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土著细菌菌群除铀效能分析 下载:85 浏览:504

蒋小梅1 曾涛涛1 谢水波1,2 刘迎九1 李利成1 张希晨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土著细菌菌群(柠檬酸杆菌属51.58%、不动杆菌属25.49%、黄金杆菌属12.82%、肠杆菌属8.5%)对铀的去除效果及机理。[方法]考察温度、p H、U(Ⅵ)初始浓度对细菌菌群除铀影响,通过死活细菌菌群对比试验分析吸附还原所占比例,并通过SEM-EDS、FTIR和XRD分析除U(Ⅵ)机理。[结果]在p H为7.0、30℃、U(Ⅵ)初始浓度为9.6 mg/L时细菌菌群对铀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死活细菌对比试验发现细菌菌群对铀不仅有吸附作用还有还原作用。SEM-EDS显示除铀后细胞周围出现大量片状物质,新出现的U峰占细胞重量比的28.10%。FTIR结果显示细菌菌群细胞中氨基、羟基、羧基、酰胺和磷酸根基团在除铀过程中占主要作用。XRD显示说明细菌菌群对铀具有一定的矿化作用。[结论]从铀尾矿中选育出的细菌菌群具有协同作用,对铀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机理主要为以吸附和还原为主矿化作用为辅的生物沉淀作用。

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调查与分析评价 下载:61 浏览:473

孟凡丽1,2 肖劲松1,2 王程程1,2 商正松1,2 王立志3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为研究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情况,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计算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并分析各污染物的各类型污染源贡献率、各支流贡献率、内源和外源比值等情况。结果表明:在各种降水情景下,入湖的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总氮>氨氮>总磷;各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总氮)入湖量贡献率均是羊昌河最大、麦包河最小,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46.33%76.6%和0.4%0.6%;入湖主要污染物(COD、总氮、总磷)主要以外源为主,氨氮则以内源污染为主;研究为红枫湖水环境质量改善、治理方向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利用研究 下载:332 浏览:3518

李玉国 《国际科技论坛》 2021年10期

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困扰中国大部分城市人民生存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处理、处置、资源化技术。

污水回用技术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48 浏览:1501

许春洋 《电力技术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
当前的污水回用技术在许多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在我国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在污水的回用方面同样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目前使用的污水回用技术是科学解决城市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缺水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目前的污水回用现状以及应用较为广泛的污水回用技术,同时也对污水回用技术的实际发展趋势展开了研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