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传感检测 下载:58 浏览:413

宫苗1 王晓英1 王晓宁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主要累及骨髓、血液及淋巴组织。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是实现疾病精细化病理分型以实施靶向治疗进而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对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拟为其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抑制JAK2/STAT3下调HMGB1表达及核转位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下载:86 浏览:494

​安吉洋1 庞宏刚2 宋锦宁2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调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及核转位中的机制。方法 SD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5只)、SAH组(共45只,6 h、1 d、3 d各15只)、SAH+AG490(JAK2/STAT3抑制剂)组(15只)、KSAH+二甲基亚砜(DMSO)组(15只)。后3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穿破血管,其他操作与造模组相同。(1)采用Wea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假手术组及不同时间点SAH组大鼠HMGB1、磷酸化JAK2/STAT3(p-JAK2/p-STAT3)表达;以及AG490干预后4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改变情况。(2)采用免疫荧光共聚焦实验检测4组大鼠HMGB1核转位。(3)采用TUNEL染色检测4组大鼠细胞凋亡情况。(4)测定4组大鼠脑含水量及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大鼠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在SAH后6h、1d、3d均显著增加,HMGB1总蛋白、胞浆HMGB1、胞核HMGB1亦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G490干预后,与SAH组及SAH+DMSO组比较,SAH+AG490组大鼠p-JAK2/p-STAT3、HMGB1总蛋白及胞浆、胞核HMGB1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AH组胞核外周HMGB1荧光染色阳性,假手术组、SAH+AG490组HMGB1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胞核,无胞浆染色。提示AG490抑制了HMGB1核转位。(3)与SAH组、SAH+DMSO组比较,SAH+AG490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SAH组、SAH+DMSO组比较,SAH+AG490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MGB1表达及核转位有关,调控JAK2/STAT3可以发挥与HMGB1相关的神经保护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分析 下载:311 浏览:3276

王娇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取2018.02~2018.12时段接收7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纳常规预防和护理,观察组39例采纳早期预防和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移植情况。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84.62%)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分析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早期感染率(33.33%)明显较对照组(76.92%)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恶性感染率(10.26%)明显较对照组(41.03%)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预防感染,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73 浏览:1470

王晓萌 《心理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结果:两组患者 IDA各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实验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率。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94 浏览:1852

王晓萌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结果:两组患者 IDA各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实验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