:265 浏览:2329

赵娟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国家的日益强大,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国人家庭越来越重视教育,而高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具有高素质、强体魄、能自律的人,而不是需要老师像“保姆”一样事必躬亲。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艺术类大学进行深造,在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多的情况下,“千人千面”的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难度也在逐年加大。

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路径探讨 下载:263 浏览:2448

韩佳彬1 闫智慧2 黄盈诺2 严再兴2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艺术类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艺术类人才的主阵地,应切实增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艺术类大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专业属性,艺术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本文就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路径展开探讨。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研究 下载:184 浏览:2349

李蔓莉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伴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国家对于艺术类高校的教学工作开展质量再一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教育趋势引导下,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创新问题越来越引起了教师群体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针对导致这一教学阶段就如何能够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融入在思政理论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相关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内容扩充和丰富过程中引发更多的思考,从而在整体上为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质量提升起到深远的铺垫作用。

艺术类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机制研究 下载:176 浏览:2412

杨金辉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当前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下提升国民素质和经济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关键内容,但特别是价值观教学工作与艺术类高校之间的教学一体化问题,仍待进一步改进。本章以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校为例,通过深入分析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富有实际意义的具体措施与要求,希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推广带来更有力的帮助与保障。

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与非遗文创的融合研究 下载:284 浏览:1911

崔春京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需使学生明确设计创新要立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弘扬“非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立志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以非遗文化为契机,在非遗文创课题项目实践中践行思政教育。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