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微生物合成 下载:62 浏览:413

白睿1,2 田晓春1 王淑华1,2 严伟富1 冮海银1,3 肖勇1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金属纳米颗粒在材料、催化、医学、环境等众多领域应用广泛,其中,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纳米颗粒作为良好的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的速率,因此,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传统的物理化学法虽能高效、可控地合成贵金属纳米颗粒,但是合成条件苛刻、成本昂贵、且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探索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绿色合成方法成为纳米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微生物合成法具备绿色合成技术的诸多要素,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能将金属盐转化成纳米材料,且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培养成本低、生长条件温和,从而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微生物合成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贵金属纳米颗粒可能的合成机制以及尺寸与形貌控制方法,探讨了其在医学、催化、生物传感、环境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对贵金属纳米颗粒微生物合成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谐振子模型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86 浏览:363

刘津升 伊兆广 徐海英 刘扬正 《物理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使其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并在能源、生物医学、信息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基于经典情况下的受迫谐振动模型,分别推导周期性力施加在有阻尼情况下的弹簧振子和两个具有相互作用的振子上时的平均功率表达式。再利用该表达式对金属纳米颗粒及其组装结构吸收光谱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该研究对于研究和理解其他金属纳米颗粒和多颗粒聚合物的等离激元性质有一定帮助。

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制备技术与光电性能综述 下载:85 浏览:438

吴治涌1 水世显1 张显1 杨鹏1,2,3 万艳芬1,2,3 《新材料》 2019年5期

摘要:
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由过渡金属元素和硫族元素构成,结构通式为MX2,其中M和X分别代表过渡金属和硫族元素。与石墨烯类似,过渡金属硫化物也是二维层状材料,层内由共价键键合形成六角网状结构,层间由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积而成。然而,纯的石墨烯的零带隙限制了其在大多数电子和光电子上的应用。相反,已有研究表明,MoS2由块体材料厚度逐渐减小为单层材料时,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同样,电子输运测试结果表明,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大的开关比等。但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光吸收及光发射强度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为了突破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自身光吸收和光发射强度低的局限性,科研工作者将贵金属纳米颗粒独特的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作为激发泵浦,增强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致发光效率,使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展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为其在光学、生物、存储、电学以及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对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贵金属纳米球、纳米棒、纳米岛、纳米盘、纳米天线、纳米核壳等结构对光进行汇聚,激发贵金属纳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再将能量转移给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进而在其中产生高强度的光吸收和光发射,对其光学特性产生明显的调制作用,并研究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光致发光和光生电流的增强特性。前期报道中主要采用电子束刻蚀、旋涂、浸润等方法来构筑复合纳米结构,但以上方法构筑的复合纳米结构中贵金属纳米颗粒沉积位置不可控,无序的纳米颗粒易在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边缘和缺陷位置沉积,导致基面位置纳米颗粒厚度不均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应用。另外,当前关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排列方式及间距等结构参数对复合纳米结构光电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几种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构筑方法,并综合对比了不同构筑方法的利弊,评述了其光致发光和光生电流强度的改变,最后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展望了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发展前景。

金属纳米颗粒导电墨水制备与后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94

刘云子 张伟 宋占永 《新材料》 2018年10期

摘要:
印刷电子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简捷高效、绿色环保的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已在柔性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导电墨水作为印刷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关键材料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报道。结合印刷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对金属纳米颗粒导电墨水的各项性能指标及其机理进行概述,综述了金属纳米颗粒导电墨水的制备和后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部分有潜力的前沿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对应的优势与局限及其发展方向。最后结合印刷电子技术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基于金-铂纳米颗粒修饰的碳纳米管构建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CEA检测 下载:42 浏览:439

郑慧雯1 唐典勇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将金-铂双金属纳米颗粒(Au-PtNPs)沉积在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表面作为基底材料,用以固载癌胚抗原抗体(anti-CEA)。利用anti-CEA与癌胚抗原(CEA)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CEA固载于电极表面,用于降低Au-PtNPs对底物对苯二酚的催化作用,以改变电化学响应信号。通过对比CEA作用前后的电化学信号变化强弱可实现CEA的定量检测。研究发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CEA的浓度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5~80ng·mL-1范围内其检测限为5 pg·mL-1。该免疫传感器不仅展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同时能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的分析检测,其结果与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结果相吻合。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