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电力线通信技术在照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46 浏览:361

赖宋红 《中国仪器》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电力线通信技术开发一种低成本,适用于中小规模照明控制需求的控制器。控制器利用现有的电力线基础设施,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对建筑物的损坏;通过遍布学校教室、地下车库等场所的电源插座对照明系统联网,并通过网关与外部连接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节约资源,通过功能扩展,还能利用永久连接的电力线构建楼宇的防火、防盗、防有毒气体泄漏的安防监控系统,保护人身安全。试验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满足中小规模照明的控制需求,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功能扩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用电信息采集中电磁骚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418

武超飞1 马浩1 李鹏2 李峰3 史轮1 李翀1 张颖琦2 耿建坡1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电磁骚扰,提出了用电信息采集通信中电磁骚扰的测量方案,并通过实验测得了节能灯工作时向电力线发射的电磁骚扰;提出了电磁骚扰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性能影响的测试方法,在电磁骚扰产生设备开启、关闭2种情况下分别测得了5家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的抄表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某些用电设备会产生较强的电磁骚扰,当载波通信模块的中心频率对应的电磁骚扰幅值较高时,其通信性能会明显下降。

智能载波电能表通信能力测试装置的研究 下载:94 浏览:495

牛春霞 唐广通 孔伟忠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智能载波电能表通信能力差会直接影响现代营销采集系统的稳定运行,甚至导致故障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智能载波电能表通信能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介绍该装置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其关键技术和实现的功能,并说明装置的运行效果。

基于载波通信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测试技术研究 下载:92 浏览:506

周忠良 杨子夜 谷魁宪 李传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在分析现有各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测试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载波通信的新型二次回路压降测试技术,并给出了实验室和现场测试数据,通过验证认为,该测试技术能够满足测试准确、方便的目的。

GFDM系统中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ICI消除 下载:46 浏览:279

冉超 方志军 张彦宇 《无线电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广义频分复用(GFDM)系统中由于载波频偏(CFO)的存在而产生的载波间干扰(ICI)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ICI消除算法。通过获取上一状态的频偏最优化估计值及其协方差,进行当前频偏状态预测,利用受到ICI影响的接收数据符号和频偏估计量计算出频偏校正值。通过仿真测试,在信噪比较大的情况下,改善了系统的误码率,最佳性能达到均方误差(MSE)为10-4的精度。将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与标准GFDM、自消除方法相比较,在频谱较大的场景下,误码率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载波相位连续性分析 下载:48 浏览:306

贾振国1 吴海洲1 洪锋2 刘岗风3 《无线电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宽带阵列信号波束合成过程中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问题,在建立阵列天线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在实际工程中易于实现的宽带阵列波束合成处理流程,同时根据信号处理流程对宽带数字信号处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根据分析和推导过程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宽带阵列波束合成信号的载波相位连续性。

带限QMBOC信号的加权匹配接收技术 下载:69 浏览:375

刘亮1 马忠强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逐渐完善,新体制信号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了打破国外专利技术对我国的封锁,科研人员提出了正交复用二进制偏移载波(QMBOC)这种调制方式。在高阶BOC情况下以及带宽受限时,QMBOC存在信号分量能量损失的现象,并在相关峰平台处产生非单调性和较大的不对称性,容易造成跟踪环路的失锁。通过对QMBOC带限信号的研究,同时分析了能量损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带限信号功率加权匹配的方法重新生成本地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大的相关输出,并改善了平台处的不对称性和单调性,为未来导航接收机的QMBOC信号解调算法设计提供了参考。

用于光控相控阵的非载波再入大孔径延迟技术 下载:78 浏览:406

李亚明1 周云2 韩威1 《无线电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光子谐振环的波束合成网络可实现重量轻、损耗小和成本低的相控阵天线,同时可获得宽角扫描时的大瞬时带宽和无波束偏斜扫描。为了节约光电链路的带宽,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光子谐振环的光控相控阵天线波束合成网络非载波再入技术。区别于双边带调制或单边带调制加滤波和载波载入技术,利用谐振环的周期特性,将光载波和边带分置于不同的周期通带内,避免了载波载入的功分器件和滤波器件的使用、大孔径时的退相干导致的信号恶化,以及载波和边带的功率不平衡。

