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肌电分析的动态座椅设计研究 下载:52 浏览:339

金信琴 周辰 《设计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为解决目前市场上的座椅产品缺少对久坐过程中用户姿态变化的关注,不能有效减缓久坐疲劳、纠正坐姿的现状。通过进行人机分析以及肌电实验探究了常见的静坐姿势与进行坐姿矫正的动态坐姿在久坐过程腰部肌肉活动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座椅产品创新设计。实验证明,动态矫正不良坐姿的座椅设计策略能够有效缓解久坐疲劳纠正不良坐姿,根据该策略进行的座椅设计能够避免前倾坐姿出现同时减少久坐对腰部肌肉活动水平的影响,从而纠正了不良坐姿,减缓了久坐疲劳程度。

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 下载:52 浏览:390

梁杰1 陈述荣1 卢惠苹1 张高飞2 卢萍丹2 陈昕1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与健康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方法:选取30例LDH患者和30例健康者,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行腰椎屈伸运动和椎旁肌等长收缩运动,运动结束后量化评估屈伸运动时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EMG)、屈曲伸直比(FER),以及椎旁肌等长收缩时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并统计分析比较。结果:①LDH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DH患者患侧FER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DH患者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MPFs与健康者对应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AEMG、FER和MPFs可以作为LDH患者病情的预测指标。

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表面肌电特征 下载:80 浏览:505

​刘莉1 高润1 程欣欣1 刘婉1 刘梦瑶1 俞佳雯1 陆晓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表面EMG(sEMG)法,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功能状态下小腿三头肌的sEMG变化。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恢复期存在小腿三头肌痉挛的偏瘫患者,分别采集患者在踝关节被动背屈牵伸过程中,伸膝位和屈膝位的健患侧内外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的sEMG信号,以及患者在行走5个步行周期时健患侧内外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sEMG信号。并对sEMG的均方根振幅(RMS)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在踝关节被动背屈牵伸过程中:患侧内外腓肠肌的RMS值伸膝位明显高于屈膝位(均P<0.05),比目鱼肌无明显差异;同体位下内外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的RMS值患侧显著高于健侧(均P<0.05);伸膝位时患侧内侧腓肠肌的RMS值最高。(2)在步行运动过程中:支撑相时,健侧内外腓肠肌的RMS值高于患侧(P<0.01),比目鱼肌无差异;摆动相时,健侧内外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的RMS值高于患侧(均P<0.01)。支撑相时,比目鱼肌贡献度患侧高于健侧(P<0.05),而外侧腓肠肌的贡献度健侧高于患侧(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踝关节被动背屈牵伸时,腓肠肌是偏瘫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主要因素。步行时,患侧比目鱼肌取代正常跖屈时腓肠肌成为主要步行推动肌群。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