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索
学术期刊
切换导航
首页
文章
期刊
投稿
首发
学术会议
图书中心
新闻
新闻动态
科学前沿
合作
我们
一封信
按学科分类
Journals by Subject
按期刊分类
Journals by Title
医药卫生
Medicine & Health
工程技术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数学与物理
Math & Physics
经济与管理
Economics & Management
人文社科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化学与材料
Chemistry & Materials
信息通讯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地球与环境
Earth & Environment
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s
我要投稿
查看投稿进度
学术期刊
按学科分类
Journals by Subject
按期刊分类
Journals by Title
医药卫生
Medicine & Health
工程技术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数学与物理
Math & Physics
经济与管理
Economics & Management
人文社科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化学与材料
Chemistry & Materials
信息通讯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地球与环境
Earth & Environment
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s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400-188-5008
客服邮箱:
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
请选择
目标期刊
首页
期刊
文章
共和国初期文学“生产”与“批评”的限度——艾芜《夏天》的创作与改正过程初探
下载:
34
浏览:
362
蔡东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7期
摘要:
1955年5月,艾芜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切身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为7月初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做准备。根据视察获得的情况,他创作了主要反映农村统购统销的短篇小说《夏天》,但小说发表不久就遭致读者的严厉指责。按通常情况,一场大规模的文学批判活动可能旋即爆发,可这个文学事件不知为何却戛然而止。"文革"后,艾芜回顾此事迅起迅止的原因,认为是当时文艺界良好的风气所致。如此回答,显然遮蔽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个中更为深层的原因既有此次组织活动本身的规定性,也有批评者与被批评对象的特殊性,更有当时迅速逆转的政治、文艺环境所牵制,而由此造就的文本转生与事后历史记忆的简单化更是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
[1/1]
|<
<
1
>
>|
在线客服::
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
400-188-5008
客服邮箱::
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