天基物联网中一种非正交多载波调制技术 下载:82 浏览:440

赵梦迪1 李洪星2 李屹1 方莉1 陈萍1 《无线电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物联网技术在海洋工程、航运和船舶跟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基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延伸,是卫星通信与新兴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将大大促进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发展。针对天基物联网的应用需求,面向海上机器与机器(M2M)通信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非正交多载波调制方案。该方案可提高传输速率,降低频偏的敏感度,适合大范围的数据通信环境。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机制可有效抑制子载波间的非正交性导致的子载波间干扰(ICI),满足目标误比特率(BER)条件,获得与子载波正交时类似的性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速率,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16APSK载波捕获算法研究 下载:83 浏览:446

冯晓文1 李庆坤1 任彬2 《无线电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在低信噪比情况下16APSK信号频偏捕获困难的问题,讨论了一种结合Kalman滤波和最大似然估计的非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对包含载波频偏信息的相位序列进行最大似然频偏估计,通过Kalman滤波,降低了噪声对估计精度的影响。对结合Kalman滤波和最大似然估计的16APSK频偏估计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结合Kalman滤波的最大似然频偏估计算法可获得良好的性能。

基于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测向技术研究 下载:82 浏览:446

左晨宇 齐建中 宋鹏 吕晟葳 《无线电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传统测向方法着重依靠于惯性导航系统(INS),INS的隐藏性和稳固性优良,但其测量误差会随时间推移而累加,不适用于长时间测量。利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对载体测向能很好地弥补INS的缺陷。为满足多天线或卫星导航接收机对载体进行实时测向的要求,测向技术是采用载波相位作为观测量的差分定位技术。通过模糊度最小二乘去相关平差法即LAMBDA算法与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双差整周模糊度与实时差分定位结果。着重讨论对载体测向的过程中应用LAMBDA算法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流程,通过构造观测方程实现载体相对位置的解算,编写Matlab程序对测向算法进行仿真,得到偏航角标准差为0.027°;俯仰角标准差为0.077°。仿真结果表明,卫星导航测向接收机稳定工作后,满足对载体测向的需求。

单载波多信号分量导航信号检测性能评估 下载:84 浏览:464

杨建雷1,2 范广伟1,2 叶红军1,2 张璞3 张晓旭3 《无线电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在导航系统信号体制设计过程中,广泛引入了单频波多信号分量的设计思想,信号体制的检测性能评估是信号体制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上述考虑,分析评估了单频波多信号分量信号体制对导航信号检测性能的影响。以时分Alt BOC(TD-Alt BOC)为例,采用理论模型和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了采用1~4个信号分量联合捕获时的检测概率、接收机工作特性(ROC)曲线和平均捕获时间(MAT)。试验结果表明,多信号分量联合检测是一种较好的单载波多信号分量导航信号的检测策略,相对于单信号分量的检测性能,可提高检测灵敏度3~6 dB,降低平均捕获时间5%30%。

BPSK系统对信号载波频率的敏感特性分析 下载:88 浏览:481

贾锐 焦斌 赵琳锋 《无线电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为研究标准BPSK系统对信号载波频率的敏感特性,讨论了当干扰信号的码速小于或等于期望信号的码速时的情况,以及当2个信号的中心频率相同或不同时,频率偏移对误码率的影响。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期望信号、干扰信号和噪声模型,得出误码条件概率函数,并基于此,研究信号频率偏移量对标准BPSK接收系统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当干信比相同时,在相同的频率偏移下,干扰信号的码速越高,其干扰效果越好;在相同干信比下,接收系统的误码率随着频率偏移量的增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且其减小的程度呈现周期性的震荡,震荡的周期仅与期望信号的码速有关;在连续波干扰信号频率偏移量周期变化处,不同码速干扰信号的干扰效果相同。

极低信噪比下应答机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92 浏览:495

郝占炯 李春萍 秦奋 何舟 《无线电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火星探测任务X频段深空应答机的高灵敏度接收处理要求,提出了扫频+频域校正、时分复用的方法解决极低信噪比下载波捕获技术,设计了一种数字载波环路方法解决高灵敏度跟踪技术。在信号强度为-155 d Bm条件下,进行了捕获算法和跟踪算法的仿真,并对算法改善前后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扫频+频域校正、时分复用的捕获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FFT输出信噪比和减少捕获时间;在弱信号条件下,采用FLL+PLL结合的数字载波环路跟踪技术,可以大大缩短跟踪时间。

