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儿童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下载:59 浏览:395

张旭 刘海燕 尹晓薇 李春炜 张爽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FEVR患儿10例(20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FFA检查。结果 FEVR 1期9只眼(45.00%);2期6只眼(30.00%),3期3只眼(15.00%),4期2只眼(10.00%)。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血管僵直,颞侧周边网膜血管分支增多、走形长。FFA检查可见周边血管呈柳枝样形态,荧光渗漏,伴有无血管区,新生血管呈团状高荧光。结论 FFA是诊断FEVR的重要检查方法,能明确病变范围及指导临床治疗。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下载:53 浏览:375

李璐 王辉 刘平 刘娟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检查中的影像特征。方法对27例(54只眼) VK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其FFA及OCT检查影像特征。结果 FFA图像显示动脉前期视网膜斑点状低荧光,静脉期后极部及视盘周围大量针尖样细小点状强荧光,随造影时间延迟,荧光渗漏明显并逐渐扩大、融合,晚期出现特征性的多湖状视网膜下荧光积存灶。OCT图像显示多发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增厚。结论 FFA与OCT在VKH诊断中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为VKH的发病机制提供研究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预后特征相关性分析 下载:56 浏览:394

曹端荣 龚静青 金玲 邓铤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规律治疗6个月复查视力和FFA,统计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分析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与FFA诊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因素中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可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7.61、15.77、20.46和14.72,P均<0.05);而性别、BMI、病眼数量和分布、文化水平不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2、2.89和1.27,P均>0.05)。对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墨渍样、多病灶渗漏类型,渗漏面积>1/3 PD,渗漏位置靠近黄斑区域是CS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影响CSC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CSC患者预后,FFA诊断类型与CSC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渗漏类型、面积和位置与CSC预后不良呈线性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CSC预后的指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