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玻璃体切除术和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后极部裂孔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下载:65 浏览:377

田超伟 王雨生 马文霞 窦国睿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和巩膜扣带术(SB)对非后极部裂孔引起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RRD) 32例(32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玻璃体切除术组(PPV组,A组)和巩膜扣带术组(SB组,B组),均为16例(16只眼)。年龄32~67岁。手术前矫正视力为光感至1. 0。视网膜脱离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C2级以下,排除后极部视网膜裂孔(包括黄斑裂孔)及巨大裂孔。PPV者采用闭合式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注入硅油。SB者采用硅胶海绵或硅胶轮胎垫压(或联合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 1个月。观察两组患眼疗效。结果 PPV组患眼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93. 8%(15/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3. 8%(15/16),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为50. 0%(8/16)。SB组患眼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75. 0%(12/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7. 5%(14/16),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为87. 5%(14/16)。两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最终PPV组视力改善率优于S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非后极部裂孔引起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需依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形态及患者的特点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玻璃体切除术及巩膜扣带术可以取得一定疗效。

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分析 下载:63 浏览:385

周恩亮 柯根杰 董凯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的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随访时间1~12个月。结果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8例(93. 3%),最终复位30例(1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3例(76. 7%)。主要术后并发症为高眼压症、脉络膜脱离、黄斑前膜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结论对于人工晶状体眼的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且手术并发症较少。

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及手术疗效分析 下载:54 浏览:396

袁满 武丽娜 程谷萌 杨安怀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1只眼),均行Ⅱ期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巩膜切开术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术中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观察眼部表现及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11只眼均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视网膜平伏在位,大多数眼球均可保存,其中6只眼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Ⅰ期手术规范处理的条件下,经Ⅱ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及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后,大多数严重的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均可保留眼球,部分患者可获得视功能改善。

羟糖苷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干眼的疗效观察 下载:58 浏览:402

王朝晖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羟糖苷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发生干眼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糖苷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凝胶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干眼疗效确切、效果可靠,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探讨 下载:57 浏览:406

赵冰莹 许亚静 龚健杨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模式化手术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患者共27例(27只眼),按照最小量巩膜扣带6步法流程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预后情况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其中痊愈患者19例(70.4%),好转1例(3.7%),未愈7例(25.9%),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4.1%,未见明显玻璃体混浊、眼内出血、感染、白内障、高眼压等并发症。结论最小量巩膜扣带术由于创伤小,模式化手术流程有利于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术者间差异,手术成功率较高,故适合初学者掌握,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但由于本组病例量有限,其实际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下载:49 浏览:387

蒋正轩 鲍宁 刘东伟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点。方法本研究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3例(53只眼),术前检查裂孔的位置及范围,在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并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患者随访4~6个月。术后2周52只眼视网膜裂孔封闭,裂孔封闭率为98.1%;视网膜完全复位50只眼,复位率达94.3%;视网膜下积液3只眼,术后1个月后完全吸收。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1例(1只眼)患者出现新的裂孔,造成视网膜脱离。结论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简单方便、并能精确定位裂孔,手术视野清晰,术后效果良好。

曲安奈德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预防作用 下载:14 浏览:163

赵吉飞 解辽琦 杜建英 刘彦章 郑雪丽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0例(共120只眼,双眼患者40例、单眼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入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单纯的玻璃体切除术),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观察1年后,两组视力水平≤0.02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VR发生率为7.5%,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0.0%、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时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基于微信平台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延续护理效果分析与探究 下载:12 浏览:164

张云鸶 赵芳(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基于微信平台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延续护理效果分析与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6月-2023年2月收入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微信平台护理延续性护理,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依从率:对照组综合依从18例(69.23%),观察组综合依从24例(92.31%),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对照组综合满意22例(84.62%),观察组综合满意26例(100.00%),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8例(30.77%),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7.69%),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ESCA水平:观察组的ESCA水平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对视网膜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延续性护理效果较好,可推广。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重症眼外伤疗效观察 下载:69 浏览:727

梁凤焱1 张强(通讯作者)2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重症眼外伤的疗效,并评估其对视力和视网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重症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通过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复视等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为90分钟。术中出血情况较少,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28例患者的视网膜完全复位,2例患者的视网膜部分复位。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26例患者的视网膜保持稳定,视力明显改善。另外,两例患者出现了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情况。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重症眼外伤的有效方法。通过术中细致操作和术后密切随访,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促进视力和视网膜稳定性的恢复。

视网膜脱离术后康复策略及其疗效评估 下载:67 浏览:701

吴群群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常需要通过手术来修复。然而,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对于患者的视力恢复至关重要。本论文旨在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康复策略及其疗效评估。首先介绍了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和手术后的康复需求,然后阐述了康复策略的目标和原则,并详细描述了康复措施,包括眼部护理、活动限制、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等。接下来,讨论了视网膜脱离术后康复效果评估的方法和常用工具,并分析了评估结果。最后,提出了改进策略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康复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其视力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不同康复方法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 下载:72 浏览:747

曾佳琦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疾病,术后患者的视觉功能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视觉功能恢复,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康复方法。本论文旨在比较不同康复方法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的效果,为临床康复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不同手术时机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伴视网膜脱离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对比研究 下载:110 浏览:1128

何媛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伴视网膜脱离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收的开放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患者88例88眼,根据不同类型的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伤后7~14d)40眼,观察组(伤后≤6d)48眼,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复位率,视网膜水肿恢复,SDS、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视网膜水肿恢复均提高,且观察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网膜复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后6天内早期治疗开放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多加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下载:129 浏览:1321

乔秀娟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病人随意划分成两组,一组接受风险因素防控,另一组接受常规护理。我们将密切关注两组病人在接受这项治疗后,是否出现了视网膜脱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6.00%相对更高(p<0.05),而视网膜脱离发生率6.00%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4.00%相对更低(p<0.05)。在1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8例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出现率为16.00%,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落6例(伴有黄斑裂孔2例),牵引性视网膜脱落3例(合并脉络膜脱落1例)。借助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一次复位成功8例,二次复位成功2例。结论:根据白内障术后的病理变化,我们应该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并最大限度地缓解它的威胁,从而给予病人更好的恢复和治愈。

多元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89 浏览:981

周梅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评价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多元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选取本院7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n=39,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9,多元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元护理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能够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