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下载:18 浏览:146

宋仁平1 段世刚1 尚为良1 杨海全1 郑德金1 马宇2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中压电力线载波技术具有高效率、施工简单且投入小等特点,分析该技术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提供条件,提高通信的速率和通信安全,从而实现配电自动化。

低压电力线通信双端耦合滤波器设计 下载:66 浏览:362

姚德亮1 曾国辉1 李明齐2 《数据与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外耦合滤波器制作方式存在较大地衰减和通带内波动的问题,将采用无源元件实现滤波耦合的方法。该方法放弃变压器耦合,结合无源元件的频率特性和阻抗特性,设计一种"双端"宽带无源耦合带通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耦合滤波器可几乎隔离工频电压和完全隔离直流分量,并具有平稳的带内波动等性能,最优可降低90%的噪声,提高接收信噪比。

窄带载波集抄方式常见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探索 下载:20 浏览:413

梁保华 《低碳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窄带载波集抄是电力供应渠道资源管理的有效形式。为此本文以窄带载波集抄方式的做功机理为基础着重从抄表工作效率、自动化程序等方面,探究窄带载波集抄方式常见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以达到明晰技术运用因素,促进国内电力产业发展的目的。

基于载波相移的MMC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封装控制器设计 下载:86 浏览:476

陈卉灿1 刘昊宇2 包博1 喻建瑜2 徐春华1 刘崇茹2 《电力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进行电磁暂态仿真时,面临着控制元件数量庞大、数据信号维数转换复杂等建模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采用载波相移脉宽调制的MMC控制系统的高效建模方法。通过调用子程序实现经典控制器封装,解决了高维信号交互以及控制元件数量庞大的问题。通过控制模块自身重复调用等效子程序代替了建模过程中需要不断复制控制元件的过程,大大减少了仿真占用的计算资源。通过数组的形式进行多维数据交互,进一步简化了MMC建模过程。经PSCAD/EMTDC的仿真测试,提出的封装控制模型在降低建模规模的同时,具备与控制元件搭成的控制模型相同的精度。

波谱仪调制功率谱估计算法性能的仿真研究 下载:65 浏览:414

刘驰1,2 徐莹3,4 孟齐辉1,2 陈萍1,2 《海洋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基于星载波谱仪海浪方向谱探测原理,仿真了不同海况、风速下的海浪波谱仪接收信号,并采用周期图法、Welch法、AR模型法以及最小方差法共4种不同的调制谱估计方法反演出海浪谱,比较各种调制谱估计方法的海浪方向谱反演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方位向下的一维海浪谱反演,不同调制谱估计方法反演海浪谱性能优劣没有绝对的顺序。对于二维海浪谱反演,在成长中海浪条件下周期图法反演性能最差,其他3种方法的反演性能没有绝对优劣顺序;对于成熟风浪,最小方差法在积分能量误差、有效波高误差两个指标上的反演性能最好,在主波波向、主波波长误差上,周期图法反演性能最差,其他3种方法没有绝对优劣顺序。在涌浪条件下,AR模型法反演性能优于其他3种方法。在不同海况下,随着波谱仪中心入射角的下降,反演性能会下降。基于这些仿真结果,本文推荐最小方差法作为充分成长海浪的海浪方向谱反演的调制谱估计方法,AR模型法作为涌浪海浪方向谱反演的调制谱估计方法。

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力载波通信信号智能监测系 下载:221 浏览:2363

张娟娟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1年9期

摘要:
伴随着当下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载波通信技术也向着智能化方向迅速过渡,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智能化程度。大量电力设备投入使用,造成用电负荷日益增加,在电力系统中,载波通信信号能否正常传输是决定能否实现无障碍远程通信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需对通信信号进行智能监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部分电力载波通信信号监测系统还局限于只针对本地通信信号的智能监测,无法实现远程监测,局限了智能化电力系统优势发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