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础设施提升对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检验 下载:66 浏览:464

王方方 雷丽萍 杨旭宇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03~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基础设施提升对金融集聚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基础设施提升是促进金融集聚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其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对本地的金融集聚起促进作用的同时抑制临近城市的金融集聚。本研究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提升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程度,以期对现有研究金融集聚、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文献作进一步的拓展与补充。

金融集聚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非线性和区域异质性的视角 下载:64 浏览:448

罗薇薇1 曾五一2,3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以2009—2017年上市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但存在地区性差异,且门槛效应明显。金融集聚对低金融集聚水平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明显改善,但其影响随着金融集聚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当金融集聚水平超过高门槛值时,这一作用非常微弱,总体上呈现非线性特征。这说明当金融资源高度集中时可能产生挤出效应。

中国省域金融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45 浏览:441

陈俊杰1 刘伟2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金融业呈现显著空间关联特征。本文基于2012年至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区位熵作为描述地区金融集聚特征指标,通过计算Moran's I指数刻画我国金融集聚程度,并选取环境重视度、地区创新、开放程度、经济增长等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SEM模型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基础上引入往期变量建立SLM模型,对金融集聚现象的趋势进行分析。实证发现,我国金融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金融集聚现象日趋明显,环境重视度、地区经济开放程度对我国金融集聚有正向影响,地区创新、经济增长对金融集聚现象有负效应。

我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 下载:114 浏览:812

吴颖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近几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逆全球趋势的出现,对原有的经济体系和政策都产生了冲击,经济运行模式可能步入新常态、新的阶段。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之一,金融业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金融资源在地区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基于金融集聚理论的文献综述 下载:114 浏览:844

张俊鑫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金融业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责任,但同时也面临着金融结构不均衡、金融风险不断积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金融业难题、推进金融资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展开更多科创活动,已成为当前亟需面对的挑战。金融集聚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形式,代表着金融产业在空间上的特定结构。金融集聚区通常是由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创业企业等相关机构组成的地域经济区域。随着金融发展,金融资源的流动性逐渐增强,金融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