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利用PFU法研究拉萨河城区段藻类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下载:78 浏览:468

杨欣兰 巴桑 黄香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为揭示拉萨河城区段夏、秋季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2015年8月和11月在拉萨河城区段设置5个样点20个水样。采用PFU采集水样,活体观察法鉴定物种,直接计数法计数藻类数量。共鉴定出藻类56种,隶属于4门6纲11目16科28属,其中夏季藻类54种,秋季38种。夏季和秋季的优势门类依次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表明拉萨河城区段为贫营养型水体。平均多样性指数较高(夏季2.68,秋季2.37),优势度指数不明显,说明拉萨河城区段夏、秋季藻类物种分布较均匀,群落结构稳定。藻类群落参数和水体主要理化因子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夏、秋季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分别为p H和水温。根据藻类群落参数和水体理化指标,对拉萨河城区段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拉萨河城区段夏、秋季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轻污染,表明拉萨河城区段水环境整体状况良好。

芬顿-混凝反应对藻类胞外有机物去除机制研究 下载:52 浏览:444

林英姿1 任睿君1 邹瑜斌2 杨炼3 柳乐怡4 肖峰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2期

摘要:
文章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下芬顿-混凝反应与铁盐(Fe2(SO4)3)混凝反应对铜绿微囊藻胞外有机物(EOM)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室温,pH=3,Fe2+/H2O2摩尔比为1∶1时,EOM的去除率达到最佳。Fe2+投加量为5 mmol/L时,TOC、UV254去除率分别达到70%、34%。通过三维荧光(EEM)与分子量分布(HPSEC)分析表明,藻类EOM中主要成分是亲水性大分子多糖和蛋白质,其次是疏水性类腐殖酸物质。单独的铁盐混凝反应表明混凝过程促进了芬顿反应对EOM的去除,EOM中亲水性大分子量物质的去除率很大程度是由Fe2+氧化为Fe3+通过混凝过程贡献。此外,在芬顿反应处理EOM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絮体粒径受Fe2+投加量影响较大,形成的絮体粒径越小,TOC去除率越高。

藻类监测在高邮湖蓝藻水华可能性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56

蒋如东1 朱晓良2 刘平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的监测数据,对扬州高邮湖的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分析,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预测蓝藻水华发生的可能性。结果显示:高邮湖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71属153种,群落组成主要以绿藻、硅藻为主。CCA分析结果显示水温、透明度和总氮是影响高邮湖浮游藻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不利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下存在发生水华的可能性。

再生活性炭的水处理效果中试研究 下载:58 浏览:417

夏萍 倪奔 王珂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活性炭进出水的水质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了相同条件下新炭和再生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数年的柱状破碎炭经过热再生后性能可达到新炭的性能,且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有所提高,再生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新炭提高了约10%~20%,但新炭出水颗粒数和浊度略比再生炭低一点,颗粒数大多都在300个/mL以下,新炭出水浊度在0.14NTU左右。

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能力评估 下载:50 浏览:380

于佐安1 谢玺1 朱守维2 杜尚昆2 李晓东3 李大成1 周遵春1 王庆志1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评估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碳汇能力或潜力,根据辽宁省近年来贝藻类养殖产量(2015、2016、2017年分别为271.28万t、284.46万t、281.50万t),参考贝藻类干组织中碳含量和干组织占总质量比例,从物质量评估和价值量评估两方面对2015—2017年辽宁省贝藻类养殖的碳汇能力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15、2016、2017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通过收获可以从海水中分别移除碳约27.95万t、27.51万t和27.86万t,平均每年移除碳约27.77万t,相当于101.82万t二氧化碳(CO2),减排这些CO2所需费用约1.60亿元。研究表明,辽宁省基于贝藻类养殖的碳汇渔业具有巨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威海桑沟湾海域不同海带品种/系的生长状况研究 下载:60 浏览:428

王珊珊1,2,3 张瑞标1,2,3,4 常丽荣4 肖露阳4 孙利芹5 刘振华1,2,3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为探索威海桑沟湾海域栽培的适宜品种/系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选取了"黄官"、"爱伦湾"、"烟杂"、"连杂1号"、"205"、"海科1号"、"丰宝"、"海天1号"、"901"和"韩国品系"10个品种/系(各2绳,30株/绳)的海带苗进行栽培试验,海带苗初始体长为(20.34±0.49)cm,初始体宽为(3.21±0.16)cm,初始鲜质量为(0.05±0.01)g,试验从2017年12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每月测定各种海带的长度、宽度、鲜质量、鲜干比等指标,并分析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爱伦湾"、"205"、"丰宝"海带的各项生长性状相对较优,可优选栽培,其中,"丰宝"海带的长度最大(320.93cm),"爱伦湾"海带的宽度最大(49.93cm),"205"海带的鲜质量最大(1.78kg),"爱伦湾"海带的鲜干比最小(7.91);而"韩国品系"海带的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差,不适合选择栽培;其他各品种/系海带生长指标也无明显优势。研究表明,桑沟湾海域不同品种/系海带的生长存在差异,除了与品种系特异性有关外,还与海域特性如温度、营养盐等有关,桑沟湾海域适宜栽培的优质海带品种/系为"爱伦湾"、"205"和"丰宝"。

2020年至2021年合肥市董铺水库原水水质调查研究 下载:147 浏览:1610

王冰鑫 朱志诚 何苗(通讯作者)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饮用水原水水质直接影响水厂制水工艺和出厂水品质,在制水供水系统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合肥市城市饮用水的主要水源——董铺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样检测与统计分析,以对2020年至2021年董铺水库的原水水质的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水温、浑浊度、pH、高锰酸盐指数、锰含量、藻类数量)为基础,结合时空变化,详细展示合肥市城市饮用水的主要水源的水质状况,同时对各水库不同时期的优势藻种等进行研究。董铺水库水基本为地表水 II 类水,短期为 III 类水,夏季原水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藻类数量略微上升,2021年原水水质整体质量水平与2020年接近且有所提升,为有针对性地保护原水和合肥市水原水治理、水厂制水生产提供支撑。

合肥市水源水及制水工艺中藻类及其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下载:465 浏览:4282

陈云富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浮游藻类是淡水资源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在调节和警告水库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A水库和B水库藻类的研究,分析了藻类在水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并对水质进行了生态评价。比较了两个水库藻类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关系的异同。同时,研究了供水植物技术对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去除效果,为水源水中藻类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物法去除藻类污染河湖水的研究进展 下载:236 浏览:2891

​何彬 《生物技术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当下的除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但这些传统的除藻方式的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水体污染。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生物膜和水生植物等进行生物除藻的方法逐渐受到了重视。本文将就生物除藻法展开讨论,并说明其生物种类、工作机制和现存问题。作为一种生态修复手段,生物除藻技术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将对其应用现状等进行评价,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完成其生物控藻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