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 下载:72 浏览:466

邱玥 付保红 梅状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为科学地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趋势,以玉溪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在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玉溪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度呈现出由城市中心逐渐向外递减的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集聚效应;从全域空间分析看,各功能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居住功能区相关性最强,其他功能区最弱;从局部空间的角度来看,集约度的分布既存在空间聚集性又存在空间异质性。

基于RS-GIS的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下载:79 浏览:469

陈亚军 付保红 邱玥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为探讨人文因素在昆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在ENVI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2001年Landsat TM、2009年Landsat TM、2017年Landsat OLI 3期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分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土地利用/覆盖程度综合指数;其次,在明确各类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昆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的驱动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间,昆明市各地类在研究期间变化较为剧烈,地类主要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但建设用地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动态度明显,最为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另外,昆明市土地利用程度为中上水平且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说明土地利用程度会进一步加深。同时,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基于集约利用的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潜力测算 下载:80 浏览:481

孙秀春1 付保红1 邱玥1 张翊2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探索建设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及挖潜能力可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潜力、改进方向及挖潜路径。在玉溪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基础上,从全面改造和现实条件改造两个角度进行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测算,划分潜力分区,配置挖潜时序,并为后续土地利用及挖潜方向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挖潜空间较大,基于全面改造的绝对规模潜力为1 213. 63 hm2,经济潜力为6 435 914. 89万元,基于现实条件改造下的绝对规模潜力为113. 96 hm2,经济潜力为540 229. 18万元,可节地率为2. 94%;各功能区挖掘潜力差异过大,居住功能区可挖掘规模潜力及经济潜力在6类功能区中居绝对主导地位,根据潜力时序配置方案应优先在居住功能区分阶段开展挖潜工作。

电力工程施工中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的应用 下载:324 浏览:3148

​刘颖娇1 邱玥2 《中国电力技术》 2022年6期

摘要:
就当前工程项目总况而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过程属于临时电力系统,因此存在较多问题,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较为突出,而当前社会,工程用电的总量在不断加大,工程期限上更有严格要求,致使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中,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所受关注度不高,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临时安全用电技术的掌握度及重视程度相对薄弱,造成整个电力建筑工程的临时用电安全度较低,给整个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给电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造成损失。

基于深信服下一代防火墙的气象信息内网DMZ区构建 下载:161 浏览:1564

​肖佩 邱玥 谢皓森 吕用洋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为提高气象内网的安全性,通过构建一个不同于内网和外网的特殊区域——DMZ区,将所有的对外服务服务系统迁移到DMZ区,在保障内部网络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服务业务,实现气象内网与外部网络隔离,同时解决与外部网络数据交换的问题。

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下载:150 浏览:1547

刘颖娇1 邱玥2 《电力技术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由于电力是人们生活的必须能量,因此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电力系统的压力也因此不断增加。保障电力系统的科学化、稳定化已经成为了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传统模式下的电网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先进的技术管理。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系统故障监测与信息反馈控制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问题和故障反而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